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同事一起给领导拍照,想起当年和沙爷一起拍照的时光,今天来说说给领导拍照这回事。

早些年经常和沙爷搭伴干活,他在主席台拍照,我在后排写稿,拍到一半沙爷把CF卡丢给我选照片,他换卡接着拍。会议结束,新闻稿差不多就好了。

有一回,看到一张领导瞪着眼珠子往这边瞅一脸愠怒的照片,把我给逗乐了。

拿照片给沙爷看,沙爷一摊手,他老不抬头,我就一直站那里瞄着,给盯毛了,不过没办法,他看到照片就满意了。

如此,我便跟沙爷学了一招,也是要介绍的给领导拍照第一条原则,要以我为主、盯住。

别管领导现场高不高兴,拍照是职责所在,必须要硬着头皮上。当场被嫌弃不算什么,完事拿不出照片、不出活,那才麻烦。

这回拍室内照,来客进了会议室把棉衣脱了搭在椅背上,开始讲话。

我趁会议尚未开始,上前客套几句,请人家把衣服一起放在角落。

这是第二条原则,要注意现场环境的各种细节,发现不宜入镜的,比如用过的擦手纸,随手放的口罩,摆放杂乱的椅子,要马上处理。

除了这些之外,被拍摄者的着装、佩饰也要关注,衬衫领子是不是工整,徽章有没有戴反,额头的刘海是否耷拉、显得不精神。

遇到这些情况要找机会提示,如果领导是异性,尤其要注意不要动手动脚,要语言提示,以己为镜。

领导,你下嘴唇六点钟方向有颗米粒。

嗯,已经舔没了。

这时,千万不能抱着反正就是这样的心态去应付,你不仅是摄影师,还是1/3个化妆师、1/3个灯光师、1/3个保洁员。

还要负责这些?对,认了吧,照片拍不好全赖你,能赖灯泡么?

同事把单反举在胸前用液晶屏取镜,我上前提示,改用相机的取景器,端在眼前拍。

取景器取景,左手控制镜头,右手负责快门,脸贴住相机,三点确定一个平面,整个相机稳定,取景器监视整幅画面,可以敏感捕捉瞬间。

液晶屏取景,是全靠两手捧着相机,眼睛除了液晶显示器外还受周围的声光画影响,人的反应相对迟钝。

最重要的是,你用取景器拍摄,会让领导觉得你更专业。

这是第三条原则,用取景器会显得专业一点儿,必要的时候穿件多口袋的马夹,那就相当专业了。

你专业了,别人才更愿意配合,以及感觉被服务到。

接下来,我提醒同事,为不影响会议可以在一个位置拍几张,迅速撤到角落翻看照片,如果可以,马上换位置继续拍摄,如果不行,赶紧回去补拍。

会议多是按顺序发言,错过没法补,所以一定要马上检查,马上捕拍,这是第四条原则。

同事现场把拍过的照片给我看,我看发现其中一张领导的位置有些偏,人也显小,背景占去大部分空间。

我问为什么。同事说,你看,墙上有公司的slogan,拍上去显得有气势。

我当场就想发飙,这又不是名胜古迹,拍摄领导永远是人物第一,以人物为中心来构图和选择画面要素。

从前有人报送新闻配图,看到为了迁就头顶高处一块牌子上的一行文字,几个人被压缩得小小的,一个个严肃又紧张,好像生怕被后妈忘记似的。

这是第五条原则,拍摄领导永远以人物为主,环境固然重要,但在你要拍的目标人物面前,都是背景。

最后的环节是合影,合影时两侧恰巧有玻璃门,同事拍完后看了一下说,这个玻璃门可以P掉吧。

不不不,我连忙打断,你该马上往前一步或者调整镜头,保证玻璃门不入镜。

这是第六条原则,没有后期。

拍摄的时候不要想着后期修图,要一步到位。

如果从开始就一直想着退路,那么在拍摄的时候便会各种取巧,等到实际要修图的时候,你会发现了为了修改一个细节要动的东西可就太多了,仿佛为了圆一个谎而又不得不说第二、第三、第四个谎,而你本来有机会杜绝这些。

写到这里,发现自己拍照不多意见却不少,不知对错,先写下来,万一有说对的地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