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电视剧《破晓东方》更新至第16集的剧情。在最新的两集内容当中,上海的银元之战正式进入尾声,查找没收官僚资本的内容正式进入主题。不过,随着银元之战的收官,其叙事上的逻辑问题也全部呈现出来。这种网络电影一般的叙事逻辑,让不少观众觉得不妥。也正是因为这个内容,让《破晓东方》的真实质量,被质疑了。
熟悉我剧评文章的读者肯定知道,在《破晓东方》银元之战内容播出之前,我对这部电视剧的剧评态度一直是认可的,尤其认可它的内容价值,对于中学历史课本内容的有效补充等等。但是,随着银元之战内容的收官,我认为,这样的剧情故事,不足以体现编剧龙平平的水平。而这部电视剧,到底龙平平老师参与了多少,需要老龙自己站出来说清楚了。
上海刚刚解放之后的银元之战,是非常有史学价值的内容,同时也牵扯到了经济学的内容。想要把这段故事讲清楚,讲得让观众们明白,则需要编剧有基本的经济学常识储备才行。反观《破晓东方》当中的内容,呈现出来的水平,编剧似乎没有经济学常识的思考能力,剧情内容也并不遵循经济学常识的原则。可以说,整个的内容叙事,逻辑上错误很多,大量故事无法自圆其说。
比如说,证券大厦当中的这批券商们操控银元和人民币的兑换,就是一个非常奇怪的叙事。为什么这么说呢?以赵姓券商为中心的这些人,每天在这座大厦当中往外边放银元,上海市民需要拿着人民币前来兑换。《破晓东方》已经播出到了16集,银元之战的内容都已经收官了,依旧没有告诉观众,这批券商的银元是从哪里来的?他们怎么就有源源不断的银元可以和上海市民进行兑换呢?
同时,按照《破晓东方》的叙事逻辑,市场上,显然更接受银元,而不接受人民币。而证券大厦的券商们又可以向上海市民兑换银元,这场金融战,怎么看都是券商在帮助上海市民和市政府啊。打这场金融战,何必调动什么武装力量,进行大厦的查封呢?直接拿出充足的人民币来,跟这群券商兑换不就得啦。券商银元再多,也有一个数量吧,总不能源源不断跟长江水一样吧?
显然,在这个叙事上,《破晓东方》并没有把银元之战的真正内容讲清楚。它把这个故事处理起来过分简单化了。券商们的银元到底从何而来,是叙事逻辑当中最为重要的一环。没有这一环,整个的叙事都是废掉的。乃至于这个故事当中,那个赵姓券商被抓了之后,都没有说清楚他背后是否还有银元。这就是让观众笑话的内容了。
再比如,这个赵姓的券商,前一刻还跟陈毅市长叫板,而后一刻,就阶下囚了。这样的叙事背后,叙事逻辑也面对不能自洽的问题。这个人叫板的资本在哪里?陈毅市长当时为什么容忍了这种叫板呢?既然敢叫板,那一定背后有力量啊,至少有在金融市场上操控上海的力量啊。然而,《破晓东方》的剧情当中,也没见他有什么力量啊,还不是悄悄躲起来,最终被逮捕吗?这就是叙事逻辑上不能自洽了。
正因如此,我对《破晓东方》这部电视剧的真实质量,正式进入怀疑阶段。早前,我是肯定这部电视剧的质量的,虽然已经有大量的观众否定该剧。电视剧叙事,需要逻辑自洽,这是剧本创作的最大前提。老编剧龙平平一定是懂得这个道理的,不需要我们这些后辈们提醒。而懂得却并不去实现逻辑自洽,又是何道理呢?
所以,我觉得龙平平老编剧需要站出来,和观众们讲清楚,这种网络电影一样的逻辑不能自洽的叙事,是他亲子执笔的,还是其他编剧写的呢?《破晓东方》这部电视剧起初在部分资料平台当中,编剧栏只有龙平平老师一人。可不知哪天开始,编剧栏悄悄加入了秦溱这位编剧的名字。更是有坊间媒体传言说,《破晓东方》是秦溱主笔的,龙平平老先生之后最后润色。
秦溱编剧以往的作品,都是什么样子呢?《钟馗捉妖记》4.5分,《神奇》2.9分……让一位善于创作网络电影的编剧,去执笔《破晓东方》这样的严肃题材的电视剧作品,就免不得出现银元之战这样的叙事逻辑不能自洽的问题。可能,编剧觉得,观众们都是网络电影影迷的水平,不讲什么逻辑自洽。但是,严肃题材电视剧的观众,素来审美水平很高,一件事情,必须讲清楚才行,不能乱七八糟。尊重观众,观众才会尊重作品。(文/马庆云)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