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年味儿,都喜欢加上“浓浓的”这一定语。

比如一列列火车上居然还有那么多人坐在地上,比如机场、车站那神龙见首不见尾的长队,比如城市大大小小的广场上零点钟声敲响时人们激动地啸叫,比如市场上满眼的红彤彤,比如白天不断传来的花炮声,见不到花但声音既闷又响,感觉到不小的威力。比如看到远方的亲戚们聚在一起举杯划拳,比如朋友圈晒出摆满一大桌的年夜饭……

相比之下,我的年味真的是够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过年是最该讲究仪式感的,这个仪式感最该由身为家庭主妇的人营造,家庭主妇和有没有工作没有关系,也和干什么工作没有关系,只要你为人妻、为人母,你就是一个家庭主妇,家庭氛围跟你的关系最大。

2022年,在学校上课的时间屈指可数,大多是在钉钉群上课,尤其下半年就没进过校门一天。生活的两点一线是自己家和老妈家,因为时不时封闭,往往是一边待一个月左右。

2022年12月11日,嫂子发烧,12月12日,我得接替兄嫂去陪伴照顾老妈,朋友们不断分享着自己和家人、亲戚朋友发烧咳嗽的症状,也从视频号听到看到很多的人间无助。陪伴不能完全自理的老妈,要自觉自愿不出门,把风险减小到最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哥哥在公司正常上班,元旦前,部门里三十多个人除了他和另一个同事都得了一轮重感冒,我和老妈需要的一切物资,兄嫂每周会送到门口,顺便把我放在门口的垃圾拿走。

日子在小心翼翼、提心吊胆中推进,有时晚上有些胸闷,担忧会不会中招了,第二天早上醒来神清气爽,庆幸又迎来崭新正常的一天。

老妈的家里东西不让扔,窗户不让换,杂物太多,灰尘也比较大,多少年前就反复动员给全屋换成断桥式的新窗户,把老家具换换,花不了多少钱,尽管说明了所有一切都由我承担,老妈怎么都不答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元旦之前,才刚腊八,我就开始擦玻璃、打扫床底、炸带鱼,主要担心过几天自己万一不舒服了就得立即远离老人,也担心年跟前万一哥哥不舒服了,这些脏活累活都没干呢。

1月6日,腊月十五,星期五,嫂子的咳嗽基本好了,哥哥也做了抗原,标准一道杠,我和老妈一切照常,从来就没做过抗原,尤其她老人家疫苗、核酸都没碰过,就算完美交接了。这天下午,我回到自己家中。

离家近一个月,休息一个晚上后第二天就开始搞卫生、蒸花卷、炸丸子、炸带鱼,主要担心的还是会阳,从众多亲友那里得知,一个月都浑身不带劲。回到家,几乎每天和爱人出去透透气散散步,尽量不去人多的商场超市,但孩子几乎成天跑出去,他俩都阳过,似乎不再操心,也根本不像我自己把自己那么当回事。但我很快也麻木了,没法防护,总不能在家戴口罩吧?总不能让自己的草木皆兵影响了别人的自由和快乐吧?不能干涉别人也干涉不了别人,听天由命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年三十,下午让孩子给她姥姥视频拜年,早就和老妈、兄嫂商量过,初二不再回娘家,对于身体较弱的未阳老人,最需要的不是拜年的匆匆团聚和礼物,而是不要把风险带给她,是身边切实的长久陪伴与照顾。

老妈那边三口人,兄嫂两个中年半老陪着她这个标准的老人,我这边也是三口人。

三口人做六个菜,饺子是三鲜馅的,先做好菜整整齐齐摆上,让他们父女俩先吃,鱼虾凉了口感不好,我再包些饺子,毕竟过年的标志是吃饺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个人喝饮料、碰杯,仪式感尽量拉满。每个人实际都有些感慨和激动,2022年都不容易,我家还不错,应该感恩和珍惜。菜差不多吃了一半,饺子三口人吃十几个就饱了,饺子馅、饺子面就都剩下了。

七点左右,年夜饭利利索索吃完了,七点半左右,杯盘锅碗也洗得干干净净了,拿起手机回复一下拜年的微信,把大电脑上春节晚会直播准备好,一家人整整齐齐等着看春晚,毕竟这是孩子从小到大过年的重要内容。

几年前我家就把电视送人了,一家人一起看电视就是除夕一起在电脑上看春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孩子提前说好,陪我们看会春晚就出去和朋友们轰趴,管不了也管不住,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生活方式。

爱人白天回老家给父母上坟,晚上早早就休息了,就我一个人看完了春晚,再无聊再吐槽,春晚还是要看完的,这是多年的习惯。

除夕夜和初一早,拜年的信息多,朋友圈分享激动和喜悦的更多,自己卡点发朋友圈,也挨个在朋友圈点赞或拜年,在特殊的时刻,大家都有特殊的激动,一切的不如意都过去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未来,我们仍满怀憧憬。

生活,我们还是怀着滚烫的心热爱。

年初一,生活还是照旧,似乎还不如平时踏实宁静。

人多的聚会、觥筹交错让我感到寂寞,无效社交与客套让我觉得无聊,衣服鞋包不讲究牌子,甚至连购买欲望都没有了,食物美味干净就行,造型和氛围会适当讲究,但不会为了极致精美浪费时间,就像拍照也追求构图和光影,但反感过分修图和美图。旅行喜欢去小众的地方和博物馆,恐惧节假日去热门景点。

这或许就是我正常的日子,平淡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