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自我的财富储存在社会里面,佛教的名词叫做众生,把自己所有的能够布施给社会的大众,这是最可靠的。当我们布施的时候,当我们风险的时候,功德已经存在。所谓功德是什么?就是我们付出的努力,还有我们自己本身,心里面有感受到这是我在做奉献。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我。佛教称呼为富贵的长者,富贵的长者不一定是一个有钱的人。没有钱的人能够依自己的能力、关系作为资源来协助人,这也是一位大富长者。这是我们讲的「我」的第一个层次。

第二个层次,功德不仅仅是现在的社会,并且希望这份功德能够奉献给一切的众生,乃至于未来的一切众生,都愿意与之结缘,都愿意协助他们,奉献给他们。这种佛法叫做行菩萨道。菩萨道的精神。修菩萨道在佛经里面讲,这种人从表面上看,是跟我们凡夫是相同的,他也跟我们一样,需要有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也需要有生活所需——衣食住行,也有自己会遇到的问题——吃喝拉撒睡。

可是他们心中所有的心愿,或者是抱负,不仅仅是为了现在的人,当然更不会仅仅是为了他自己,他根本没有想到自己 。来做对千秋万代的社会奉献的事情,对人类有益处的事情,但愿所有人能得到幸福,而自己不考虑是不是有幸福。这个时候,算不算是我呢?是。一般的人就把它叫做无我了,一般的人为什么叫做无我,因为他不考虑自己的事情,但是他自己的功德圆满,虽然不考虑到我,可是功德是存在的。这是功德的我,这是清净功德的我。

实际上这还是我,是清净功德的我,是不求回馈的我。在第一个层次的我,也就是奉献与学习的我,可能还会想到有回馈。会想:我把财产储蓄在社会,但愿社会也能有什么回馈给我,很可能回馈给我名声、回馈给我位置,回馈给我未来的财富,还有有这种期待心。到了第二个层次的我,功德的我就完全没有了期待心,只有付出、付出、付出。

清净功德的我,不是自我牺牲。当我们挖井的时候,挖得越深,水就得的越多,挖的井越宽,水的产量就越多。不管打水多少,都会有新水进来,因为井水和河水是通着的,河水又和海水是通着的。循环不已的运用,水就是无限制的。因此不是牺牲,而是永远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