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香港回归在即,在此重要的历史时刻,英国派出军舰,闯入我国南海海域。
香港回归已成定局,这毫无道理的挑衅,我军自然不能视而不见,迅速派出军舰应对。
为了不影响香港回归大局,避免军事冲突引发外交事务,我军秉承不先动用武器原则,面对嚣张的英军舰,我军舰当机立断,直接下令:和他撞!
英舰见大势不可挡,仓皇逃离。
香港回归,是我国20世纪重大的历史事件,对我国和平统一有着重大意义,那么,香港回归的历程,有着怎样的艰辛?
香港问题
香港,这个东方的明珠,一直是我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然而,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因为清廷的无能,导致香港一直被英国强占。
先后历时100多年,直到新中国成立,都没能顺利收回香港。
但是,香港问题却一直是我国外交的首要问题。
新中国不是清廷,不是蒋介石,对于国家主权问题,中央领导人一直放在心中,并一直努力着。
1982年9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华,与邓小平同志就香港问题进行磋商。
此次会谈,为顺利收复香港打下基础,双方达成共识,通过外交途径解决香港问题。
邓小平同志在会议中着重强调:“在主权问题上,中国没有回转余地”。
同时,也是在这次会议中,邓小平强调,应明确规定,中国将于1997年收回香港,为解决香港回归问题,定下最后时限。
撒切尔夫人此行踌躇满志,试图达到继续租借香港等目的。
然而,让她没有想到的是,对于英国方面提出的无理要求,邓小平同志予以毫不犹豫地拒绝,对于领土主权问题,中国坚决不退让。
撒切尔夫人当时,刚刚为英国夺得一块海外超过1.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正是洋洋自得之时。
对中国的印象,还停留在“留辫子”时期,她根本没有注意到这个国家此时翻天覆地的变化。
对于撒切尔提出的三个公约,及主权换治权的问题,被邓公坚定回应,主权问题根本就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
无奈下,撒切尔略含威胁地问邓公,收回香港,就不怕香港造成社会波动吗?
然而,邓公只是微微一笑,随即表示,中国早就做好了应对一切困难的准备。
这是撒切尔执政以来,第一次在外交谈判中,毫无作为。
在英国如日中天的“铁娘子”,看着面前这位已经78岁的老人,感到深深地无力。
会议结束后,走出人民大会堂,也许还在回想着会议中发生的一幕幕,也许是沉迷于失败的回味中,这位“铁娘子”竟一个失足,摔倒在地。
当时,来自全世界十几个国家的记者,抓拍、记录下了这一幕,这一摔,似乎已经预示到了香港问题的前路。
在世界各国,包括英国在内,“英国倒下了”为题的文章,迅速传播,舆论一片哗然。
可让英国人没有想到的是,身为当事人的我国,却没有落井下石。
在邓公的亲自指示下,删减了部分视频及照片,给与了英国首相足够的尊重。
这就是大国风度。
此次会议两年后,英国外相贺维访问北京后,到达香港,发表声明,英国将于1997年放弃香港主权。
1984年9月26日,中英双方代表在北京签署“联合声明”,并发表公告声明,香港问题正式达成一致。
次年,中英政府正式交换批准书,“联合声明”由此正式生效,此后开始进入了12年的过渡期。
回归前夕
1997年,香港即将回归祖国,就在这振奋人心的历史时刻,英军却突然派出超大规模混编舰队,进行巡游。
尽管打着和平、维护区域安全的幌子,但所有人都清楚地明白,英军此举就是冲着中国来的。
这也是英国的一贯做法,早在157年前,英国就是以这样的方式,强硬地敲开了中国的大门。
那时的清廷,软弱无能,让英国的阴谋得逞,给中国人民留下无尽的屈辱。
157年后,英军还想用这样的方式威胁、羞辱中国,其结局必然是落荒而逃,自取其辱。
6月25日,据香港回归不到一周时间,这个所谓的巡游混编舰队,不出所料地来到我国附近。
对于这支超过30艘军舰、补给舰组成的编队,我军自然十分重视,各方严阵以待,坚决不会让其影响到香港回归这一历史性事件。
当天,英军派出一艘军舰计划进入我国领海,他们就是想以这种无耻的挑衅,期待我海军反击,造成军事冲突,进而在国际上造成影响,干预香港回归。
尽管不愿多生事端,但面对英军挑衅,我军依然果断派出舰艇拦截。
英军舰艇已然得知我海军行动,却依然肆无忌惮,向我领海驶来,妄图以这种方式威胁中国。
最终,在距离中国领海30海里的地方,面对我军派出的导弹护卫舰,深感不是对手的英军舰艇不得不停下返回。
这次挑衅无疾而终,让狂妄的英军深感没有面子。
此时,全世界的目光聚焦南海,英军的无能表现,在国际上成了笑柄。
英军舰队不甘心就这么失败,立刻计划,再次采取挑衅行动。
当晚,我海军宜宾号刚刚结束训练,突然接到备战备航命令,全舰战士不顾疲劳,迅速到达指定岗位,十分钟后,宜宾号出航,执行任务。
当时的英军挑衅行为,及香港回归的重要性,我军战士早已熟知。
为了完成这一历史时刻,使香港顺利回归祖国怀抱,海军战士早已做好应对一切突发事件的准备。
经过26日一整天的巡航,宜宾号并没有发现意外情况,但却丝毫不敢放松,死死盯住距离我国海域不远的英军编队。
27日,我军战士们刚刚吃过午饭,一阵急促的警报声传来,让战士们意识到,英军的挑衅再次来了。
当我军刚刚做好战斗准备的时候,两艘英军舰艇脱离编队,朝我海域驶来,宜宾号毫不犹豫地迎了上去。
就在两军遥遥相望之时,一架英军直升机脱离舰船,朝宜宾号飞来。
显然,这是一架侦察机。
直升机很嚣张,似乎料定我军不会开枪,不会主动挑起冲突,居然低空盘旋在宜宾号上空,仅仅百米左右的位置。
当时发生一件很有意思的事,也是让英军深感屈辱的事,一名我军炊事班战士,正在甲板上打扫卫生。
看到直升机飞过来,举起手里的扫把,做出射击动作。
这一举动,让飞机上英军看不清手里拿的是什么,误以为是枪,吓得赶紧掉头离去,返回英舰,再也不敢出来了。
这一幕,被宜宾号上很多战士看到,大家笑呵呵地看着英军的狼狈模样。
之后没多久,英军舰队再次发起挑衅,两艘舰艇,开始朝我领海驶来,这是一艘大刀级护卫舰,一艘补给舰。
见此情况,我军迅速做出反应,信号兵发出信号,警告英军不得进入中国领海,但英军却置之不理,依然朝我领海前进。
宜宾号当机立断,跟着这两艘英舰,不让他们脱离视线。
很快,英舰加快了航速,我军宜宾号速度跟不上英护卫舰,所以一直紧盯着英军补给舰。
就在这时,英国两艘军舰却突然分开,朝不同方向驶去。
见此情况,宜宾号舰长命令,紧跟着英军补给舰。
当时有战士不理解,为什么不跟着有作战能力的护卫舰呢?
很快,舰长给出了答案,英军的目的,就是想要宜宾号跟着英军护卫舰。
但因为航速原因,定会被英军甩开,到那时候,我海军就在国际上丢人了,英军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英军的目的其实也不是要挑起战争,说白了就是要给香港回归添堵,让中国在国际上丢脸。
只要跟着补给舰,英军护卫舰早晚得回来。
果不其然,看到中国军舰没上当,还盯着补给舰,英军护卫舰无奈下,只能回到补给舰身边。
就这样,三艘战舰一直纠缠着,当时很多战士以为,可能就这么纠缠到香港回归,英军就会离开。
可没想到,屡次挑衅没有取得预期效果后,英军舰又做出大胆挑衅。
势不可挡
28号上午,眼见香港回归时间临近,而英军挑衅却毫无效果,英军护卫舰突然调转方向,径直朝宜宾号驶来。
面对突发情况,宜宾号舰长很快明白了,英军这是想要逼迫宜宾号躲避。
要知道,中英两艘护卫舰,都是大型军舰,一旦相撞,将会产生难以想象的后果,造成很大的伤亡。
可是,情况已经很明显了,一旦躲开,也就意味着这场对峙输了,也就坐实“中国海军不如英国海军”的声音。
这种情况下,谁躲,谁就是贪生怕死,谁就不是合格的海军。
面对危机,宜宾号全体指战员,毫不畏惧,在舰长的命令下,宜宾号朝着英军护卫舰全速迎了上去。
“五千米......三千米......一千米......五百米......”,中英两艘战舰距离越来越近,宜宾号的战士们,虽然很紧张,但没有畏惧,他们要用自己的生命捍卫祖国的尊严。
紧张的气息弥漫整个南海,在全世界瞩目下,两艘战舰相距仅剩百米。
这是极限规避范围,再不躲避,两艘战舰必将发生碰撞,到时候将会产生严重伤亡损失,以及一系列后续事件。
狭路相逢勇者胜,眼看就要相撞,英军舰突然转向,与宜宾号仅仅相隔十米,擦身而过。
原来打算吓退中国海军,在南海扬威的英国海军,面对中国人的英勇无畏,还是选择了躲避。
一场可能发生的危机,因为英军的懦弱无能,以中国海军完胜收场。
眼见多次挑衅没有占到便宜,自己反倒是在国际上丢了面子,英军也没脸再留下来了。
很快,这艘英军护卫舰及补给舰,返回英军编队。
没多久,见事不可为,整个混合编队离开了亚洲海峡,返回英国。
我海军宜宾号,完美完成捍卫祖国领海的任务,返回后全舰战士受到嘉奖。
很快,香港回归的历史时刻就要到来,战士们将围坐在电视机前,见证这一重要的历史时刻。
1997年7月1日零点整,伴随着《义勇军进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在香港冉冉升起,历经百年沧桑,遭受无尽屈辱的香港,终于回归到祖国的怀抱。
香港沸腾了,多年的游子,终于回家了,来自世界各地700多家新闻媒体的8000多名记者,用照相机、摄影机记录下了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
香港回归后,我国坚持执行“一国两制”“港人治港”的基本方针。
保持香港原有的经济制度不变,人民生活方式不变,将继续保持香港地位,发挥金融、贸易等作用,继续同世界各国家、地区、组织发展文化、经济。
1997年7月1日,这一天,将成为所有炎黄子孙永远铭记的一天。
香港的顺利回归,洗涮了民族一百多年的耻辱,完成祖国统一的重要一步。
香港回归后,香港地区历经十余年的发展,经济更加繁荣,社会更加稳定,香港正在走向日益繁荣的道路上。
香港回归不仅给西方大国以有力回击,更是成功实现了和平解决领土争端的先例,给类似地区解决争端提供实例,这在世界政治史,都将产生重大意义。
仅凭几艘军舰,就想威慑爱好和平的中国人,无疑是痴人说梦,中国历经苦难与屈辱的历史,已然一去不返。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