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伊始,家长们又要开始焦虑了。

最近,广州多个区陆续发布2023年公办学校预警,一共涉及51所学校

优质公办学位,依旧是供不应求。

在此情况下,我们后台也收到了不少粉丝咨询:“广州学位房还能不能买?”。

五区发布学位预警

1月9日,海珠发布2023年学位预警,总共17所学校,涉及10条街道。

截至目前,已有5个区先后发布学位预警。

相比起天河11所,增城9所,南沙5所,从化9所,海珠学位预警涉及的学校数量,是全市内最多的。

而这5个区内的网红学校,基本都被一网打尽。

像天河的老牌名校,龙口西、华阳、骏景等......都在预警名单上。

海珠热门二手小区的对口小学,也都全军覆没,比如昌岗中路、逸景、绿翠、宝玉直实验等。

在增城“巨无霸”供应下,一些楼盘密集的板块教育配套没跟上,入住的人多了,学位自然就不够用了。朱村街第二小学、新塘鹤泉小学等学校,便是如此。

而南沙、从化学位预警名单上的,基本都是老朋友了,多数学校都已预警多年,可见也是区域内公认的热门名校了。

预警后,学位房该怎么买?在新一个开学季前,不少家长都提出了这样的疑问。

2023年学位问题高峰期

如果一不小心买错了,那揪心的可就是自己了。

在众多争议楼盘中,除了收不了楼外,学位问题也是最常见的。

前段时间,万博板块的珠江铂世湾,便有大批家长穿着“还我真华附”字样的白T恤站在番禺区政府门口。

在当初的楼盘宣传里,铂世湾宣称引进公立华附,可后来引进办学主体的却是民办的华附番小。

并且在民办学校改革后,“番禺华附小学”名字变更为“广州南方学院番禺附属小学”。

爸爸的姓都改掉了,铂世湾学校自然也要跟着改名,华附的“名头”也被摘了下来。

一夜之间,华附变村小,名校说没就没,家长们只能无奈走上争取学位之路。

在东边的黄埔,也有楼盘因为学位问题引发争议。

实地常春藤交楼时间一拖再拖,小孩开册上学就成了问题,业主们在领导留言板上集体投诉。

这几年,广州的学位事件数不胜数,基本每一年都会掀起争取学位高潮。

房子收楼了,学校还没建;
说好是名校,却迟迟未引进;
延迟收楼,没办法开册上学;
学位不够分,部分被分流;

各式各样的学位事件,受伤的都是家长。

接下来的2023年,也许是学位缺口最大的一年。

根据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7年是近十年来广州户籍出生人口最多的一年,20.1万名婴儿在那年呱呱落地。

而这20.1万个小baby,在六年后的2023年,将集中进入小学课堂。

这个入学人数,比2022年长47.6%,多了足足6.37万人。

这还只是户籍出生人口数据,要知道,每一年广州都有10万左右的外来人口涌入,这些人当中,也有跟着爸妈来到广州的适龄儿童。

要读书的人多了,并且大家都一窝蜂涌入名校,优质学位便面临供不应求的情况。

想要避免走上争取学位之路,那得在买房时擦亮眼。

1)若是今年要读书,预警学校不要赌!

要是急用学位,还挤进预警学校,相当于世界杯赌冷门。

虽然部分学校有扩建规划,但究竟今年会新增几个班,目前还是未知之数。

买了房,读不了对口学校,最后还要拆分流的“盲盒”,那吃亏的还是自己。

2)二手房比新房确定性强

新房在营销阶段,都会采用模糊营销手段。

“学校暂时还没定,但肯定不会差!”这样的话术,相信大家都听过不少。

但最后,有部分盲目信任的购房者,却走上了争取学位之路。

相对来说,二手房的确定性会更强,教育局官网就能查询相应的对口学校,以及招生情况。

当然,要是想买新房,建议等配建学校“官宣”后再入手,这样会更安全。

3)学会计算户数/学位配比

此前,广州市教育局副巡视员曾在测算广钢新城学位是否够用时,给出了这样一个口径:“户数跟小学学位的合理配比大约是4:1,如果再高的话就很难保证了。”

有些楼盘,规划了好几千户,却只配备了12班小学。那业主小孩就只能“抓周”了,看谁留下,谁又被分流......

4)不要将学位作为买的唯一考量因素

关于这个问题,其实我们也不是第一次强调了。

不要把学位看得过重,要与区位、交通、商圈、环境、产品等综合考量。

为了学位买一个没有居住属性的房子,特别是一些老破小,即便优质学位加持,保值增值能力也大大减弱。

随着教育公平的提倡,未来广州优质学位也会相应增加。

并且近两年的政策也在避免房产与教育挂钩,例如教师轮岗、大学区制等,学位房的价值也会相应有些许下滑。

要记住,学位可以是加分项,但一定不是唯一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