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苏州阊门沿着马路一路向西大约3公里就是坐落在京杭大运河畔,被唐诗《枫桥夜泊》所传诵了上千年的寒山寺。但是在阊门和寒山寺之间坐落这一座律宗寺庙---戒幢律寺,俗称西园寺。奇怪的是西园寺在苏州本地人心目中要远远高于寒山寺,苏州人烧香拜佛许愿去的几乎都是西园寺,很少有人去寒山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园寺的照壁坐落在上塘河南岸,两座姊妹拱桥智慧桥和福德桥连接两岸,北岸两桥中间是水埠码头。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水网密布的江南水乡,坐船是最便捷的出行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园寺原是创建于元代至元年间(1264-1294)归元寺,元末遭到战火的焚烧开始败落。明万历年间太仆寺少卿徐泰时得罪权臣被万历皇帝开缺回乡,在花埠街构筑园子,将破败归元寺旧址上改建为宅园,名叫西园(东园就是现在的留园)。徐泰时故世后,其子徐溶重新舍园为寺,取名复古归元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崇祯八年(1635)茂林律师来寺主持,将其改为律宗丛林,取名戒幢律寺(俗称西园寺)。经茂林律师及数代住持的努力,西园寺成为律宗道场,到了清代法会盛极一时,被世人称作姑苏第一选佛场,列为江南名刹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亲王时期下江南办差到过苏州的雍正做了皇帝后还御笔题写了“宗风真脉”牌匾赐给西园寺挂在山门正中。山门前是光绪时期建的四柱三楼重檐式石木结构牌坊,横梁上上书“敕赐西园戒幢律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具寂,唯闻钟磬声(唐代诗人常建在常熟虞山《题破山寺后禅院》)。西园寺是一座融合佛教殿堂与苏州园林为一体的伽蓝圣地,寺内古木幽深,梵宇重重,绿茵曲水,钟声梵乐,清净庄严。临闹市而无喧嚣,近尘寰却不染世俗。听经参佛,静坐品茶,是一处难得得修心养性的好去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过了山门,一条笔直的林荫大道直通天王殿,殿前钟楼鼓楼左右相对。佛教中钟楼内供奉地藏菩萨,鼓楼内是护法伽蓝关云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地藏菩萨又称大愿菩萨,佛祖释迦摩尼命地藏菩萨做幽冥教主,他在佛主面前发下弘誓大愿:“为六道众生设方便,使其脱离苦海,我方能成佛。”也就是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天王殿正中神龛里弥勒菩萨袒胸露乳笑迎八方善男信女众香客,背后护法伽蓝韦陀菩萨手执降魔金刚杵日夜守护着大雄宝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侧四大护法:南方增长天王毗琉璃(着青,执宝剑)、东方持国天王多罗咤(着白,执琵琶)、北方多闻天王毗沙门(着绿,执伞)、西方广目天王毗留博叉(着红,执小龙),手执法器各自护卫着东胜神洲、南瞻部洲、西牛贺洲、北俱芦洲的广大信众。手中法器宝剑、琵琶、大伞、小龙寓意“风调雨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重檐式歇山顶大雄宝殿里写着佛号的经幡长垂,高悬梁下的琉璃长明灯,清油中灯芯发出明亮的光焰。殿内供奉着三方佛:中间娑婆世界教主释迦摩尼、上首东方净琉璃世界教主药师佛、下首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比肩坐在莲台上,释迦摩尼莲台前站立着两大弟子摩诃迦叶、阿难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方佛高高坐在莲台上注视着殿内众善男信女,供桌上是善男信女或在家修行居士们上供的四季鲜果和鲜花束,蒲团上有人俯身叩拜,有人跪立微闭双眼许着心愿:或许愿家人身体平安、或许愿自己能找到如意郎君、或许愿明年可以升职加薪……。

三方佛的背后塑的是南海普陀山圣境,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站在鳌鱼上,一手拿着琉璃净瓶,瓶里东海水一倾而下,一手拿着杨柳枝,对着后门进进出出的众生。“问观音为何倒坐?恨众生不肯回头!” 菩萨左右两侧是小龙女和善财童子红孩儿以及山神土地等神祇。后门内两侧是左普贤菩萨右文殊菩萨的坐像。

西园寺罗汉堂重修于清末光绪年间,和北京碧云寺、成都宝光寺、武汉归元寺并称全国著名的四大罗汉堂,堂内是不可多得的中国汉传佛教雕塑艺术的精品世界。500个罗汉如同真人大小,或慈眉善目,或竖眉瞪眼,或挖耳或托腮或打哈欠,喜怒哀慎癫神态各异,栩栩如生。长眉罗汉长臂罗汉,降龙伏虎罗汉……,或危襟而坐,或衣袂飘飘,……,无一雷同,分列坐在“国字型” 的佛堂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进门是用整段香樟木雕刻而成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通体贴金,高三米,观音头戴毗卢帽,身分四面,总具千手,掌心各刻一眼,妙像庄严,巧夺天工,刀法精湛,雕刻精美。

往里十字过道中间是四大佛教名山和驻锡菩萨的塑像:普陀山下大慈大悲菩萨观世音骑着金毛吼、峨眉山下大智菩萨普贤骑着六牙白象、五台山下大行菩萨文殊骑着青狮、九华山下大愿菩萨地藏王骑着谛听分别注视着东西南北的众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北过道的两头是癫僧济公活佛和南宋绍兴年间杭州灵隐寺里身残志坚心正,揭露秦侩谋害岳飞之事的烧火疯和尚。

南端济公活佛身穿百衲衣,头戴船型僧帽,右手拿着破蒲扇,从左看半边脸儿是嘴角上翘的笑脸,从右边看半边脸儿是嘴角耷拉的哭脸,正面看是又哭又笑的阴阳脸。一半脸儿笑,一半脸儿哭,是哭是笑只有我知道!一半脸儿阴,一半脸儿阳,阴阳两半好呀好奇怪。

北端疯和尚是个“十不全”:瘌痢头、高低肩、歪颈、斜眼、歪嘴、塌鼻、驼背、鸡胸、折(she)手、瘸腿。左手拿着实心吹火筒、右手拿着扫把,腰间系着一条丝带足以以假乱真,被风一吹仿佛在轻微飘动。

大雄宝殿西侧是西花园,园中放生池,名叫广仁池,占地数亩,池呈蝌蚪形,头身在南,长尾巴从由西往北沿着高墙下的小径再折向东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池岸上高大的香樟树树冠像一把撑开的巨伞,盛夏树荫下是一片清凉世界,树下有石桌石凳供游人小憩。

池东岸茶室坐东朝西,窗明几净,进门抬头就看见挂着“苏台春晓”,两侧柱子上是原中书协副主席、北京已故的书法大师刘炳森的刘体隶书楹联“地拓三弓喜几净窗明柳眼花须齐掩映;潭开一鉴看鸢飞鱼跃天光云影共徘徊”。室内当中是一条宽大的案几,两侧放着几条长板凳,桌上有笔和墨、册页和单页经文描写本,有《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般若金刚经》等经文,免费提供给善男信女描写经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九曲桥中间是湖心亭,亭呈重檐四角攒尖顶。厅内供奉这两座小金佛,底座是六面体,裙板上有六幅丰子恺大师的以慈悲为怀为体裁的画作。亭外南北两侧建有美人靠,凭栏而望,放生池中锦鲤成群结队,自在逍遥地上下潜浮,快乐无比地游来游去。(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池内原有两只明代嘉靖年间放生的癍鳖(原称癞头鼋),有小圆桌面大小,已经四百多岁了,雄性叫方方,体长一米五左右,体重74公斤,雌性的叫圆圆,比方方略小,夏秋两季天气晴好会浮出水面,游客有幸可以目睹老寿星的尊容。可惜的是2007年8月19日,方方圆寂去西天朝佛祖了。此后圆圆也一蹶不振,当年冬眠后至今也不再露过面,估计早已长眠在放生池底深处的淤泥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台春晓茶室外粉墙黛瓦,藤蔓低垂,翠竹掩映,一株老石榴树斜着身子依着在围墙,雪白的围墙上是窗格各异的花窗,墙下石桌上摆着一盆盆苏派盆景。

茶室南是一座用黄石和太湖堆砌的假山,拾级而上,现在正值小寒,在拐弯处围墙旁一株腊梅开得正盛,一阵阵清香随风扑鼻而来沁人心扉。正应了王安石的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出寺庙东边门(老出入口)路边有座焚字炉,墙上镶嵌着清光绪年间的青砖雕刻“惜字宝库”四个字(因治理空气污染,炉口已经被封闭)。古人惜字如金,破旧残缺的四书五经、经史子集,识字书写过的废纸,不能轻易丢弃,更不能臀坐脚踩,而是要集中送到焚字炉中焚烧,这体现了一个民族对文化的敬仰,对文字的崇拜。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生生不息靠的就是文字上的传承。没有文字的传承,一个民族就没有历史记忆,注定要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