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萨沙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第532期

鲁迅的《狂人日记》到底在讲什么?中国封建礼教是人吃人的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狂人日记》的核心就是这么一句话: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鲁迅认为中国古代的奉行封建礼教,是吃人的文化。

狂人日记写于1918年,当时满清已经灭亡6年了,辛亥革命已经成功。

不过,辛亥革命主要是依靠知识分子、持有新思想的少量军人、海外华侨甚至会党分子(地下社团)实现的,没有深入到中国平民阶层。

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和城市平民,没有受到辛亥革命的文化洗礼,仍然保持满清的封建礼教思想。

鲁迅认为这样是不行的,必须进行文化上的革命,才能彻底摆脱封建思想,消灭一些中国人的劣根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狂人日记》借助狂人说了一个互相压迫的社会秩序。

在古代,无论是中国外国,本质上都是封建压迫政策,是统治阶级压迫被统治阶级。

听起来轻描淡写,我们看看《红楼梦》就知道压迫的可怕程度。

以宽容著称的贾府,在全书中有好几个仆人被杀或者自杀。

大丫鬟之一的金钏儿,是王夫人的重要丫鬟,同袭人、鸳鸯的地位差不多。

根据当时的礼法,金钏儿很有可能被送给贾宝玉为妾,地位可不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金钏儿天性有几分顽皮,口无遮拦,就遭遇了厄运。

在王夫人睡觉的时候,金钏儿随口和贾宝玉调笑了几句,也没有说什么露骨的话。

因为王夫人最恨美艳少女勾引自己儿子,竟然打了金钏儿还赶出去。

在那个时代,丫鬟背负了勾引男主子的恶名被赶回家,根本就无法生活,恐怕只有自杀这一条路了。

随后,金钏儿果然投井自杀。

身为地位很高的大丫鬟,金钏儿仅仅因为两句话说的不合适,就被主人逼到跳井的地步。

这是贾府的仆人,社会上的平民又怎么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刘姥姥为例,女婿狗儿的爷爷是个当官的,还同四大家族的王家连了宗。

王家是什么来头?可是赫赫有名的江南四大家族之一。

而王家在王熙凤爷爷的时代,恰恰又是家族最强盛的时期。换句话说,狗儿爷爷既然能够同王家连宗,肯定是有一定家业和地位的。

就算狗儿家族比较衰败,传到孙子一代也比普通乡民强得多。

家里只有女婿夫妻两个孩子以及刘姥姥,一共五口人。女婿和刘姥姥都是可以干农活的,女儿在家带孩子做家务,都是劳动力。

刘姥姥此人勤劳能吃苦,社会阅历还非常丰富,头脑相当聪明,放在今天绝对是女职业经理人。

即便如此,刘姥姥家也是几乎活不下去,要依靠老人家装傻充愣,来贾府打秋风骗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楼梦》虽说的是贵族家庭的事情,也几次提到民间的疾苦。

甄士隐是个地主,在苏州城的房子被烧毁后,曾经考虑去乡下生活,结果是:只得与妻子商议,且到田庄上去安身。偏值近年水旱不收,鼠盗蜂起,无非抢田夺地,鼠窃狗偷,民不安生,因此官兵剿捕,难以安身。士隐只得将田庄都折变了,便携了妻子与两个丫鬟投他岳丈家去。

即便是江南这种富饶地方的乡下,也是饥荒连连,老百姓被迫起义,官兵则去镇压打仗,根本无法活人。

书中曾借贾府厨房经理柳家媳妇的嘴说:你们深宅大院,水来伸手,饭来张口,只知鸡蛋是平常对象,那里知道外头买卖的行市呢。别说这个,有一年连草根子还没了的日子还有呢。我劝他们,细米白饭,每日肥鸡大鸭子,将就些儿也罢了。吃腻了膈,天天又闹起故事来了。鸡蛋、豆腐,又是什么面筋、酱萝卜炸儿,敢自倒换口味。

大家注意,这句“别说这个,有一年连草根子还没了的日子还有呢”,这就是民间的大饥荒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即便老百姓都活不下去,也不会影响贾府贵族的奢侈生活。

甚至贾府的老爷小姐甚至丫鬟们,连大鱼大肉都吃腻了,反而要吃些清淡的东西。

书中曾提到,宁国府的乡下一处土地田庄总管乌进孝,送来了一年的财物。

乌进孝带来的财物多得惊人,根据估算至少是上万个男性农民壮劳力的辛苦劳动成果。

夸张的是,乌进孝这种规模的乡下田庄,仅仅宁国府就有七八处之多,荣国府更是有几十处。

换句话说,宁国府是由约数万农民家庭来供养的,涉及农民总数可能有十几万甚至几十万人。

大家知道,宁国府的主子有多少人?只有贾珍、尤氏、贾蓉、胡氏区区四个正牌主子以及几个小妾,总数不到10个人。

十万农民生活贫困,甚至活不下去,一年辛苦的成果仅仅维持区区几个主子的生活。

显然,傻子也能看出这种制度的不合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早在秦代,就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怒吼。

统治阶层为了维持自己的剥削地位,除了暴力镇压、言论控制、愚民辱民以外,更重要的是进行思想洗脑,推出了封建儒教。

需要说明的是,儒家学说和儒教是不同的。

儒家学说虽强调封建等级制度,在诞生的那个时代还算是先进的。

今天很多人说阿拉伯国家一夫四妻制度不合理,其实最初创立时候是合理的。

在没有这个制度之前,阿拉伯贵族和有钱人往往娶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妻子,没有任何的限制,导致穷人根本娶不到老婆。

在古代的阿拉伯,一夫四妻制度显然比较合理,不至于让有权有钱人占据太多女人。

道理也是这样。在孔子生活的时代还有连牲口都不如的奴隶存在,他推崇的封建等级制度是比较先进的。

孔子是2500年前的人,随着时代的进步,他的理论如果不变革,就必然落后时代,也会不合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封建统治者不但不变革,反而还将儒家学说进行各种阉割和扭曲,目的是维持自己的统治,对民众进行思想洗脑。

儒家大佬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类话在儒教中是不存在的。

经过几千年的筛选,最终儒教只剩下: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再说通俗点就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

儒教的核心思想就是强调封建等级制度,让底层无条件服从高层,而且是身心都要服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儒教只是约束下级,让他们服从上级,对于上级则基本没有任何约束。

京剧有个很有名的剧目,叫作《打龙袍》。

即便有皇太后下令打皇帝,又遇到刚正不阿的包拯,也只是让皇帝脱下自己龙袍,用打龙袍的方法象征性的打一下。

在儒教数千年的洗脑下,形成了中国古代的封建压迫社会,也形成了很多迫于压力而适应的愚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鲁迅的人生经历特殊,儿童时期就遇到家庭破败。

首先是爷爷在科举考试中行贿作弊(为儿子谋取功名),差点就被斩首,后来被囚禁2年多,导致家庭破败;

其次是父亲长期抽大烟和酗酒,才30多岁就患上了严重的肝硬化或者肝腹水。在古代,这种疾病是不治之症,即便在今天也是很难治疗的。为了父亲治病,家里常年花费巨资,最终人财两失,周家也彻底从乡绅家庭衰败为平民家庭。

古代妇女不能随便出门,父亲又卧病在床,少年鲁迅只能代为处理一些典当、请医生、抓药的事情,受到很多轻视和冷淡,影响了一生的心态;

最后是随着家庭的破败,族人也来欺负。在大家族分家时,给周家的房产比较差,16岁的鲁迅拒绝签字,据理力争,还遭到家族长辈的训斥。而训斥他的家族长辈,就是同鲁迅一直关系良好的叔叔,让其感到世态炎凉。在这之前,鲁迅曾被迫寄居在舅舅家。自古救急不救穷,舅舅家对鲁迅也比较冷淡,鲁迅自称为“乞丐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家都知道,即便是成年男人经历了家族衰败甚至家破人亡的局面,很多也会意志消沉、一蹶不振甚至寻死觅活,更别说鲁迅一个少年。

话说回来,周家的破败是相对而言,世态炎凉也不是绝对。

后来我们知道,鲁迅将自家分到的祖宅,也就是绍兴老家包括百草园在内的屋子卖掉,就得到了1600多块大洋。

大家知道这是什么概念吗?当年第一流的工人,月薪不过6到10块大洋。

鲁迅得到的祖宅,相当于一个工人的二三十年的工资,这还算穷吗?

至于世态炎凉方面,鲁迅成长期间实际上受到了族人很多帮助。

如鲁迅从绍兴去南京就读江南水师学堂,开启了人生重要一步。

而鲁迅之所以敢去南京,是因为叔祖周椒生在江南水师学堂担任教导主任。

世上总是有好人和坏人,而鲁迅的心态较为阴暗,总是看到黑暗的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话说回来,他看到的黑暗面倒也准确,在《狂人日记》中说的也很好。

鲁迅认为这些愚民是:狮子似的凶心,兔子似的怯弱,狐狸的狡猾。

在这种制度下想要混得好,首先就要有狐狸的狡猾,千方百计维护自己利益;

书中这么写:我晓得他们的方法,直接杀了,是不肯的,而且也不敢,怕有祸祟。所以他们大家连络,布满了罗网,逼我自杀。试看前几天街上男女的样子,和这几天我大哥的作为,便足可悟出八九分了。最好是解下腰带,挂在梁上,自己紧紧勒死;他们没有杀人的罪名,又偿了心愿,自然都欢天喜地的发出一种呜呜咽咽的笑声。否则惊吓忧愁死了,虽则略瘦,也还可以首啃几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人还要够狠,需要有狮子一样的凶狠,必要时不惜害人。

他们为了自保和蝇头小利,不惜用尽各种手段压迫比自己弱的人,非常凶残,甚至到吃人的地步(为了利益不惜害死别人):他们是只会吃死肉的!——记得什么书上说,有一种东西,叫“海乙那”⑺的,眼光和样子都很难看;时常吃死肉,连极大的骨头,都细细嚼烂,咽下肚子去,想起来也教人害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就是面对更强的强者,愚民顺民都有本能的怯懦。

为啥?他们是一代代淘汰的结果。祖先中如果有强悍不服从的人,基本不是被杀,就是被迫害到无法生活,活下来的人都能忍气吞声。

普通老百姓对于更强的力量,尤其是政府,则是不敢反抗:他们也有给知县打枷过的,也有给绅士掌过嘴的,也有衙役占了他妻子的,也有老子娘被债主逼死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这些封建礼教形成了一种可怕的潜规则,即便有人感到不对,却没有敢于反对:他便变了脸,铁一般青。睁着眼说,“有许有的,这是从来如此……”

“从来如此,便对么?”

“我不同你讲这些道理;总之你不该说,你说便是你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身处这种制度和文化下,任何人都无法幸免:吃人的是我哥哥!

我是吃人的人的兄弟!

我自己被人吃了,可仍然是吃人的人的兄弟!

而这种封建礼教文化的最终结果就是,这个民族虚弱无力,毁于内斗:如何按得住我的口,我偏要对这伙人说,“你们可以改了,从真心改起!要晓得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你们要不改,自己也会吃尽。即使生得多,也会给真的人除灭了,同猎人打完狼子一样!——同虫子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鲁迅这篇文章写得很好,也说明思想启蒙的重要性。

很多人说,辛亥革命是不彻底的革命,这句话没错。

辛亥革命毕竟推翻了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进行了一定的思想启蒙。

民国时期的思想启蒙虽然远远不够,仍然为国家民族起到巨大作用。

大部分中国人都明白了一些道理:大清国是皇帝的,老百姓是草民,命如草芥,只关心自己的生活。而新的国家应该是生活在这里所有民族的,不是某个统治阶级。

在这种思想启蒙下,中国人会本能的维护这个国家。

第一次鸦片战争,数千英军能够杀得全国几十万清军落花流水,迫使满清屈膝投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反,抗战期间面对强大的日寇,中国各方面都弱了很多,却苦战8年才获得胜利。

声明:

本文参考

图片来自网络的百度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