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一年一度的春运拉开帷幕。

根据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制定的《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今天(1月8日)开始,我国新冠病毒感染正式实施“乙类乙管”。

实施“乙类乙管”后,我国疫情防控工作重心从预防转向救治,围绕“保健康、防重症”的目标,刻不容缓做好医疗资源准备。

目前全国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的总体态势如何?政策转换与春运叠加是否会加大疫情风险?我国的医疗资源准备兜不兜得住老百姓的就医需求?

疫情形势到底如何?

据央视新闻报道,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表示,2022年12月下旬和2023年元旦时,急诊高峰和重症救治高峰同步到来。从现在全国的情况来看,全国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正渡过或已渡过感染高峰。春运之前,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实际上已迎来感染高峰,春运期间有可能会迎来急诊和重症高峰。

在春运的背景下,

1月8日开始实施“乙类乙管”,

感染高峰会不会超过之前?

焦雅辉表示,我国人口主要所在的人口数量、密度大的直辖市、省会城市和主要中心城市已经渡过了感染的高峰。现有一些中小城市,包括农村感染率也已经达到了一定程度。所以在春运期间、春节前后不一定是感染高峰,但是有可能会出现急诊和重症高峰。

对于即将迎来的大规模人员流动,焦雅辉表示,在春节期间,更大的考验在于农村的重症救治压力。农村地区急救体系相对薄弱、救治资源包括人员药物等相对缺乏,其中最大的挑战是农村的重症病人能不能及时转上来。

“药能下去,人能上来”是怎么安排的?

焦雅辉表示,中组部、民政部、农业农村部、国家卫健委几个部门也牵头专门制定了一个农村的疫情防控方案,并且提出要按照脱贫攻坚的五级书记抓脱贫这样一个模式,由“五级书记”来抓农村的疫情防控。特别是要求基层的党组织、村里的两委,包括县乡的党政组织,要组织车辆、组织运力,在出现农村重症患者的时候,快速协助把这些重症患者转运。

最起码要转到县医院,如果超出县医院救治能力,如果患者还能够转运,那就转到城市的三级医院。“我们要求市县之间建立转诊绿色通道,如果转不了,那就三级医院的专家团队带着设备下来驻点到县医院,帮助开展重症患者的医疗救治。”焦雅辉表示。

整个疫情防控这三年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焦雅辉表示,从体系、能力、人员队伍、应对的心态上,各个方面都表现出了很大的不同。从临床上反馈过来的信息看,现在的肺炎和三年前的肺炎影响程度是不一样的。现在的肺炎绝大多数经过及时治疗和干预是可以治好的。

焦雅辉表示,波及的人群也不一样,三年前在武汉波及的人群主要是青壮年,现在波及的更多是脆弱人群,即高龄的、有基础疾病的,特别是没有接种疫苗的人员,受波及影响的范围更大。

焦雅辉表示,变化体现在方方面面。“曙光就在前头,我们一定能取得胜利。”

北京疫情防控重大变化

核酸检测:单人单管,不再开展全员核酸筛查

北京市核酸检测实行单人单管,取消混管检测。在各街(镇)设置3至5个便民核酸采样点,并根据疫情形势变化动态调整。社区(村)居民根据需要“愿检尽检”,不再开展全员核酸筛查。鼓励和倡导居民主动将抗原检测阳性结果及时上传“京抗原”小程序。

公交场站:取消乘客测温

据交通运输部消息,1月8日起,将取消乘客出入客运场站、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测温要求。

地铁:取消乘客测温

北京地铁和京港地铁两家运营公司所辖线路将不再对进站乘车的乘客进行体温测量。同时,倡导有发热等症状人员或阳性人员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学校、幼儿园:师生员工进出校门无须提供核酸证明

学校、幼儿园不再开展全员核酸筛查,师生员工出入校门和校园公共区域无须提供核酸证明。非疫情流行时,校外人员进校不再查验核酸证明。

养老院:入院人员须查48小时核酸、现场抗原

入院人员必须查验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现场抗原检测阴性结果。机构开放管理期间,养老机构工作人员凭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及当日抗原检测阴性结果可上岗。

发热门诊:“应设尽设、应开尽开”

按照“应设尽设、应开尽开”的原则,二级以上医院和有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均设置发热门诊(诊室),配备充足的医疗力量,24小时开放。

国际航班:飞往北京的国际航班将陆续恢复直航

自1月8日零时开始,取消目的地为北京的国际客运航班从指定第一入境点入境。按照最新航班计划,国航17个国际航班率先确定恢复直航,其他目的地为北京的国际航班也将陆续调整。

公安部预警2023年春运五大风险

公安部综合出行需求、客货运量、气象预报、疫情形势等情况分析,2023年春运道路交通安全面临自驾小客车肇事、干线公路混行、农村地区群死群伤、酒驾醉驾、雨雾冰雪影响等五方面主要风险。

公安部提示,自驾出行,应提前了解交通路况、天气预报和交通安全提示,合理安排出行路线和出行时间,尽量错峰出行。出行前应仔细检查车辆维护保养状况,准备好必要的生活和防疫物资,应谨慎评估自身健康状况,未排除感染风险前或出现发热等症状时,倡导暂缓出行。驾车时要集中精力,不分心驾驶,不疲劳驾驶,不超速行驶,驾乘车辆要全程全员系好安全带。谨记“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切勿酒后驾驶。

行经高速公路,要保持安全车距,遇拥堵、缓行路段,切勿随意穿插,切勿占用应急车道,如发生交通事故、车辆故障,牢记“车靠边、人撤离、即报警”,避免发生二次事故。恶劣天气条件下出行,要严格遵守“降速、控距、亮尾”措施,通过急弯陡坡、积雪结冰路段,要提前降低车速,不急打方向、急踩刹车,防止车辆失控侧滑侧翻。

乘坐客运车辆出行,要到正规客运场站,切勿乘坐非法营运客车;农村地区乘车出行要乘坐安全性能良好的私家车或正规的客运班线,不要搭乘轻型货车、三轮车、拖拉机等非载客车辆,不要乘坐超员车辆。

北京: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等门急诊费用

按90%比例报销

不设起付线和封顶线

1月8日,北京市医保局、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印发《关于实施“乙类乙管”后优化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治疗费用医疗保障相关政策的通知》。文件明确,相关政策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简称“新冠”)实施“乙类乙管”之日起施行,并对新冠患者住院治疗费用、门急诊治疗费用、用药保障、在线诊疗、医保经办服务管理等等7方面作出要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北京市医保局官网

住院报销方面,新冠感染患者在所有收治医疗机构发生的,符合卫生健康部门制定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的住院医疗费用,执行前期费用保障政策,由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报销后,个人负担部分由财政给予补助。该政策以患者入院时间计算,先行执行至2023年3月31日。

门急诊报销方面,参保患者在本市二级及以下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及11类疑似症状(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鼻塞、流涕、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的相关的门急诊费用实施专项保障,不设起付线和封顶线,报销比例为90%,先行执行至2023年3月31日。由于政策调整,参保患者在本市二级及以下定点医疗机构门急诊就医时,发生的医疗费用先按照既往医保政策给予报销,产生的报销差额,将于4月份根据医疗机构上传的(1月8日至3月31日期间)参保患者就诊信息,通过信息系统进行自动补差处理,补差费用将直接拨付至参保登记的个人委托代发银行账户,参保人员无需自行申报。

此外,参保患者在其他医疗机构发生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治疗门急诊费用,按照其他乙类传染病医保政策执行。

深港口岸有序恢复旅检正常通关

据“深圳发布”微信公众号,1月8日起,香港与内地将实施首阶段“通关”,每日最多6万名港人从海陆空不同口岸“过关”进入内地,其中约5万人可经陆路口岸前往内地。港澳码头、机场、港珠澳大桥不设人数限制。

深港口岸有序恢复旅检正常通关,深圳福田口岸、深圳湾口岸、文锦渡口岸、香港落马洲支线管制站(口岸)等今日迎来首批出入境旅客。

深圳全面恢复与香港、澳门的正常海上客运航班。上午7:15分,深圳蛇口邮轮母港第一艘前往香港机场的航班从蛇口邮轮母港开出。与陆路口岸每日限额不同,水路通关不设人数限额,但旅客需要提前完成购票并持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

深圳机场福永码头从今日起新开“深圳机场码头↔香港中港城码头船班”,并恢复“深圳机场码头↔澳门外港码头船班”。当天首趟前往香港的航班,于上午10:00发出。

澳门:禁止携带超5盒抗疫药物离澳

能出示医生处方证明者不受影响

据澳门特区政府网站消息,澳门特区行政长官1月7日作出批示,8日起,禁止以个人自用或消费货物的名义,自携超过5盒或5瓶止痛退热药、复方感冒药、化痰止咳药,或者5盒新冠快速抗原检测试剂带离澳门。

鉴于部分澳门居民长期在外地居住,或需定期回澳就诊及获处方需长期使用的止痛或化痰止咳等药物,然后带回居住地使用,如果上述出境人士能出示医生处方证明有医疗需要,则自携出境的药物数量不受本次限制措施影响。

今起,这些变化与你有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

今日起正式“乙类乙管”

请收好这份最新防护指南

编辑:叶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编辑:叶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