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4日,本土婚戒品牌I Do关联公司恒信玺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信玺利”)被申请破产重整,申请人为北京艾贝利特服装服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艾贝利特”),经办法院为西藏曲水县人民法院。
恒信玺利是I Do品牌母公司,创始人是李厚霖,他与知名主持人李湘过往的恋情曾经使得这个品牌为更多人所熟知。不过,从过去几天社交媒体上的事件发展能够判断,恒信玺利目前的财务状况堪忧。多名声称是I Do品牌前员工的网友近日在小红书、知乎等社交媒体上爆料称,品牌总公司以及东北、华南、华北等多个直营大区拖欠员工薪资数月,经过长达半年、乃至一年与总公司讨薪过后,仍然没有获得满意的结果。
I Do品牌北京总公司前经理级别员工邹某表示:品牌欠薪事件波及的不仅是一线门店员工,从总部总监级别员工,到各个直营大区办公室职员都被拖欠。
总公司最早从2021年10月就开始拖欠工资
“目前公司还拖欠了我6个月工资。”邹某告诉相关媒体,他于2022年11月初解约,目前还未收到2022月5月至10月的工资。
不难看出,其实I Do北京总公司从2021年10月开始就已经开始拖欠员工工资,最早被欠薪的员工主要是北京总部总监级别以上的员工,而从2021年12月开始,北京总部经理级别的员工也开始被拖欠工资。
值得注意的是,据爆料,I Do北京总公司员工的人事关系主要被分散在恒信玺利控股的两个关联公司:“西藏恒信凯鸿经贸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分公司”以及“恒信玺利朝阳分公司”。
邹某在2021年12月至2022年4月间的工资是直到2022年8月底才拿到手的。此前他以及其他同事得到了北京朝阳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会月于2022年6月进行的协调。
根据调解书约定,恒信玺利应当在2022年8月31日前发放2021年12月至2022年4月的欠薪,于10月底发放2022年5月的工资。目前,邹某也只收到了8月底发放的那笔欠薪,其余部分仍未收到。
I Do品牌多个直营大区分公司的员工被欠薪的情况要略晚于北京总部。此前,I Do在整个中国市场分为华北、东北、华东、华南、西北、西南和上海等7个大区,这些大区为品牌直营公司,分管各个区域市场的品牌活动和加盟商。
I Do西北大区直营公司于2022年4月大规模裁员后不久解散,上海大区解散的时间是2022年8至9月间,而东北大区是在10月底至11月初。多位在小红书爆料的I Do被欠薪员工也佐证了这一消息。
IDo的前员工在小红书上写道,“恒信玺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刘先生于2022年10月28日通过电话会议形式宣布I Do东北大区解散。”
他被欠了2022年7至10月的4个月薪资。他告诉媒体, “解散前让我们签协议,协议承诺12月末补发工资,2023年6月份给你赔偿。如果不签协议就可以去仲裁了。”他未签协议,而是选择仲裁,目前仍在仲裁过程中。但他强调,“签协议的那些人也没有得到工资。”而部分已经仲裁成功的前同事,目前也未收到欠薪。
I Do直营店基本已被转让 消费者需擦亮眼睛谨慎购买
一线直营门店员工被拖欠工资的情况也比比皆是。一位I Do品牌前管理层人士曾透露,总部及大区被欠薪的员工最保守估计在三四百人。一线员工的情况更为复杂,他们的命运掌握在直营店能否被顺利转卖给加盟商上。
以东北大区为例,有些直营店被转卖给加盟商,没人要的店铺就被关闭。比如,哈尔滨这边的西城红场门店和松北万达门店。
被加盟商买下的店铺的员工算是幸运的,有些人收到了加盟商支付的工资。但没人要的店铺的员工仍被拖欠薪资。一位I Do华北大区和北京地区门店的员工表示,他们的门店没有被成功转让,已经被分别拖欠了2个月和3个月工资。
据悉,恒信玺利从2022年4或5月就开始把全国范围的直营店转让给加盟商。根据恒信玺利2021年年报,2021年该公司在全国共开设有99家直营店、39家联营店及577家加盟店,总计715家门店。
在大众点评上,I Do位于上海多个知名商圈的门店仍显示开业状态,比如港汇恒隆店、兴业太古汇店、前滩太古里店等。相关工作人员称,I Do上海大区2022年解散后,该区域的门店已经由华南大区接管,因此当前仍在营业的门店“很可能是加盟商的。”
面对这一转变,不少消费者也在网上纷纷发起了言论,直言:IDo没有保障,再也不敢买。
令人错愕的突然坍塌 发不出工资却高价营销
铺天盖地的讨薪“讨伐”、被申请破产重整......向来国民度较高的I Do品牌形象一落千丈,而这样巨大的转变着实有些突然。
2021年12月,I Do品牌宣布聘请港星陈小春和应采儿夫妇担任全球代言人。陈小春当时凭借在湖南卫视综艺节目《披巾斩棘的哥哥》中亮眼的表现,频繁登上微博热搜,而他与应采儿的婚姻也为人所津津乐道。
I Do在陈小春夫妇热度正旺的时候签下他们担任代言人,并配合上一条充满爱意的创意视频广告投放,有效地在市场上掀起了一阵讨论度。这波操作为I Do品牌赚足好感,对其影响无疑是正面的。
在同一时期,I Do品牌还与综艺节目《国货潮起来》合作,以“国产珠宝品牌代表”的形象参与其中,并配合此前跨界剧本杀行业开发的一个特别定制钻戒推广,以触达细分场景下的年轻一代消费者。
到了2022年9月底,I Do母公司还孵化了一个子品牌“My I Do”,并接连在上海新世界大丸百货和南京万象天地开设专卖店。这个新品牌当时的定位号称是“养成式珠宝模式”,实际上就是根据女性成长的不同阶段,按照场景来对钻石产品进行分类和推广。
可以看到,从2021年至2022年下半年,I Do品牌在市场上的表现仍较为活跃。但在这一时期,恒信玺利及其关联公司已经发不出工资了。
一位自称是I Do华南大区前员工在小红书上对于品牌在这一时期的一系列市场行动直指,公司在“入不敷出进货都没钱的情况下,却巨额烧钱搞营销。”
根据2022半年报,恒信玺利在报告期内的资产规模超过42.4亿元,负债规模超过16.68亿元,其中应付职工薪酬超过3440.5万元。从2022年4月开始转让直营门店,通过变卖资产纾困周转问题,可见该公司已经出现较为严重的现金流问题。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