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上将邓华,本来是我军在建国后极有发展前途的高级将领之一,甚至一度成为过志愿军的司令员。邓华在五十年代中后期担任过沈阳军区司令员、全军副总参谋长等重要职务,发展前景一片大好,但59年庐山会议时,却因支持彭总而遭到贬官降级处理。
邓华被戴上右倾反党的帽子,在当时是非常严重的。然而这里有一个比较奇怪的现象:邓华在1959年之后虽然被调离军队中枢,降低了官职,但却仍然能够到四川省担任副省长,分管农业事务。这样的安排似乎是组织的特别照顾,级别下降的也不是太大,比当时受到冲击的另外几位四野将领(洪学智、万毅、钟伟等人)的处理方式要缓和得多。为什么只有邓华能得到这样的待遇呢?
主席在1959年庐山会议后期说过一句很关键的评语:邓和彭是不一样的。就凭这一句话,对于邓华的处理也不会一降到底。邓华虽然降职,却被保留了中央委员的资格,要按时赴京参加重要会议,平时党内的重要文件也能够及时地看到。由此可见主席对他的爱护,虽然被认为犯了错误,但仍然给予一定的机会和空间,这是中央对邓华的一种保护。
庐山会议期间,邓华之所以被错误列为“军事俱乐部”的一员,受到彭总、黄克诚等人的错案牵连,跟他在朝鲜期间与彭总密切配合,指挥志愿军的经历不无关系。邓华在庐山会议上曾经受到专门调查,但是面对盘问他始终坚持一点:自己没有反党,没有反对主席。尽管邓华不认为彭总有实质性的错误,令主席感到不满意;但也正是因为他把住了底线,始终不承认反对主席,这一点还是令主席感到宽慰的。因此主席做出了上述表态,使得邓华转危为安,仍然保持着比较高的职务和政治待遇。在此后历次运动中,邓华受到的冲击很小,没有再受到实质性的伤害。
除了主席的特别关照之外,邓华本人的战功也确实过硬,他不光是57位开国上将之一,在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两次大战中的指挥表现尤其出色,是上将之中的翘楚。像邓华这样的战将,即便犯了错误也会受到一定的照顾和保护。邓华将军在七十年代后期调回军队,如果不是因为身体状况太差,甚至有可能赶上79年对越反击战。中央当时专门找他谈过话,遗憾的是老将军的身体已经不允许再到前线进行指挥,儿子反击战后1年,邓老将军在上海溘然长逝,此时他已经被完全平反。
邓华将军为人十分正直,不仅仅是1959年的庐山会议上,在此后的各种场合,他都能顶住压力,没有讲过彭总的坏话。1965年对于彭总和邓华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因为在这一年中央一度重新启用了彭总,让他到西南三线主持建设工作,办公地点就在成都。此时邓华是四川省副省长,人也在成都,两人有见面的迫切愿望和机会。
但遗憾的是,根据当时的干部管理规定,彭总和邓华是不允许互相上门拜访的,两人始终也没有见面,即使在一座城市也没有这样的缘分。邓华将军至死对此感到惋惜,彭总刚到成都时十分高兴,一度想去找邓华叙旧,但走到半路却又默默折回:1959年的事件给邓华造成了这么大的影响,老帅不想因为再见面,使得邓华陷入为难的境地,后来只是托人给他送去了纪念品,表达思念之情。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