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见过萧鸾之所以能够废杀萧昭业,夺取南齐皇帝的宝座,是靠着门阀士族的支持完成的。可是在萧鸾去世后,他的次子萧宝卷即位,却开始了大肆屠杀门阀士族官员的操作。萧宝卷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昏君暴君,他在位期间残暴地屠杀朝廷重臣,引发了南齐元勋重臣们接连不断的叛乱,最终导致了南齐亡国。而被他屠杀的这些重臣绝大多数都是门阀士族出身,或者是兰陵萧氏的外戚,这些都是原来将他的父亲推上皇位的大功臣。那么问题来了,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萧宝卷与功勋大臣们产生矛盾,引发了这样残酷的斗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这个问题,在很多讲解南齐史的历史著作都有涉及。有的学者认为是萧宝卷生活奢靡,贪图享乐,不愿意听大臣的反对意见,最终激化了双方矛盾。也有人认为萧宝卷听信奸佞的谗言,对以六位辅政大臣为首的朝廷重臣产生了敌视,所以引发了双发的政治斗争。这些说法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都是比较肤浅的认知,是直接从史料记载中得出的。从更深层次上看,萧宝卷和士族大臣的矛盾不是个人矛盾,而是两个族群斗争。可以说萧宝卷和士族大臣斗争是南北朝时期门阀政治背景的延续,是寒门庶族挑战门阀士族统治权的斗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史料总结中可以看出,萧宝卷信任和重用的都是寒门庶族的大臣和将领,显然他代表了寒门庶族的利益。而以始安王萧遥光、尚书令徐孝嗣等人为首的六大辅政大臣,以及后来掀起叛乱的江夏王萧宝玄、护军将军崔慧景等人都是门阀士族的官员。由于萧鸾靠着门阀士族的支持上位,使得门阀士族继续掌控着南齐国家的资源和权力,而寒门庶族则在朝廷内外呈现出被全面打压的态势。实际上这种态势在萧道成建立南齐时就存在了,前文讲过的萧昭业与萧鸾的斗争,就是寒门庶族挑战门阀士族的开始,而这个斗争又延续到了萧宝卷身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父亲萧鸾是靠着门阀士族称帝的,可儿子萧宝卷却和门阀士族结下如此大的仇恨,从情理上很难站得住脚。实际上要解答这个疑问,得从萧宝卷本人的经历说起。萧宝卷是萧鸾的次子,也是嫡子,由于长子萧宝义庶出且残疾,所以他成了皇太子。萧宝卷的母亲刘惠瑞早逝,当时他只有六岁,所以被交给萧鸾的妾室潘氏抚养长大。由于萧宝卷有些口吃,又不喜欢读书,所以不怎么被看得起。而当时萧鸾正处于与萧昭业争夺皇权的关键时期,根本没有时间管他,所以养成了乖张狠戾的性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萧宝卷即位后,封了潘氏的侄女潘玉儿为贵妃,对她非常宠爱。潘玉儿原名叫俞尼子,是小商贩俞宝庆之女。她曾给大司马王敬则做过乐伎,由于长得国色天香,所以被入选东宫。从潘氏到潘玉儿,再到俞宝庆,萧宝卷身边都充斥着来自于社会底层的人。他在这种环境中长大,对于底层的人有种天生的信任,而对于歧视他口吃的门阀士族子弟这是天然的排斥。因此他身边聚集了一大批来自于寒门庶族的官员,其中以茹法珍、梅虫儿最为得宠。由于这些人来自于寒门庶族,受到出身于门阀士族的六大辅政大臣排斥,于是双方矛盾加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史料中记载的萧宝卷来看,他是非常渴望市井生活的,愿意与市井之中贩夫走卒打成一片,这在历代皇帝中是非常少见的。他还在皇宫中仿照修建了市场,让宦官杀猪宰羊,宫女沽酒卖肉。潘玉儿充当市令,自己担任潘玉儿的副手,遇有急执,即交付潘玉儿裁决。从这些行为看,他宁愿与市井中的下等人待在一起,也不愿意搭理门阀士族的高官。而门阀士族出生的朝廷大员自然不允许皇帝和寒门庶族走得太近,一方面是防止出现宋孝武帝刘骏时期以寒门庶族治国的政治格局,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自己和朝廷的体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史书上说他奢靡耗费无度,修建各种豪华园林,大量给小人巨额赏赐,并在园林中扮演骑马打仗的游戏。这实际上就是矛盾激化后萧宝卷利用钱财招兵买马,聚集了大量寒门庶族的官吏,建立和训练了自己的私兵。史书上说他喜欢带着人出宫游玩,经常在城里闹得鸡飞狗跳。其实这就是在深入民间后与别的门阀士族子弟产生冲突,一言不合便大开杀戒。随着双方矛盾的激化,这种斗争也发展到废立皇帝的程度。最后萧宝卷先下手为强,先后杀死了始安王萧遥光等六位顾命大臣,将双方的矛盾彻底公开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样的政治态势下,双方的矛盾已经无法调和,只能血战到底。崔慧景和萧宝玄的叛乱,尚书仆射萧懿被杀,都是这种激烈矛盾冲突下的产物。史书上说萧宝卷导致了众叛亲离,实际上是他被所有的门阀士族所抛弃。而在另一面,他则聚集了大量的寒门庶族的武将和官员,形成了与门阀士族势力对抗的态势。在双方的战争中年轻的萧宝卷终究不是老道的萧衍的对手,最后被围困在建康宫城之中,被叛乱的守城军队和宦官杀死。他死后被废为东昏侯,不久后萧衍即位称帝,改国号为梁,南齐正式灭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整个过程来看,萧宝卷和门阀士族大臣的矛盾,既是皇权之争,也是寒门庶族挑战门阀士族斗争的延续。由于萧宝卷是在宫廷中底层官吏的群体中长大的,他天然就排斥对他歧视的门阀士族官员,所以这种矛盾是极难调和的。他即位时才十五岁,本来就处于主少国疑的局面。六位辅政大臣不是他的长辈,就是开国元勋,谁都看不起他。在这种局面下,他想要夺回皇权只能依靠从小待在一起的寒门庶族官吏。而寒门庶族官吏又长期受到门阀士族的打压,自然对皇帝的操作非常支持,于是将宫廷内斗变成了国家内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萧宝卷的败亡和南齐的被灭,再度说明了门阀政治必然导致短命王朝的历史周期律。由于在国家和朝廷中存在巨大的派系和阶层矛盾,这种矛盾在利益的驱使下不断激化,最终演变了成导致国家灭亡的内乱。为了夺取皇权,各派系的门阀士族和寒门庶族都不甘心失败,会用尽各种阴谋手段进行政治斗争,也就使得国家内乱无限扩大化。这个周期律从魏晋开始,延续到南北朝的数百年时间内,一直到隋朝都没有解决。因此这段时间内短命王朝频繁出现,国家内斗非常激烈,各种乱局重生,社会发展也陷入了停滞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