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林始建于元代至正二年(1342年),位于苏州城内东北部,与拙政园相邻,因园内石峰林立,多状似狮子,故名“狮子林”。是中国古典私家园林建筑的代表之一由于林园几经兴衰变化,寺、园、宅分而又合,传统造园手法与佛教思想相互融合,以及近代贝氏家族把西洋造园手法和家祠引入园中,使其成为融禅宗之理、园林之乐于一体的寺庙园林,同时又是世界文化遗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狮子林是仅存的元代历史名园。以佛教意境命名,元末著名画家倪瓒曾作《狮子林图》,清康熙、乾隆曾数次临幸,并在圆明园、避暑山庄内分别仿建。狮子林建筑可分祠堂、住宅与庭园三部分,现狮子林的入口原是贝氏宗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住宅区以燕誉堂为代表,是全园的主厅,建筑宽敞宏丽,堂内陈设雍容华贵。意为燕而娱乐、始终不已之意。燕誉堂为全园主厅,原是园主宴客所用。此厅是苏州园林中较为有名的鸳鸯厅。梁上站三位神仙和一位小童,有吉星高照的意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指柏轩为两层楼建筑,全名是“揖峰指柏轩”,出处:一是狮子林为现存的唯一一座“禅意”园林,其建筑名称大多与禅宗的公案有关。指柏轩来自“赵州指柏”的典故。另一说源于宋代朱熹的诗句“前揖庐山,一峰独秀”;明代高启的诗句“人来问不应,笑指庭前柏”。指柏轩体态高大,四周围廊,有栏杆围合。轩前古柏数株,为狮子林主景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五松园,清康熙时狮子林内有五棵参天古松,故狮子林又名五松园。古五松园现为东西向厅堂,“古五松园”匾由苏局仙题写。匾额下,吴致木先生作绢质五松联屏一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石舫,又称旱船,人称“不系舟”。位于狮子林水池西北,建于民国初年,系二十世纪最后一位园主所建。石舫中、后舱均为两层,四周安有86扇镶嵌彩色玻璃的和合窗。舫身四面皆在水中,船首有小石板桥与池岸相通,犹如跳板。船身、梁柱、屋顶为石构,门窗、挂落、装修为木制。前舱耸起,屋顶呈弧形曲面,中船低平,屋顶为平台,屋舱上下二屋,有楼梯相通。其制作精巧,造型逼真,细部花饰已带有一些西洋风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林园几经兴衰变化,寺、园、宅分而又合,传统造园手法与佛教思想相互融合,以及近代贝氏家族把西洋造园手法和家祠引入园中,使其成为融禅宗之理、园林之乐于一体的寺庙园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狮子林平面呈长方形,面积约15亩,林内的湖石假山多且精美,建筑分布错落有致,主要建筑有燕誉堂、见山楼、飞瀑亭、问梅阁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狮子林既有古典园林亭台楼阁之胜,更以大型湖石假山群著称,被誉为“假山王国”,洞壑曲折盘桓,犹如迷阵。全园结构紧凑,长廊贯通四周,有曲径通幽之妙。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3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2006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狮子林虽山不高,但洞整盘旋、展次深邃,嵌空脊绝,虽凿池不深,但回环曲折,飞瀑流泉隐没于花木扶疏之中,古树名木令人叫绝,厅堂楼阁精巧细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狮子林内太湖石,又名窟窿石、假山石,是由石灰岩遭到长时间侵蚀后慢慢形成的。分有水石和干石两种。水石是在河湖中经水波荡涤,历久侵蚀而缓慢形成的。干石则是地质时期的石灰石在酸性红壤的历久侵蚀下而形成。形状各异,姿态万千。通灵剔透的太湖石,能体现”皱、漏、瘦、透”之美,色泽以白石为多,少有青黑石、黄石。尤其黄色的更为稀少,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狮子林是中国古典私家园林建筑的代表之一,属于苏州四大名园之一。狮子林同时又是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