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雷电造成的如此大的破坏,你会认为我们已经找到了更好地减轻其影响的方法。雷电每年至少造成4000人死亡,并造成上百亿人民币的全球财产损失。尽管如此,自从本杰明·富兰克林据说在271年前发明了避雷针以来,我们还没有想出一个办法来改变闪电的方向。

来自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瑞士日内瓦大学和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的一群工程师正在努力改变这种状况。他们创造了第一个成功的激光避雷针,或称LLR(Laser Lightning Rod),无论周围的天气条件如何,它都能 "引导 "闪电走向自己。虽然到目前为止这项技术还不完美,但它可以帮助我们避免未来的伤害和财产损失。

雷击的特点是混乱的。传统的避雷针被称为富兰克林杆,是一个指向上方数米的导电桅杆。它通常在等于其自身高度的半径范围内为电荷创造一个低电阻路径。虽然这条路径有时会将雷电引向避雷针而不是地面(或不知情的路人),但雷电并不总是 "找到 "避雷针。这就限制了电棒的整体效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LLR位于富兰克林杆的顶部,通过创造电离空气的通道来加强它。当LLR向空气中发射高功率激光脉冲时,光束内形成强烈的光丝,使空气中的氮和氧分子电离。这些被电离的分子释放出自由移动的电子,形成一个导电的空间。在周一发表在《自然-光子学》上的一篇论文中,工程师们描述了一项实验,他们将LLR安装在属于欧洲电信公司Swisscom的124米长的富兰克林杆上。

在2021年6月至9月期间,每当天气预报上出现风暴活动时,工程师们就会启动激光器,将该地区关闭,以避免两端的干扰。从一开始,很明显激光器将富兰克林杆的保护半径扩大了60米--几乎是其原有能力的50%。持续的使用表明,LLR在雾中也能工作,这是以前配备激光的避雷装置在实验室之外无法做到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前所述,LLR并不完美。它有时会被激光路径之外的雷电击中,而且在LLR将富兰克林杆的保护半径扩大到足以使该技术物有所值之前,还有相当多的工作要做。工程师们希望在长期内努力将10米长的棒子的半径扩大到5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