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十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持续增强。过去十年,也是新时代党领导下的中国金融事业取得非凡成就的十年,金融改革成就惠及广大人民群众;过去十年,更是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日益增强的十年。

为更好展示新时代伟大成就,凝聚新征程奋进伟力,本刊特别开设“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特别专栏,分别从财富管理领域发展和艺术收藏的视角,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十年的非凡成就进行梳理、总结和展示,激励我们攻坚克难、开拓奋进、建功立业,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

作者|李 湛 李 燕「东莞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提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公募基金走过了跨越式发展的十年。其在不断筑牢制度基础、坚持以投资者利益为核心、持续丰富产品矩阵、与实体经济同频共振、双向开放等方面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成就。

1998年3月5日,我国第一批基金管理公司——南方基金管理公司和国泰基金管理公司分别在深圳和上海成立。同年3月27日,基金金泰、基金开元获准发行,标志着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元年的到来。

以1998年第一批公募基金成立为标志,我国公募基金行业走过了20余年的历程。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我国经济金融环境日渐优化,资本市场深化改革不断推进,公募基金行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公募基金作为我国资本市场的压舱石,更是走过了跨越式发展的十年。

从2012年的2.19万亿元到2022年的27万亿元,十年时间里,公募基金的市场规模翻了12倍,并且这一趋势仍在持续。2021年底,公募基金产品已经突破万只,为投资者提供了包含货币、固收、权益、QDII等不同风险收益特征的产品。可以说,在十年时间里,公募基金行业规模快速增长,产品结构不断优化,规范水平稳步提升,财富效应日益显现。

不断筑牢制度基础

2003年,《证券投资基金法》发布,这部公募基金的“根本大法”明确了公募基金的法律地位,奠定了行业发展的基石。2013年,修订后的《证券投资基金法》开始实施。

目前,以《证券投资基金法》为核心,辅以机构管理、投资运作、资产托管、信息披露等各环节的法律体系已然成型。无论在管理层面、市场层面还是监管层面,公募基金都能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从而保障基金资产规范运作,确保行业始终恪守受托理财的信托责任。

在此基础上,2022年4月26日,证监会进一步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16条务实举措,从培育专业资产管理机构、强化专业能力建设、打造行业良好发展生态、提升监管转型效能四方面入手,支持公募基金发展,为公募基金的高质量发展吹来了政策“暖风”。

更多惠及投资者

伴随行业生态的持续完善,过去十年,公募基金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尤其是2018年资管新规发布之后,公募基金更是实现爆发式增长。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8月末,公募基金规模较2017年底上升了135%,成为增速最快的资管子行业。

在规模不断增长的同时,公募基金得益于投资门槛较低、透明度高、运作管理规范等优势,已经成为普通投资者分享资本市场红利、实现财富长期保值增值的重要方式。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的《2021年度证券公司投资者服务与保护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底,我国基金投资者超过7.2亿人,位居世界第一。这意味着,每两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个人买过基金,而十年前,这一数据还不到4000万人。也就是说,十年间,公募基金投资者数量增加了17倍。

公募基金之所以得到如此多投资者的青睐,关键在于其可以让更多普通投资者有秩序地进入资本市场。更广泛的投资者借由公募基金,真正享受到由中国优质企业持续成长而带来的财富增值。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公募基金累计向投资者分红达3.8万亿元。

此外,公募基金作为普惠金融的代表,实施高质量的投资者教育责无旁贷。公募基金在提升投资者获得感的同时,也一直在提升投资者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作为长期价值投资的典范,公募基金真正教育了广大投资者,让投资者意识到投资是时间的朋友,而不是投机或者零和博弈。《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也明确指出“坚持以投资者利益为核心”。未来公募基金行业发展将更加注重投资者利益和投资体验提升,从而促使行业内机构由“销售驱动”模式转向“以客户为中心”的财富管理模式。

产品矩阵持续丰富

十年前,公募基金全市场只有1000多只产品,而截至2022年8月末,公募基金产品数量已经“破万”,达到10262只。尤其是2018年资管新规发布之后,刚兑被打破,资产管理行业回归本源,公募基金凭借独特的资产管理优势,更是实现了长足发展。

十年来,公募基金始终与资本市场紧密结合,积极创新实践,产品类型不断丰富,从早期的货币、债券、权益、QDII等产品,到公募REITs、ESG主题基金、行业主题基金等各类创新产品不断涌现,在服务实体经济和实现共同富裕等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

未来,在持续丰富产品矩阵方面,按照《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的要求,公募基金业应着力做好以下方面。

其一,大力推进权益类基金发展,支持成熟指数型产品做大做强,加快推动ETF产品创新发展。其二,有序拓展公募基金投资范围和投资策略,稳步推进金融衍生品投资。稳妥发展固收类产品,支持个人零售型债券产品发展,研究完善FOF、MOM等产品规则,加大中低波动型产品开发创设力度,开发适配个人养老金长期投资的基金产品,有效对接不同风险偏好资金需求,健全完善公募基金风险收益曲线与产品谱系。其三,持续强化货币市场基金规模和风险管控,研究制定浮动净值型货币市场基金规则。其四,研究推动ETF集合申购业务试点转常规,积极推动养老投资产品、管理人合理让利型产品等创新产品发展。

与实体经济同频共振

党的十八大以来,公募基金以风险可测可控、投资者有效保护为前提,自觉成为心系“国之大者”的践行者,切实提高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在服务国家战略、助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

这十年来,公募基金已成为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公募基金坚持长期投资,换手率连续多年下降,投资久期不断拉长,并持续向长期资金需求强烈的重点领域倾斜资源。截至2021年底,公募基金投向制造业的资金规模为4.7万亿元、投向信息技术业的资金规模为2943亿元、投向科研服务业的资金规模为1730亿元,相较十年前,分别增长了7倍、6倍和91倍。

在公募基金支持实体经济的诸多领域中,支持科创企业发展是一大亮点。在二级市场,最近几年,基金公司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并取得了可喜效果,特别是公募基金持续关注科创板、创业板相关上市公司,双创50ETF等各类创新产品快速发展,为支持科创类企业发展壮大贡献了重要力量。在以公募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引领下,更多金融资源借由资本市场流向科技创新类企业,资本市场对科创类企业的估值、关注程度、投资热情均有所提升。

对外开放走出新步伐

十年间,中国资本市场高水平双向开放迈上新台阶,而以开放程度来论,基金业可谓“市场先锋”。

在“引进来”方面,先于2018年将公募基金的外资投资比例限制放宽至51%,后于2020年将这一比例全面放开。目前,外资参股、控股和独资的公募基金公司共有48家,占比在三成左右。除了放开外资机构持股比例限制之外,我国公募基金优化完善QFII、RQFII、基金互认、互联互通等制度建设,吸引更多海外资金投资中国资产。

在“走出去”方面,2018年9月,《证券公司和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境外设立、收购、参股经营机构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对公募基金开设境外子公司做了进一步细化规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超过20家公募基金公司在境外设立了子公司,具备QDII资质的公募基金公司数量接近50家。

2007年9月2日,首只股票类QDII——南方全球配置基金获准发行,成为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标志之一,QDII基金不断发展壮大,在规模节节攀升的同时,产品类型也呈现百花齐放的可喜态势。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间,QDII基金总规模、产品数量均创出历史新高,产品数量已经达到200多只,资产净值合计2500亿元。

目前,QDII基金投资领域涉及美国、欧洲、日本、印度、越南等多个市场,投资类型从此前单一的股票市场拓展到债券、REITs、商品等多种资产类别,成为许多投资者进行海外资产配置的有效工具。

在此基础上,《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对公募基金下一步对外开放指明了方向。我国将进一步支持具有长期投资意愿的优质境外金融机构设立基金管理公司或扩大持股比例,鼓励行业积极借鉴境外先进资产管理经验和有益业务模式。支持符合条件的基金管理公司“走出去”,依法设立境外子公司,提升服务境外投资者及全球资产配置的能力。继续推动扩大QDII额度,拓宽公募基金海外市场投资渠道。稳步有序推动产品双向开放,持续推进内地与香港基金互认业务,稳妥拓展ETF互通机制,支持符合条件的公募基金参与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推动股票ETF纳入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互联互通标的。

未来,公募基金要加快提升自身投研水平、苦练内功,努力打造多元化的业务板块,不断丰富国际化产品线,强化国际化人才培育,打造国际化资管品牌,以期在对外开放中把握更多机遇,成为一个更具国际竞争力的资管行业。

未来,进一步提升财富管理效应

总之,在过去十年,公募基金牢固树立以诚立身、以信取人的行业品牌,做精主业、做深专业,持续努力打造资管行业的百年老店。

在欣喜于以上成就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尽管公募基金行业坚持持有人利益优先,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在回报投资者、服务投资者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足,有较大的改进空间。比如,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问题时有发生,这其中固然有投资者自身的因素,但也有行业自身发展观和经营观的问题。有的代理销售机构和从业人员背离客户利益,诱导“赎旧买新”,这些问题必须从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高度切实加以解决。

在以上现实因素制约下,未来公募基金必须加强自身能力建设,通过专业资产管理能力,为广大投资者带来长期可持续的投资回报。只有获得广大投资者的认可,才能吸引到更多长期资金,公募基金同投资者之间才能形成良性互动。换言之,公募基金只有把“长期业绩”做好做稳,将“长期业绩”作为同投资者进行沟通的信任桥梁,将“长期主义”当成关键核心底色,不断保持专注力及持续性,才能真正呈现出长期的财富管理效应。

我们看到,近年来,具有长期业绩的优秀基金管理人的产品受到社会投资者的热捧,这是基金行业财富效应及良性发展的体现。展望未来,公募基金要在客户的精细化管理方面下功夫,把握不同投资者客户群体的多元化理财需求,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系统化的需求解决方案,持续匹配投资者理财需求的路径和方式。

[本文受2020年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GD20CYJ35)和东莞理工学院“科技金融重点实验室项目”(KCYXM2019001)资助]

(责任编辑:薛小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