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私家车相比,电动四轮车属于小众代步工具,但不能因为体量小就忽视电动四轮车的作用,由于这类车辆的受众群体多为老年人,因此被广大用户成为老年代步车,与其他交通工具不同,老年代步车更像是融合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优势的产物,与电动两轮车、电动三轮车相比,老年代步车的驾乘体验更加舒适,不仅不用担心刮风下雨的影响,还可以体会到私家车特有的舒适性,与私家车相比,老年代步车的上路门槛更低,长时间以来不需要持证挂牌,上路门槛低就意味着欲望更高,有效解决老年人的出行问题。
随着新国标的推行,各地逐步对电动三轮车和电动四轮车展开管理,随着非标电动自行车过渡期的结束,非标电动自行车正式退出历史舞台,各地更有经验和能力整治电动三轮车和电动四轮车,由于电动四轮车并没有全国范围的统一管理标准,因此各地的整治方式存在区别,兴义、泉州、梧州等城市明确指出:不、不驾驶、不乘坐,多地限制电动四轮车上路,望相互转告。
作为一种备受老年人青睐的出行工具,老年代步车在其他道路参与者眼中的印象并不好,即便是电动自行车车主,也觉得老年代步车在路上的行为有点我行我素,取代老年代步车的理由有四点:
一、驾驶人素质低、交规意识薄弱
由于前期缺少管理和限制,导致只能在封闭环境内使用的代步车走到城市道路上,而无需驾照也成了电动四轮车的一大卖点,但正是这一优势,导致驾驶人素质地下、交规意识薄弱,以至于出现一系列违章行为,这对其他道路参与者而言是不公平的!
二、资质不全、无法上险
要知道私家车想要上路,最低限标准也需要交通强制保险,而老年代步车不是机动车的一种,也就无法上险,资质不全导致电动四轮车缺少相关保障,在交通事故中,老年代步车往往属于弱势一方,其他道路参与者更是敢怒不敢言!
三、不符合安全标准
从现阶段的汽车生产标准来看,常见的电动四轮车都不符合私家车标准,同时也不符合三轮摩托车的上路标准,这种情况下出行,势必会存在安全隐患,部分低质点dog四轮车空有宽大的外壳,车身结构完全不符合安全标准!
四、维权难
即便是热销私家车,也可能存在安全隐患或故障问题,电动四轮车自然也不例外,部分电动四轮车连生产地址都含糊不清,维权难、难于上青天。
当然,并非所有城市都全面取缔电动四轮车,部分城市采取了折中方式,通过设立过渡期的形式逐步淘汰,这也意味着电动四轮车终有一天将步入正轨,不管是哪一种管理方式,都不应该一刀切,期待将老年代步车纳入微型电动车管理范畴,并且制定详细的生产、销售、使用标准,对此,你怎么看?你觉得应该取缔老年代步车吗?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