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这个问题上来:

从妖类到神女,一千年来,是什么力量,推动白娘子这个形象发展的?

不是哪一个人,也不是哪一种政府力量,而是一种无形的原动力:

传统伦理观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说得具体一点,就是这个民族的文明下,人们的集体观念和集体情绪。

一个故事的发展,是否符合道义,符合伦理道德,符合人们的观念,这些传统价值的存在,推动了一个“不合理”的故事逻辑,走向最终的“合理化”。

雷峰塔原本是镇妖的,法海高僧是主持正义的。

一旦白娘子变成一个善良多情,舍生忘死,怀孕生子的女性时,她就不再是妖类,雷峰塔的镇妖就变得不合理,高僧法海的“正义性”也开始动摇。

千百年来,仰望雷峰塔的故老儿童,无不感怀嗟叹,唏嘘不已,为那个被雷峰塔镇压的白娘子抱不平。

所以,雷峰塔总有一天,一定要倒掉。

法海,也变成多管闲事的“讨人嫌”。

有一位哲学家说:“神话是人类生活的原型,有多少种生活情境就有多少个原型。”

我们渺小的人类,出于对世界的无知和恐惧,我们是以神话为范本,来塑造人类自我的精神气质的。

从《山海经》里“夸父逐日”的原型,我们能够看到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的千秋遗憾;

从“后羿射日”的原型,我们能够看到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豪迈;

从蚩尤用手臂鲜血化作的红枫林,我们感受的是生命的悲壮和不屈。

神话是人类不断重复的命运,人类从神话故事里,寻找力量,寻找偶像,寻找人类可以依赖和效仿的英雄气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白娘子这样,似人非人,似妖却仙,人妖故事,难道不是如此吗?

一个蛇妖,追求自己的爱情。人类可以轻而易举得到的爱情,她却要付出差不多生命的代价,爱情来得如此不容易。

可是,她却终究得到了爱情。

这个故事也很“励志”,跨越了人妖的界限,得到了真爱和美满的结局。

所以,人们是接受这个故事的,如同接受神话故事一样。

我们接受的不仅仅是故事,更是一种理念,还有一种心理上的满足。

我们人类有一个先天性的爱好:趋利避害。

如果人类中的某个人,和神仙结成了美好眷侣,我们立刻投去羡慕乃至艳羡的目光。

比如那个一贫如洗、卖身葬父的董永,竟然被天帝的七仙女看上了;

这小子上辈子拯救了整个银河系吧。

还有一个牛郎,不就是一个种地的穷小子吗?天上的织女竟然爱上了他?

织女也真是的,好像我比那个牛郎强很多呢。

人们从来不排斥,人和神仙的爱情。

《幽明录》里刘阮的天台之旅,《续齐谐记》里有会稽赵文韶中桥赏月,遇到青溪神女的故事……

凡是和神仙的爱情,一律是合理的爱情。

对待妖类,如白,某妖,某精,或者某鬼祟,例如上面对徐景春一往情深的孔氏女淑芳,却不肯容忍,还上去挖了人家的坟。

人类攀高踩低的本性,也太明显了。

可以说,妖类成功晋级的,几乎没有成功的例子。

尤其是《西游记》,白骨精,老鼠精,蜘蛛精,杏花精,还有牛魔王那个玉面狐狸精,全都被一棒子,一耙子打死了。

白娘子,成为成功晋级的为数不多的一位吧。

历经一千多年的不断锻造,修炼,终于被大众接受了。

白娘子,堪称妖界的励志榜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子国学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重修伦理,再建道德。 内含:文子国学活动讯息 昆曲文化和“昆曲十六讲”课程 诗经文化 乐府文化 唐风宋韵 盛世元音 道德经 大学中庸 论语孟子

133篇原创内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