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忠勤先生怀念母亲之二

“来,忠勤,我替你喝!”

九十岁的老母亲蹭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接过我手里的酒杯,一饮而尽。

立时,满桌笑声、掌声、惊呼声………

这让人开心的戏剧性的一幕发生在今年夏天。我因公出差河南,回乡商丘探望老母亲,在宾馆摆下一桌酒席,邀请兄弟好友一起餐聚,席间,市里一位领导兄弟来给我敬酒,老母亲知道我不善饮酒,故有此举。我的好友、著名书法家柳国庆先生知道我回乡,专程从安徽亳州赶来相会,目睹了这精彩的一幕,感慨不已,回到京城给许多朋友讲述这个故事:“忠勤的老娘,九十啦,为儿子挡酒,啧啧!”

△2018年春节,母亲带领我们全家团聚于商丘华池粤海酒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8年春节,母亲带领我们全家团聚于商丘华池粤海酒店

奔九的母亲,酒量渐长。近几年来,只要我回去,总要把母亲接到商丘的华池粤海酒店住上几天。华池粤海位置好、环境好,尤其是那里的早餐好:牛肉煎包、豆粥、胡辣汤是我们娘儿俩的最爱,母亲每顿都可以吃上三几个煎包、两碗豆粥,再加上蒸菜、鸡蛋、黄豆芽炒粉条等,吃的可口、舒心,久而久之,母亲也养成了习惯,只要听说我要回去,随口就会说,还到那里吃早餐去。因此,接俺娘、住华池粤海、吃那里的早餐,是我回乡的既定节目。

△金玲格格伺候老母亲喝大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玲格格伺候老母亲喝大酒

老母亲常说:“我不喝小酒儿,要喝就喝大酒”

早年,母亲身体很差。那时候年景不好,上有俺爷爷奶奶,下有俺兄妹四人,父亲在公社当个小官儿,常年在外,十几亩地的庄稼活儿,全靠母亲带着弟弟妹妹干,风里雨里,一年四季,吃苦受累,母亲的身体受到严重摧残,六十几岁的时候,母亲到郑州治病,住在表哥王忠臣的工作单位,曾经连续服用一百多付汤药。母亲说:“啥时候都不能忘了恁忠臣哥,那时候,日子过得紧巴,伙房里做啥好吃的,恁忠臣哥舍不得吃,都留下来给我吃。要不是恁忠臣哥,我咋能在郑州住上一百天治病,兴许命早就没了呢!”

自那之后,母亲的身体稳定下来,且日渐转好,尤其是老父亲九年前病逝后,刚强的母亲身边没有了拖累,再加上家庭环境随着社会环境的好转,母亲的儿孙们都走上了工作岗位,收入大幅增加,吃穿不愁,活得快乐、滋润,老母亲整天乐呵呵的,身体一天比一天好。今年初,弟弟忠祥在商丘最好的医院为母亲做了一次全面检查,结果各项指标正常。欢喜的弟弟马上从医院电话给我,答腔就哈哈大笑:“俺哥,你说咋咋,咱娘九十啦,没病!”

△2018年夏:九十岁老母亲神采奕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8年夏:九十岁老母亲神采奕奕

俺娘没病,真哩!首先,眼不花。至今,老娘坐在院子里还可以穿针引线,上个月回去,母亲穿上一件花夹袄给我看:“儿啊,信不信,娘自己做的!”看着娘美滋滋的样子,我故作惊讶地说:“真哩?我不信!”娘马上拿出针线,灯下晃了晃,眯上眼,只一下,针便认上了线。“咋样!”娘得意地看着我。“哎呀,真不赖!”我紧握娘的两只手:“您比我强啊娘,儿子四十八把眼花,您都九十啦,还穿针引线呢!就这样啊娘,咱们奔一百岁去!”“好,给俺儿争面子,活到一百岁!”

其次,耳不聋。还是在华池粤海,那天晚上,我和娘在套间里说话儿,正说的起劲儿,突然,娘说:“恁妹妹来了!”哦,我愣了,没有啥动静啊,不过几秒钟,听到敲门声,我开门一看,果然是妹妹来了。我不由得大为惊喜,娘的耳朵真尖,我什么也没有听见,她却听见妹妹的脚步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9年春节大年三十早上,商丘华池粤海大酒店,我握住老母亲的手,一起向圈里的朋友们拜大年

第三,背不驼。年老驼背,几乎是普遍现象。母亲的聊伴儿、同样九十高龄的堂奶奶,腰几乎弯成了九十度,看着都让人心累。可是母亲腰板却挺得倍儿直,走起路来昂首挺胸、平视前方、稳稳前行,精气神儿十足,咋儿看,都不像九十岁的农村老婆婆。

母亲健康长寿,首先是因为母亲会生活,有很多“讲究”。母亲常常说三句话,第一句:“啥都吃热哩!”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母亲从来不吃凉食儿,香蕉、苹果,冬天在炉子边上烤一烤,夏天毒日头下面晒一晒。去年,侄媳妇儿帮她装了个热水器,老人家用热水更方便,经常把水果放在缸子里,打开热水器冲入热水烫一烫。总之,弄热了再吃;第二句:“少吃一口,睡个好觉多好哩!”母亲吃饭从来不吃饱,“七成就中!”尤其是晚上,一罐热了的“六个核桃露”加两块鸡蛋糕或者一个小面包是母亲去年以来晚餐的基本食谱。吃了晚饭,先看河南新闻、再看新闻联播,然后收拾一下,八点上床睡觉,一觉睡到天亮;第三句话:“吃罢挺着,咋咋都不得!”我们哪里,躺着叫“挺着”。母亲反对“吃饱蹲”,一天到晚不闲着,扫地、擦桌子、收拾菜地等等。家后有个院子,栽些树、种些菜,母亲充满情趣,一天要往那里跑几趟,给菜地浇水施肥、看树苗茁壮成长,妹妹怕母亲摔着、累着,坚决反对她收拾院子里的菜地,我和弟弟则主张母亲可以继续操心这点儿地,理由是:母亲是个庄稼人,地是她的希望、她的追求、她的乐呵,同时,也是她的健康,只要不过分,收拾这点儿菜地对她的身体健康有好处。母亲很得意:“恁俩哥都叫我弄菜地!”妹妹哭笑不得:“你弄吧你弄吧,摔着了我可不管!”春天,母亲说:“儿啊,你爱吃荆芥,咱家的荆芥能吃了,你回来吃吧,娘给你留了一片儿!”夏天,母亲说:“儿啊,咱家的豌豆能吃了,你回来摘吃吧,再不摘就老了!”秋天,母亲说:“儿啊,落花生该刨了,你回来刨吧,这会儿正好吃!”电话里的母亲,声音朗朗,透着快乐,透着喜兴。

其次,娘性格开朗,“聊伴儿”众多。母亲和许多老人一样,到哪里都住不长。我们兄妹三人,我在京城,弟弟妹妹在商丘市里,母亲无论在哪里,住不上几天就急着回家,在她心里,儿子、女儿的家都不是她的家,只有乡下的那个老窝才是自己的家。想想也是,母亲19岁坐着独轮车嫁到俺庄崔小桥,她在那里生活了70年,那里有她的老宅老院,老门老户,还有一群好了一辈子的老姐妹。虽然城市里生活条件好些,但是儿女们各有各的事儿,短时间可以,天天陪伴眼下很难做到。因此我们也就随了母亲的心愿,让她独自一人住在乡下,并邀请一位小叔两口子同住相陪。同时,空调、冰箱、彩电、煤气灶、热水器、电话,逐一配齐,花生、瓜子、糖块、茶叶常年不断,有了好的环境,家里来人就多,尤其是母亲的老姐妹们,天天来找母亲说话,有时候一坐就是一天,中午一起煮饺子,下午接着聊,家长里短、孙男弟女,聊累了,就在母亲对面的小床上睡觉休息。经常情况,老姐妹带着孙子孙女,母亲把家里吃食大把拿给孩子们,时间长了,孙子们都会缠着老奶奶来我家,因为我家老奶奶有好吃的。人多热闹,母亲也就不急,天天过着快乐的日子。

△老母亲开着代步车,潇洒行走在崔小桥大街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母亲开着代步车,潇洒行走在崔小桥大街上

俺娘健康长寿,我以为还有一条,那就是她们家遗传基因好。娘的娘,俺姥姥活了九十多岁。记得姥姥在世的时候来我们家小住,正赶上我从部队探亲回乡,娘给她煮了个鸡蛋,姥姥舍不得吃,躺在床上把我叫到跟前,悄悄塞到我的手里,心疼的我眼泪都流了出来。离家归队前,我把身上仅有的五元钱给了娘,让娘再买些鸡蛋煮给姥姥吃,然后把这个鸡蛋揣进口袋,一路吃到了北京。可以想像,在那个饥荒的年代,生活是多么不容易,但是,姥姥活了九十多岁,重孙子她都带了好几个。此外,姨和舅舅都活了九十多岁。如今,娘已九十,健康如此,我想,除了良好的生活条件之外,遗传基因肯定也起着重要作用。

△老母亲怀抱重孙子,和儿子、孙子留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母亲怀抱重孙子,和儿子、孙子留影

这不,今天上午,我陪母亲参加小外甥的婚典,婚典花样繁多、高潮迭起,满屋子的笑声、掌声,一浪高过一浪,老母亲啧啧连声、赞不绝口:“儿啊,这城里人就是比乡下人能,你看看,办哩多热闹!”面对小外孙两口的深深一躬,九十老娘递上红包,笑靥如花。(柳忠勤先生写于二零一八年一月十二日)(副标题为编者所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