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一位老妇人来到山东菏泽一家博物馆参观,在看到其中一个展示柜时突然驻足。这个展示柜内放着一个非常普通的针线包。

但就是这么一个普通的针线包,将这位老妇人看得涕泪横流。附近一位讲解员注意到了这位老妇人的异常,赶快走过去询问情况。

但这位老妇人并没有理会讲解员,她一直沉浸在自己的情绪里,嘴里念念有词,对着针线包喊了声老伙计。

老妇人的话语暴露了自己的真实身份,讲解员十分警觉。她赶紧扶着老妇人坐在了椅子上。通过对照展示柜的照片,猜测面前的老妇人应该就是针线包的主人朱文起。老妇人的回答也验证了她的猜测。

得知这一情况,讲解员立即报告给了博物馆馆长。没过多久,馆长就亲自将老妇人请去了办公室,向老妇人询问这个针线包的来龙去脉。

开始从事情报工作

1941年冬,朱文起在睡梦中被敲门声惊醒,开门后发现门外站着的是自己的侄子游文斋。

当时还是个大雪天,朱文起知道侄子深夜前来一定有要紧事,赶紧将人领进了房间。

果不其然,游文斋告诉朱文起,自己一直在从事地下革命工作。但目前定陶县的地下情报工作已经面临瘫痪,人手极为紧缺。

万般无奈下,游文斋想到了自己的嫂子朱文起,想让她尝试担任地下交通员。

起初,朱文起并不同意。倒不是不敢,她担心的是自己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完不成这么重要的任务。

但游文斋宽慰她说,只要她足够勇敢细心,不怕辛苦,就能够胜任这个工作。同时,游文斋也坦言,地下情报工作具有很大的危险性。

朱文起并不怕工作危险,只要能为抗日贡献力量,她万死不辞。就这样,朱文起做起了地下交通员。

针线包内藏乾坤

那时,朱文起常常假扮成讨饭的出去打听情报,每次出门她都会带上讨饭用的篮子,篮子里也总会放进一个针线包。

这个针线包就是朱文起用来传递情报的重要工具。

一天早上,朱文起挎着菜篮子运送情报。在即将通过日伪军的岗楼时,一名伪军向朱文起投去了不怀好意的眼神。

但朱文起毫不畏惧,她直接就瞪了回去。那个伪军看讨不到好处,嘴里骂骂咧咧说,一个讨饭的神气什么。

在对朱文起进行搜查时,他动作间也充满了不耐烦。掀开朱文起随身携带的菜篮子,他就看到了那个针线包,就问她针线包里装的什么?

朱文起毫不慌乱,告诉对方针线包是纳鞋底用的。她还打开针线包,拿出几根针在那名伪军的眼前挥舞,吓得他连退数步,直接叫嚷着让朱文起赶快滚。

随后,朱文起就顺利地通过了岗楼,将情报传给了地委。这也是朱文起的第一次任务。

立下累累战功

取得开门红后,朱文起做起情报工作更加得心应手,连续多次成功完成情报任务,为抗日战争做出了很大贡献。因此,她还被特批加入中国共产党。

等到解放战争时期,朱文起仍然继续投身到工作中,带领众多妇女同志为新中国的成立努力奋斗。

不仅如此,朱文起的两个儿子也在母亲的鼓励和带动下,加入了解放军,为新中国的成立贡献力量。

1955年,朱文起主动请辞,将自己的岗位让给具有更高水平的年轻人才。她自己则回到老家游集村,干起自己的老本行,每天耕地除草,十分自得其乐。

1982年,一场疾病夺去了朱文起的生命。在离开岗位后的几十年里,朱文起从来没有向组织上提出任何要求,也没有到处宣扬自己曾经立下的累累战功。

在周围人看来,朱文起只不过是一个平凡普通的农妇。谁都不知道,她曾在敌人的眼皮底下从事危险重重的情报工作。

只有伴随朱文起完成无数次情报任务的针线包记录了她曾经的功勋,所以当朱文起看到这个针线包时,立即回忆起了那段难忘的岁月,热泪也止不住地流淌。

其实,我们国家还有很多像朱文起一样的平凡英雄,他们在国家最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在国家安定时悄然隐身,回到的平凡生活中。这样的平凡英雄,值得我们所有人敬仰和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