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本书是笔者关于债券投行业务白话系列的第一部,笔者计划再推出三部与之有关的书籍,第二部是债券承销业务实用手册,全书是围绕着“尽调≠收底稿”来展开的,希望能够在理念上给予债券投行新员工帮助,度过职业之初的迷茫期,让年轻员工即便没有一个好的带教老师也能够从书中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第三部是证券公司的职业攻略,给想要入职证券公司或者刚进入证券公司的年轻人职业发展上的建议,如何根据自身特点选择职业,如何攀技能树,如何进修与转职,如何在证券公司显现个人价值。第四部是一本与证券公司和债券投行有关的职场小说,书中内容将取材于笔者的经历和身边发生的事情,当然会有艺术加工的成分存在,但你们要相信职场上发生的事可能远比书中更加精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笔者开始有想法将工作中的一些理解和思考汇总成文是来源于一个年轻下属。他从事债券投行的时间并不是很长,在债券承做的基础工作上算是个“半熟手”。由于现在债券投行主要的业务对象就是城投公司,在一次闲聊之中,他谨慎地表达出想寻求投行“老司机”的帮助来解开横在他心中有关城投公司的一些困惑,城投公司为什么要做代建业务?城投公司净资产的增加为什么可以那么快?城投公司的转型方案为什么要上升到地方主官召集全辖政府职能部门一起讨论?为什么不同的城投公司融资负责人对未来的预期差别那么大?因为担心自己的问题过于“幼稚”,所以他问得格外小心翼翼。这时我才发现,也许是错过了城投公司的成长,债券投行新人才会对现在的城投公司充满了疑问和好奇,笔者第一次有了想通过纸张和语言去传递知识的冲动。

其实笔者在动笔之前很犹豫,不确定是否有能力把有关城投公司的事情说清楚,也担心自己的理论框架无法撑起这样一个题材,更加顾虑长期从事债券投行工作产生固有思维会使某些观点和结论有失偏颇。恰逢笔者所在公司对于债券投行进行战略调整,让笔者觉得差不多到了对近十年的债券投行业务做一个总结和梳理的时候,其中也不乏为自己鼓励的因素存在。另外,不少笔者曾经服务过的城投公司客户,除了用标准化工具重复着单调的融资行为外,在金融机构的营销话术下和地方政府微妙的关系中无法辨别改革和调整的方向。笔者也看到从事债券投行工作的年轻员工越来越多且不可避免地被工具化,投行本应有的专业行为被营销化,专业技能被经验化成了思考的替代品,让人忧心忡忡。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笔者才最终将此写书的想法付诸实践。

本书分为五章。第一章主要是回顾城投公司的诞生背景和发展历程,从不长但快要被遗忘的历史中重新认识和理解城投公司,希望这一章能为未来要面试债券投行的实习生加深行业认知,为已经进入债券投行但对于照抄募集说明书模板感到迷惑的新员工厘清思路;第二章主要是通过财税体制、土地金融、基础设施的投融资行为来更加深刻地理解我们经常提到的城投信仰,希望这一章有关城投公司的进阶内容,能够给已经有一定经验的债券承做人员、债券销售人员或是负责城投公司融资的人员给予思想上的启发和延展,更加清澈地面对现在的行业和工作;第三章是围绕着城投公司的财务报表,来理解政府的支持和监管的压力如何具象化,希望这一章能让尽职调查不得其法的债券投行年轻人找到工作上的核心逻辑,为城投公司负责融资的人员更好地理解融资的基础;第四章是用非常规的思维脉络将所有融资工具串起来的产品大全,可以看成是债券投行人员的入门手册,这对于准备债券投行面试时的年轻人和对初入职场但又无法表述清楚产品逻辑关系的债券投行年轻员工会给予一些帮助,对于城投公司来说,这章更像是一个褪掉融资工具神秘色彩的超大号融资方案;第五章主要是笔者对城投公司转型的思考,希望能够对城投公司的融资负责人和未来进阶的债券投行人员给予思路上的启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