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月20日消息(记者黄玉玲)19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保障春节市场供应、促进节日消费有关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新办新闻发布会现场(图片来源:国新办官网)

节日期间传统消费提质升级

春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为做好保供应促消费工作,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在发布会上提到,从商务大数据监测预测平台情况看,目前市场运行总体平稳有序。各地大型批发市场、连锁超市生活必需品备货量比平日增长20%~30%,同比增长10%左右;1月1日至17日,200家大型批发市场猪肉、鸡肉、水果交易量比去年农历同期分别增长6.7%、6.4%和2.7%。

今年春节是疫情防控转段后的第一个春节,实体零售、餐饮堂食、跨区旅游等各类线下消费场景加快恢复,线上消费保持旺盛势头。商务部消费促进司司长徐兴锋在会上介绍,根据商务部对节前消费市场的调研和监测情况看,初步研判,今年春节消费市场将呈现以下趋势特点:

总的来看,节日期间传统消费提质升级,新型消费亮点纷呈,充分展现了我国消费市场的强大韧性和活力。

一是商品消费更重品质。节日临近,米面油、瓜果蔬菜等生活必需品消费保持平稳,传统年货、土特产品、衣帽服饰、鲜花绿植等销售增长较快,物美质优、性价比高的商品更受欢迎,重品质、讲实惠的特征比较明显。据商务大数据监测,1月上旬,重点零售企业食品、饮料、服装销售额环比均增长20%以上。

二是餐饮消费更显年味。线下餐饮加快恢复,许多餐饮企业推出各类年夜饭套餐,北京、上海、武汉、济南等地知名老字号饭店年夜饭预订火爆,部分饭店预订量同比增长1倍以上;一些餐饮企业推出送餐到家、大厨上门等服务,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

三是体验消费更受欢迎。旅游、赏剧、观影、看展、滑雪等过节方式更受居民青睐。上海、云南等地一些民宿客房预订率超过80%。各地剧场、影院人气持续回升,据有关机构统计,春节档电影预售票房已突破3亿元。冰雪消费持续升温,春节期间黑龙江滑雪订单量同比增长近60%。

四是绿色消费更受青睐。绿色健康消费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有机食品、健身器材、户外运动用品等绿色健康类商品销售快速增长。据商务大数据监测,1月上旬,重点零售企业绿色有机食品销售额同比增长22.8%。

季季有主题、月月有展会、周周有场景

为促进消费,盛秋平表示,商务部围绕“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营造消费氛围,提振消费信心”及早谋划,把全年定位为“消费提振年”,确定了“全年乐享 全民盛惠”主题,会同相关部门、地方和行业协会安排近300场活动,做到 “季季有主题、月月有展会、周周有场景”。

记者了解到,春节期间,将安排迎春消费季,以元旦在广东启动的全国“2023网上年货节”为重点,汇集了“老字号嘉年华”“中华美食荟”“冰雪欢乐购”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此外,各地的文化和旅游活动也准备得非常充分,多姿多彩。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司长缪沐阳在发布会上介绍,春节期间各地推出了丰富的文化和旅游产品,展现社会生活浓郁的烟火气,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市场活力。

文化和旅游部指导各地创新消费场景,构建主客共享的文化和旅游消费新空间,推出了一批节日主题文艺演出、艺术展览,丰富个性化定制产品,满足多样化的消费需求。结合季节特点和地方特色,深挖冰雪旅游、避寒旅游的消费潜力,丰富温泉旅游、康养旅游等优质产品的供给;依托非遗代表性项目,利用文化产业园区、旅游景区、公园、广场、步行街、商业综合体等空间开展非遗展示展演及文化年货节、庙会、灯会等民俗活动,打造一批富有浓浓年味的消费场景。

在春节期间开展文化和旅游消费季、消费月、消费周等活动;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发放文化和旅游消费券、积分奖励等惠民补贴,有效带动二次消费、衍生消费。引导国家级、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等,抓住春节、元宵节消费旺季,举办主题夜间活动,策划实施夜游项目,推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沉浸式夜游,主题光影秀、夜间集市等,突出文化展示,打造本地消费品牌。

值得注意的是,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八达岭夜长城将于农历除夕至初六首次在春节期间公开对外开放。全新打造八达岭文化街区树光木影、“不到长城非好汉”文化墙等打卡点位。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