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礼最早出现在我国的西周时期,基本上就是婚姻的一种仪式,象征意义大于实际作用。男方送只大雁之类的禽鸟,就算完成这道手续了。

大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雁

不过,没过多久,这道手续就成了男方补贴女方家庭经济损失的一种手段,因而从经济方面来说,不再显得可有可无,彩礼往往要消耗男方家一大笔金钱。唐朝法律《唐律疏议》就规定,女方如果悔婚,必须全额返还彩礼,还要打板子,可见这笔钱在当时已经是个不小的数目。

就这样,这个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即使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彩礼依旧以或明或暗的形式存在,继续承担补贴女方家庭经济的目的。毕竟,女方家庭损失了一个重要的劳动力,男方做出一定的补偿,也是应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是现在的情况发生了变化。首先是,法律规定了夫妻双方共同财产这个概念,意味着女性结婚以后,可以合法分走男性一半的财产。

虽然理论上,结婚以后,男的也能分走女子的财产,但是从现实角度看,女子结婚一般都是拎包入住,两袖清风,即便娘家给了嫁妆,按照中国的习俗,那也是女子的个人财产,与夫家没有任何关系。

古代讲究多子多福,能娶的上媳妇儿的家庭,一般都不止一个男孩,父母的财产均摊到几个男孩身上,即使一场婚姻被女方分走这个孩子一半的财产,损失也不算太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今天婚姻市场上的主力都是计划生育政策下出生的男男女女,家里的财产必然都留给这个孩子,男孩子一旦结婚,如果财务没安排清楚,女方在离婚时,就可能拿走男方父母一半的财产。这对男方家庭来说,就是一笔巨大的损失。

在这种情况下,彩礼也在发生变化。结婚时,如果能让女方的名字写入房产证,彩礼就少要一点;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彩礼就多要一点。彩礼和房产已经共同成为婚姻关系中,男方向女方进行转移支付的重要手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防止财富流失,男方家庭,尤其是富裕家庭采取的措施就是,慎重结婚,即便真要结婚,也要在婚前做好防范财产流失的安排。

既然婚姻有可能带来财产损失,其直接后果就是现在结婚人数出现断崖式的下降,男方在选择是否步入婚姻殿堂的时候,肯定都由于再三。

按说,根据市场理论,既然买方市场不景气,彩礼钱就该下跌,但是婚姻市场却不太符合这个规律。因为高涨的彩礼已经淘汰掉相当一部分穷人,剩下就是一堆有钱家庭的男孩还有一定结婚的愿望,对于理性的女子来说,面对一个有钱人,自然要抬高身价。

一个地区,一旦彩礼钱上涨,自然有个示范效应,谁也不愿意自己彩礼收的少,显得没面子,于是就出现了彩礼水涨船高的现象。

这就形成了一个死循环,女孩要价太高,没人敢娶,她就一直等着,等来等去,过了适婚年龄,市场没了。女孩又不愿意降低标准,于是出现了剩女,于是结婚率继续下降。真要改变这种状况,恐怕要等大环境的改变,那就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情了,都熬着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