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2年度浙江省改革突破奖拟奖名单公示,我区“闲田共享”零散闲置农田新型经营模式入围提名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区素有“中国苗木盆景之乡”美誉,苗木产业一直是全区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随着“非农化”“非粮化”整治持续推进,“退苗还耕”农田收入下降约75%,农民面临“不想种”“种不好”等难题。2022年,我区坚持“闲田盘活为前提、模式创新为核心、数字赋能为抓手、城乡协调为目的、劳动教育为补充”的发展方向,打造“闲田共享”零散闲置农田新型经营模式,通过建强一个平台、创新三种模式、强化三类联结,推动实现闲田盘活引领的全链条、多业态乡村共同富裕新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了解,“闲田共享”依托大数据平台打造“金田共享”应用,归集农村相关数据,经过建模分析,建立人地对应信息,精准掌握碎片化闲置农田,通过分析农田的属性、肥力、位置等多维数据,有针对性提供各地块的种植建议。统一对每块闲置农田赋码建档,加载导航路线、土地属性、种植记录、地块种植建议等详细信息。通过该平台,消费者可以通过应用认领农田,并在应用中实时查看共享农田线下状况。同时,该经营模式构建标准化共享制度,统筹协调、整合资金,吸纳企业、学校等社会力量,系统集成开发零散闲置农田,并形成共享运营制度、共享合作协议、共享农工管理等制度,构建直供农产品生产标准体系等,规范开发运营共享农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还积极开发个性化共享模式,目前有委托、自种、订单三种个性化闲田共享模式。”区发改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委托共享以管家式全方位服务实现农田种植“省心放心全托管”,自种共享以定制农田和专业农技指导实现“农获体验两双全”,订单共享以订单种植和批量供应等稳供服务模式实现“产销衔接农不愁”。“与此同时,我区还依托‘闲田共享’打造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设计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实践课程,开发中小学生劳动清单,着力探索‘清单式’劳动教育,协同打造劳动教育研学系列IP,切实将劳动与农耕文化传承有机结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闲田共享”通过零散闲置农田“盘活、共建、共享”的增量改革,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不仅满足了市民体验农耕文化和农产品安全需求,实现2.75万亩闲田社会共享,覆盖11个乡镇、127个村,带动村集体增收3180万余元,还为农民家门口就业创造更多机会,促进356名专职农民长期就业、1000多名农村闲置劳动力灵活就业,长期就业人均年收入达2.5万元,灵活就业人均年收入增加5000元以上。此外,该经营模式为消费者提供绿色、无公害、可溯源食品,广受好评,已有10余万人次通过“点对点”下单,实现农产品交易731.08万元。其产生的文化效应也颇为显著,目前16个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已吸引5845人次深度体验农耕文化,带动学生参与农业生产劳动约6500人次。(记者:俞鸽 来源:金东区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