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莹

张艺谋又有新电影上映了:电影《满江红》定档大年初一。

显然,老谋子不老。

最近的一条消息是《张艺谋一家五口雪地打滚》——

“当天,一家五口先是在雪堆前拍摄了几张合照留念,他们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灿烂的笑容,特别是张艺谋与陈婷,估计是难得结束工作外出游玩所以格外开心。另一张照片中,一家五口还整整齐齐地躺在了雪地上,他们互相手牵着手在雪中打滚,玩得甚是开心。”

新片一切准备就绪,这是张艺谋难得的闲暇时光。

2022年北京冬奥会,张艺谋担纲开闭幕式的总导演,70多岁的老谋子,让全世界亿万观众感受到中国式的浪漫,感受到中国美的深厚底蕴:

高空的雪花变成了中国结,折柳寄情的别离,《我和你》再次响起,2008五环焰火、“天下一家”呈现在空中。

开幕式结束后,张艺谋接受了白岩松的专访,他自曝在开幕式准备期间平均一天只睡三小时左右,因为压力大上火,并且还要不停说话,嗓子也哑了,只能靠经常吃润喉药缓解维持。

很难想象如此强度的工作,以他的年龄能够承受,但在张艺谋的脸上,满是发自内心的喜悦和骄傲。

很多人这一次喜欢上中国式浪漫的张艺谋,更甚于前些年拍出大片的张艺谋。

他有一种浪漫,是踏踏实实做事的浪漫。

张艺谋的拼搏一直压过才华。

北影同级的田壮壮、陈凯歌来自电影世家,张艺谋不同,他之于影视是草根。

大学时买不起摄影书,他就直接手抄了20万字,家里没有设备,就用生铁铸了个“摄影机”。

从进入电影这个行业,张艺谋就成了工作狂,他以近乎一年一部的速度,导演了26部电影,这中间还穿插着奥运会开闭幕式、歌剧晚会、宣传片。

他这样评价自己:

我不能说我是中国最好的导演,但我可以说自己是中国最勤奋的导演。

没有导演不羡慕张艺谋。

26部电影,是多种形式的内容和艺术的输出。

从《红高粱》开始,张艺谋接连拍了《代号美洲豹》《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活着》《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有话好好说》《一个都不能少》《我的父亲母亲》《幸福时光》,拿了许多国际大奖,还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三次提名。

还记得《英雄》举行首映式时,因为没买上火车票,我从济南冒着大雪坐大巴连夜奔赴北京。

大巴车在天津停了3个小时,积雪导致大堵车,我心急如焚,全国的媒体都到了,后来我总算赶上了这场盛会。

张艺谋的《英雄》开启了中国的大片时代,影片上映时一度一票难求。

但随着观众一遍又一遍咂摸,觉得这部电影除了炫,空洞无物。

随后的《三枪拍案惊奇》,几乎毁了张艺谋半世英名,估计这应该是他最不愿意放进自己作品栏的电影。

《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的恢弘豪华,让人误以为张艺谋走不出大片的情结,用炫技掩盖江郎才尽。

张艺谋的《金陵十三钗》明星云集,影片也符合好莱坞式的电影美学,但怎么看都有模仿和“讨好”奥斯卡奖的痕迹,不能超越就难以胜出,《金陵十三钗》甚至都没有获得奥斯卡奖的提名。

这之后的张艺谋不再去迎合谁,拍自己想拍的故事,《归来》获得观众口碑,70岁之后的张艺谋,令人惊讶地每年拍两部电影。

去年我在电影院看了张艺谋的谍战片《悬崖之上》,出乎我的意料,因为这些年谍战剧有很多,优秀作品也不少,用一部两小时的电影把故事讲好,是张艺谋首先要做到的。

张艺谋在这部影片中,不仅延续了他唯美的电影画面,开局就奠定了故事的基调,悬崖之上,革命者并没有选择自己生死的权力。

节奏剪辑不拖泥带水,张艺谋没有把一两个人物突出出来,而是刻画出一个群像,显得饱满。

观众动容,老谋子宝刀未老。

作为第五代导演的领军人物,张艺谋电影创作持续高产,显示了这一代导演最后的倔强。

和他同一梯队的陈凯歌、田壮壮、顾长卫、黄建新、霍建起,他们的导演使命几近完成,他们的名字成了一帧帧相框,记录着中国电影的历史。

而张艺谋这个名字是动着的,在他云集诸多一线明星拍出《长城》时,影评人直接喊出了“张艺谋已死”,可是他没“死”,继续没日没夜地拍电影,他拍《影》继续用胶片写意,他当《我和我的家乡》的总监制,给后起之秀做表率。

很多人觉得第五代导演该退下了,该给新导演腾地方了,可这些年来,偶尔冒出几部青年导演的好作品,总让人感觉没有后劲,拍电影像玩票。

每年拍一部片的张艺谋依然是焦点,他即将上映的《满江红》中,观众熟悉的演员很多,人物扮相上有很大突破。

电影延续了老谋子在色彩上的凝练,充满张力的氛围扑面而来,值得期待。

70岁以后的张艺谋做了减法,他只需要一部电影一部电影完成人生期许,简单而勤恳,专注又求新。

这正是,“八千里路云和月”,老谋子再书《满江红》!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