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有个姓耿的家族,乃是官僚世家。后来家道中落,人丁稀少,一座座的楼台馆舍,有一大半空闲着。
青凤
由于长期没人居住,经常发生一些反常的怪现象,半夜三更堂门总是自开自闭,吓得家人乱喊乱叫。
姓耿的害怕了,认为是闹鬼,就移居到别墅,只留下一个老头儿看门守院。从此以后,院中更加荒凉冷落了,有时听见院里有笑语声、歌声和吹奏乐器的声音。
姓耿的有个侄儿,名叫耿去病,性格狂放,胆大妄为,听说了这个事儿,他非要看个究竟。
这天白天,他嘱咐看门的老头儿:“老伯,晚上精神点,倘若听到或看到什么,赶紧告诉我。”
到了晚上,老头儿看见楼上灯火一闪一闪的,就跑去向他报告。他大踏步就要往里闯,我要看看到底是些什么怪物。
老头儿吓坏了,急忙阻拦:“您一个人手无寸铁,势单力孤,可不能去呀,有点危险怎么办?”
他哈哈大笑:“好男儿自有天地正气,怕什么妖魔鬼怪?”
长期荒芜,院子里长满了蓬蒿野草,都有点瘆人,他不在乎,穿草地拐弯地往里走。上了一层楼,不见有什么特殊的怪现象。又换了一个楼过去,这座楼里听见一阵轻声细语的说话声。偷偷一看,屋里点着两支大蜡烛,将屋子照得如同白昼。
一个戴儒巾的老头儿朝南坐着,一个老妇人坐在他的对面,都有四十多岁。东边坐着一个青年,大约二十来岁;西边坐着一个女子,只有十五六岁。桌子上摆满了酒肉,一家人团团围坐,笑语声声。
看罢多时,他有了计较,突然闯了进去,笑着喊道:“不速之客来也!”
这一闯进来不要紧,屋内人吓坏了,惊慌得跑进里屋躲了起来。
只有老头儿没跑,迎出来责问说:“你是什么人,闯进人家的内室?”
耿去病说:“你家的?明明是我家的房子,你是鹊巢鸠占。设酒自饮,也不邀请主人,未免太吝啬了吧?”
老头儿仔细看了看他,说:“你不是这家的主人。”
他说:“我是狂生耿去病,主人的侄儿。因何不是我家的?”
老头儿表示敬意地说:“原来是耿壮士,久仰大名!快请进。”
就请他进屋,招呼家人换酒换菜。老头儿给他敬酒,他便说:“咱们世代有交情,座上的客人用不着回避,还是请你招呼他们出来,一起喝酒吧。”
老头儿喊了一声:“孝儿!”声音刚落,从里面出来一个少年。老头儿说:“这是我的儿子。”孝儿向他作了个揖,就坐下了。他又打听老头儿的家世。
老头儿说:“我姓胡,名叫义君。今日得见壮士,快快饮酒。”耿去病一向豪放不拘,见到酒来,开怀畅饮,谈笑风生。孝儿也很豪爽,两人谈得很投机。耿二十一岁,比孝儿大两岁,他就把孝儿当做弟弟。
老头儿问他:“听说你家先人编过《涂山外传》,你知道吗?”他回答说:“知道。”老头儿说:“我家是涂山氏的后代。唐朝以后,家谱支系还能记得;唐五代以前,已经失传了。希望公子能讲给我们听听。”
他就大略讲了一段涂山女辅佐大禹的功绩,用很多优美的词句加以形容。精妙的议论滔滔不绝。
老头儿很高兴,告诉儿子说:“今天很荣幸,听到了从来没有听到过的故事。耿公子也不是外人,可以请你母亲和青凤出来,一同听听,也叫他们知道我家祖先的功德。”
孝儿领命,进入幔帐里面去了。不一会儿,老妇人和女子一起走了出来。
老头给介绍:“这是我内人和侄女儿青凤。”三人互相见过,继续饮酒。
耿去病讲着故事喝着酒,眼睛却目不转睛地看着旁边的女子,这个女子太漂亮啦,但见她秋波流慧,人间无其丽也!
他看的呆了。女子发觉了他的窘态,就羞答答地低着脑袋。
酒意上涌,偷偷地用脚踹女子的金莲。女子没有生气,只是急忙把脚收回去。他得意忘形,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狂性发作,拍着桌子大声说:“得到这样漂亮的媳妇,用皇位来换我也不换!”
老妇人看他喝醉了,越来越癫狂,就和女子一起站起来,急匆匆地撩起门帘,回到幔帐里面去了。
他感到很扫兴,也没心思喝酒啦,就辞别老头儿往外走。但是女子的影子总是缠绕在心头上,忘也忘不掉。到了晚上,他又去了,屋里仍有兰麝的芳香,只是没人说话,他聚精会神地等到天亮,却静得连咳嗽的声音也没有。
他回家跟妻子商量,想携带全家住在里面,希望能够遇上青凤。妻子不同意:“那地方闹鬼,你好端端的搬进去干嘛?”
他也不说明原因,自己一个人搬了进去,每天在楼下读书。这天夜里正坐在桌旁,一个恶鬼披头散发地闯进屋来,脸像黑漆,瞪着眼睛看着他。
换个旁人,非得被吓出尿来不可,他一点没怕,不仅不怕,还笑了笑,伸出指头在砚台里蘸上墨汁,把自己的脸也涂得墨黑,瞪着闪亮闪亮的眼睛,和恶鬼对视。恶鬼竟然惭愧地退出去了。他心里好笑:“这鬼也怕恶人哪!”
第二天晚上,夜已深,他熄了灯,将要就寝,忽然听到楼后有人拔开门闩,砰的一声开了楼门。他急忙爬起来,偷着往外看,楼门半开着。不一会儿,听到一阵细碎的脚步声,有人拿着灯从房子里走出来。一看,原来是青凤。他赶忙钻了进去。
青凤突然见他站在面前,吓了一跳,赶紧退回屋里,急忙关上了两扇房门。他直挺挺地跪在地上对青凤说:“我不避险恶,实在是因为你。幸好没有别人,能够握握你的手,能为我笑一笑,死了也不屈了。”
青凤站得远远地说:“你的深情,我怎能不知?但是叔叔的家教很严,我不敢答应你。”
他好不容易见到青凤,不能轻易放弃,一再哀求说:“我也不敢希望相亲,只求看到你的容貌就满足了。”
青凤见拗不过,便开了房门走了出来,抓住他的胳膊,把他拉了起来。他高兴得不得了,和她膀靠膀地来到楼下,把她抱起来,放在膝盖上,青凤说:“幸好我们前世有缘,若是过了今天晚上,就是思念也没用了!”
他问:“为什么?”青凤说:“我叔叔怕你的癫狂,所以变成恶鬼来吓你,你却没有动心。现在他已经在别的地方选好了住所,全家都往新居搬运东西,把我留下来看守,明天就动身了。”
说完就要走,说是害怕叔叔回来。他硬是拉着不放,想要和她合欢。正在争执不下的时候,老头儿忽然推门进来了。
青凤羞惧难当,无以自容,低头倚床,捻弄着裙带,一声不吭,老头儿怒气冲冲地说:“下贱的丫头,败坏门庭!还不快滚,等鞭子抽你!”青凤低头急去,老头儿也跟了出去。
耿去病跟在后边听声,老头儿在百般责骂,间杂着青凤嘤嘤的哭泣声。他心如刀割,大声说:“错在我的身上,和青凤有什么关系?你如果饶恕了青凤,刀劈斧剁,我甘愿领受!”
过了很久,再也没有一点声音,他才回去睡觉。这件事之后,楼上没有了任何动静。
直到清明节上坟回来的时候,看见两只小狐狸,被一条狗紧紧地追赶着。一只投进荒草里逃窜了;另一只在大道上惊慌失措,望见了耿去病,就依恋着哀哀哭叫,耷拉着耳朵缩着头,似乎哀求援救它。耿去病可怜它,便拉开衣裳包着,把它抱回家里。关上房门,放到床上,原来是青凤。
他高兴极了,又是抚慰又是问候。青凤说:“刚才和丫鬟在一起玩,遭遇这样大的灾难。倘若不是郎君搭救,一定葬身狗腹。希望你不要因为我不是同类而厌恶。”
耿去病说:“我每天念念不忘,梦里也梦着你。今天看到你,如同得到珍贵的宝贝一样,怎么能说厌恶呢?”
青凤说:“这也是天命,不是因为遭到危及生命的灾难,哪有机会跟随你呢?但也很好,丫鬟一定认为我已经死掉了,以后,可以永远和你在一起了。”
耿去病很高兴,就让她住在另外的房子里了。
过了两年多,耿去病正在夜里读书,孝儿忽然进来。他放下书本,惊讶地问他从哪里来。孝儿跪在地下,很凄怆地说:“我父亲有飞来的横祸,除了你以外,别人无法拯救。今日向你恳求,怕你不答应,无奈中,我还得来恳求你。”
耿问:“什么事情?”孝儿说:“你认识莫三郎吗?”耿去病说:“他是我父亲一个同年的儿子。”孝儿说:“他明天将从你的门前路过,倘若带着一只猎取的狐狸,希望你能把那只狐狸留下。”
耿去病说:“楼下的羞辱,至今耿耿于怀,别的事情我不管。一定要我尽一点力,非青凤来不可!”孝儿流着眼泪说:“凤妹死在荒郊已经三年了。”他一甩袖子说:“既然如此,我的怨恨就更深了!”说完,便拿起书本高声朗读,不再理会。孝儿爬起来,痛哭失声地捂着脸走了。
耿去病到青凤的屋子里,把刚才的事情告诉了她。
青凤大惊失色,问道:“你真不救吗?”他说:“救是要救的,刚才没有应下来,也不过是用来报复他从前横蛮不讲理罢了。”
青凤这才高兴地说:“我从小孤单,依靠叔叔长大成人。过去虽然得罪了你,那是家规,理应如此。”耿说:“对,但却不能不叫人耿耿于心呀。你若真的死了,我一定不救。”青凤笑着说:“你真残忍!”
第二天,莫三郎果然来到门前。马肚子上系着镂花的金质勒带,腰上挎着虎皮弓袋,身后跟随着一群威武的仆人。耿去病站在门外迎接他。看见他猎取了很多飞禽走兽,其中有一只黑狐狸,皮毛血污,伸手摸摸,皮肉还温暖。就借口自己的皮衣服坏了,要这张狐狸皮缝补。莫三郎慷慨地解下送给他。他立即交给青凤,才招待莫三郎喝酒。
客人走了以后,青凤把黑狐狸抱在怀里,三天才苏醒过来,活动了一会儿还变成了老头儿。老头儿抬眼看见青凤,怀疑这里不是人间。青凤便把过去的一段经历从头到尾地讲了一遍。
老头儿拜谢耿去病,对前几年的过失,表示惭愧和道歉。又高兴地看着青凤说:“我原先就说你没死,现在果然说对了。”青凤对耿去病说:“你若真把我系在心上,还要请你借给我家一所楼房,让我能够报答养育之恩。”
耿去病答应了她的要求。老头儿羞得满脸通红,谢过之后,告别走了。到了晚上,果然全家都来了。
从此以后,如同一家人的父子,不再互相猜忌了。在耿去病的书房里,孝儿时常和他吃酒谈天。他大老婆生的儿子逐渐长大,就让孝儿做教师。孝儿循循善诱,很有老师的风范。
点评:这是聊斋故事第一篇爱情故事,耿去病大胆和狐女恋爱,也是当时对封建社会的鞭挞。
老狐狸是不肯让青凤和耿去病结合的,也体现了家长对孩子的担忧,他扮鬼吓唬耿去病,是想让耿去病知难而退。一个妖狐,还要去扮鬼,可见没什么法力,后来被捉,足以说明法力一般。
耿生与青凤这对有情人虽经磨难,却也终成眷属。青凤随家庭搬走。
恋爱的人得知恋人搬走,从此杳无音讯,该是多难过。好在姻缘未断,总会有相逢的时候。
终于,耿生清明上墓时,作为小狐的青凤为犬逼逐,二人再续前缘。
最后大团圆结局。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