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无敌的意思早就在战国时期提出来了,很多人都在引用。只不过,一些人误解了仁者无敌的意思,以为提倡仁者无敌就意味着一味忍让,而不是“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其实,这种理解有些偏颇,并不是仁者无敌的全部意思。需要对仁者无敌的概念做重新阐释,也需要对仁者无敌的态度做出一定的辩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之中,除了法家之外,大多都提倡止戈为武。儒家有“仁爱”,墨家有“非攻”,兵家有“不战而屈人之兵”,不崇尚暴力,而是崇尚最终的目的。战争最终的目的就是要做到仁者无敌,要人们都安居乐业,而不是整天战战兢兢,生活在战乱之中。看看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不是都随时间烟消云散了吗?战国时期,孟子说“春秋无义战”,说的是战争的性质,要人们超越战争,看到战争的根本目的。如果战争只是为了争夺地盘和人口,而不是为了人们过上幸福美好的日子,那么战争的性质就是不义的。孟子提出了“仁者无敌”的概念,出自《孟子·梁惠王上》。梁惠王(也是魏惠王)想洗雪魏国的耻辱,就问孟子该怎么做。孟子说:“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意思是,如果能对人民普施仁政,减轻刑罚、薄收赋税、让人民安心耕种,等到人民的衣食都不虞匮乏之后,就能养活父母以及兄弟妻子。此时,再利用农暇的时间,教导人民孝弟忠信的道理,人民懂得孝弟忠信,自然会尊敬君王、亲爱长上。得到人民的支持与爱戴,此时即使要他们为国效忠,并不困难,在士气高昂、人民一体同心拥戴的情况下,即使只是提着木棍,也可以用来痛击秦楚等国装备精良的军队。接着,孟子分析了敌国国君的暴政,说他们残害人民、剥夺人民耕作的时间,使他们无法种植五谷来奉养父母,以致父母受冻挨饿,兄弟妻子也被迫分散到四方去谋生计。这样的暴政,就像把人民驱进陷阱、淹在深水中,人民当然痛恨不服。那时梁王趁机率领国内人民去讨伐他们,因为敌国人民怨恨暴政已久,当然乐意投靠我方,就没有谁可以与梁国为敌了。

孟子的意思是,要梁惠王广修仁政,勤政爱民,即使只有一百里的土地也能完成王业,证明仁慈爱民之君的仁政可以所向无敌。也就是说,仁者无敌并非只是修仁政,而是要获得人们的支持。孟子曾经写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强调“人和”的重要性,就是人心所向,比起天时和地利要好得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了现在的应用,当然有着更广泛的意义。对内要发展经济,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同时要强调武备,而不能只是发展经济,等到别国欺负的时候,无力应对。需要搞科研,以科研带动生产。在高精尖领域发展,研究高科技武器,同时还要给予高级技术人才应有的待遇。要是还出现过去外行领导内行的局面,就会阻碍科技的发展。经济发展需要科技作指导,更需要科技不断更新。对别的国家讲究和平共处,对内要努力发展经济,让自身变得强大起来。当然,在一些原则问题上还是要寸步不让的。只是,寸步不让也是有条件的,有基础的。只是凭借蛮干是不行的,需要有自己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才能说话算话。一些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信奉战争,以为战争可以摧毁一个民族,摧毁一个国家,其实只是在侵略的时候会有这种情况,在国家面临威胁的时候会出现这种情况,在双方谈不拢的情况下也会出现这种情况,其内在的本质仍然是经济。有的国家越打仗越富,有的国家越打仗越穷。最好的选择就是不打仗,因为一旦打仗,就要承受很大的经济压力,甚至要大举借债生存,还有被别国控制的危险。除非综合国力非常强大,有强大的经济支柱和强大的经济造血能力,不怕别国制裁,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问题归结到综合国力方面,而不是战争。一个国家要想强大,就要提高综合国力,而提高综合国力的前提就是发展经济,发展经济的前提就是要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稳定的国际环境。除非为了卖军火,要始终挑起战争,不然,正规做买卖,还是需要稳定的商业环境的。利用和平来发展经济,同时修仁政,勤政爱民,就能强大起来。即便一些国家要打贸易战,要制裁,也不会对本国形成太大的影响,只要鼓励科技发展,鼓励创新,同时创造和平稳定的环境,经济实力就会慢慢强大起来,军事实力也会慢慢强大起来。有了这样的实力,也就可以实现仁者无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叫嚣战争的并非都是理智的,仁者无敌也并非不要战争,而是超越战争,直达目的。毕竟,战争的目的也是为了和平,为什么不直达目的呢?“不战而屈人之兵”要有仁者无敌的胸怀,也要有仁者无敌的实力,不然只会摆姿态,却不堪一击,也就成了黔之驴,弄成了大笑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