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殡葬是一种对逝者遗体进行文明的处置方法,“落叶归根”也是大部分人的心愿。

所以,在古代,人们去世后都会采用传统的土葬方式。

汉族的土葬活动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是我国最早的一种土葬。

《周礼》有“生必有死,死必有一地”的说法,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土葬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尊敬,也是对祖先的一种规约。

同时,土葬在中国的考古学上也有一定的历史基础。

相传,女娲造人是用泥土捏制的,故而人死后要归于尘土,而且受儒家思想的熏陶,“身、发、肤,受其父母之恩,不得有损”,故埋葬为最合适的安葬方法。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专家们逐渐发现,传统的土葬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占用了大量的耕地,造成了大量的土地资源浪费,并造成了环境的污染。

这是一种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葬礼形式,其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也随之显现出来。

为解决这一问题,从80年代起,我国开始实行火葬制度,实行土葬改为火葬

然而,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大多数人认为,用火化会让遗体灰飞烟灭,这是一种难以接受的心理状态。

也有人觉得,火化可以缓解殡葬对土地的负担。

而且,现在全国各地都有了火化的基础设施,可以进行火化,根本不需要土葬。

虽然火化是出于节省土地的需要,但是在很多地方,“二次土葬”依然存在,即将亲属的骨灰装入棺木,并进行土葬。

因此,火化也就没有了最初的意义。

但是专家表示,火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利用高温,将人体内的病菌和细菌全部消灭,从而阻止病菌通过土壤传播。

就在众人讨论着是用土葬好,还是用火葬比较好的时候,一种新的埋葬方式诞生了——冰葬。

冰葬是起源于北美爱斯基摩地区的一种葬礼方式。

老人生病了,不愿意连累家人,觉得自己活不了多久了,就说自己老了,要睡觉,就需要一张兽皮,儿子明白了,就准备了一个冰洞,让老人躺在里面,用兽皮包上,再用冰块把洞口堵上,这样,老人就可以安息了。

五天之后,儿子要在冰窟的顶部凿一个小洞,让老人的灵魂从冰窟里出来,进入天堂。

瑞典的科学家们发明了冰葬,而韩国则是最先采用的。

瑞典的科学家说,开发冰葬技术是为了缓解欧洲公墓资源匮乏的问题。

而冰冻之后的骨灰,则是一种难得的肥料,放在花坛中种植,也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韩国的一位教授,在2011年开始,就开始在国内推广一种叫做“冰葬”的葬礼。

具体的操作过程如下:

1、先将遗体置入-18℃冷藏库内进行预处理;

2、将冷冻的尸体放在-196摄氏度的液态氮中,这是最重要的步骤,用低温的液氮将其直接处理。

3、使用振荡装置振动干尸,将其粉碎成粒子;

4、将这些碎片中的水分蒸发掉,让他们的身体变得更加干净,剩下的就是“骨灰”了。

5、将最后的骨灰保存在一个“非同寻常”的骨灰盒里,然后放入用蜀黎粉和薯粉制作的骨灰盒,一年之内就会自然分解,尘归尘,土归土。

等大家看到了这个过程,就会知道,其实冰葬要比火化更科学、更环保。

也可以说这是一种没有污染的葬礼。

但是,没有什么事情是十全十美的,冰葬在很多方面都很好,

唯一的缺点就是价格太高了

这是因为冰冻技术非常先进,价格自然也会非常昂贵。

还有一点,冰葬的价格虽然比火化要高很多,但是流程和火化是一样的,还要把骨灰埋在坟墓里。

在农村,特别是在城市,家里也要给逝者买一座坟墓,所以,这种方式比火化要贵一些,但是比在农村“风光大葬”要便宜一些。

很多家庭都很难支付冰葬的费用。所以就算是实行了冰葬,大部分人也会选择火化。

因此至今为止,还没有大规模的使用冰葬。

所以说,很多事情都有好处,也有坏处,不过现在很多人都觉得,将来冰葬一定会代替火葬。

不过,也有不少人认为,不管是火葬,还是冰葬,都是不能接受的,毕竟连遗体都保存不住,怎么可能“落叶归根”?

更多的人则觉得,这违背了我们“入土为安”的传统,甚至是一种“碎尸万段”的残忍手法。

另一种担忧是,在这种极低温度下,病毒仍然会存在,而实际上,在-196摄氏度的温度下,所有的病毒都会被消灭。

而传统的安葬方式则更受欢迎。

那么,土葬、火葬、冰葬,你们认为哪个是最好的?

欢迎大家在下方评论区发表你的看法,欢迎转发分享,让更多的人看到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