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称自己贬值太厉害,工资还没有100年前的高!
北大国发院的院长,姚洋发布了一则采访视频,内容大致讲述了胡适27岁就回北大当教授,一个月收入是300大洋,比他老师杜威还要高一些。在1917年中国穷的叮当响时,而美国是当时最富有的国家,北大一个教授的薪资要比哥伦比亚一个非常高级的教授薪资还要高。粗略算一下,300大洋相当于今天的11万人民币,姚洋教授称自己感到很失落,北大教授被贬值得太厉害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姚洋用来对比的胡适,是一个出生在战乱的民国时代,全国90%的文盲率,35岁平均寿命的时代。在这个时代出现高知分子,本身就是一件弥足珍贵的事情,高薪聘请自然是合理的。
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先辈们的努力,才有我们今天的知识普及化,又何必用先辈们作比较?
姚洋教授在诉说完自己的失落后,也表示正是因为知识大众化了,高等教育普及化了,在18-22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中,有55%都在大学,所以会觉得,北大教授怎么不值钱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姚洋教授用两个本相差甚远的时代来作比较,表示北大教授薪资低,但是没记错的话,姚洋教授也正是前段时间发布视频表示,5000块钱的免征点不能再提了,毕竟5000元收入已经很高了。
一边诉说自己身为北大教授的薪资,比不上1917年胡适,一边宣称群众5000元的收入已经很高了,但是群众之中,亦有高知分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等教育普及化也正是因为国家扶持,现在很多学历提升的方式,都可以为当年的遗憾做弥补,毕竟高校招生有人数限制,择优录取,但考生们数量过大,一丝的失误导致落选,总归不想放弃自己,学历提升也是被国家认可的,也让我们有了第二次机会,能力与学历匹配,也不会存在学历歧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