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1年,《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摘编》一书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努力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把实现个人梦、家庭梦融入国家梦、民族梦之中。

老一辈革命家之所以伟大,不仅在于他们为共和国的创立鞠躬尽瘁,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呕心沥血,同样在于他们及其后人精心培育的良好家风。低调,清廉,普通,守法,自立,诚实,正直……

为此,红船编辑部特推出“红船家风故事栏目”,通过邀请老一辈革命家及革命英烈、开国元勋后人,来讲述那些令人动容、心生敬仰的革命家风故事

开国少将胥治中,湖北石首人。曾参加土地革命战争、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曾任海军炮校政委、国防部第七研究院副院长、海军第七研究院副院长、第六机械工业部第七研究院党委书记等职。
1994年5月7日,胥治中同志因病逝世,终年77岁。红船编辑部采访胥治中之女胥晓琦时,谈及腐败问题,胥晓琦称,“父亲他自己从来不送礼,别人也不敢给他送礼。”胥晓琦也表示,“反腐工作非常艰苦、很不容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胥晓琦

为反对不良风气父亲让我去平民学校

父亲对我的要求要比别的孩子还严格。我到北京的时候大概四五岁,该上幼儿园、上小学了。那个时候我父亲在海军也是刚授衔的少将,我完全可以去海军的子弟学校七一小学,那里全部都是海军的子弟。

但是那个时候我父亲和母亲就不愿意让我去这个学校。因为在那个学校里面有一个很不好的风气,就是互相攀比父亲的军衔。所以他们就把我送到了一个普通平民的子弟学校——崇文区幸福二小。

后来我母亲觉得还是不行,因为这个学校只上半天课。半天课上完孩子就都跑了,我母亲特别怕我瞎跑学坏,所以就又给我找了一个地方,算是干部孩子比较集中的寄宿学校——崇文小学。

虽然这里也是干部的孩子比较多,但是里面也有很多的烈士子弟和平民子弟,还有很多孩子的父母都是在国外工作,孩子根本没人管。所以就是因为这个,学校才是寄宿的。大家也就没什么可攀比的,在那非常平等。另外,学校里也有一些外国专家的孩子。

我们的校长柯宁很有培养教育孩子的水平,她非常重视平等,反对特权、反对特殊化。她对我们这些小孩子要求严格到什么程度:不管你家里头有没有专车,放学以后一律不准用专车接送,你必须得自己走回家。

虽然父亲也有专车,但我坐父亲的专车只能是在我有生命危险的时候。我小时候爱发烧,一烧高了就抽搐,只有这时候他才让人抱着我赶快坐车紧急送医院。除了这个,你想都别想坐他的专车。

跟我父亲撒娇,这哪能成?在我的字典里头都没有撒娇这个词。父亲非常严厉,说话都是命令式的,连讨价还价的余地都没有,更别说撒娇了。哪有现在说的什么宝贝之类的话,没有那个事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胥治中

父亲唯一一次带我看的文艺演出
是《长征组歌》

父亲很少在家,我基本上都没怎么见过他,他经常出差忙工作。就算他在家也是,我早上还没起床他就走了,我晚上睡了他才回来,所以很难得见到他。小的时候我很好奇,父亲每天都在忙什么,过去都做过什么。

我记得父亲唯一跟我讲过一次,就是说我们老家山清水秀,四面都是竹子,有一个红军山,那个时候红军就在红军山上打游击。这是我爸爸跟我说过的,他说这话的时候我还很小,在上小学。

我上小学的时候印象最深的一篇课文是《朱德的扁担》,应该是二年级的时候。因为我从小到长到那么大,直到学了那个文章,才第一次知道了父亲他们是干什么的,他们的总司令是个什么样的人。

我父亲和母亲从来没带我去看过电影,也几乎没看过任何文艺演出,但是只有一次例外。在1965年初的时候,他和母亲曾一块专门带着我去看《长征组歌》,那年我已经11岁了。我才知道,父亲他们这一辈人过去是这样的。

复印几张纸父亲都不肯用公家打印机

我这一生没求过他做什么事,我只记得有这么一件小事:当时我手里有一个材料,人家跟我要复印件。80年代的时候复印机还很少,是很珍贵很贵重的办公用品。

我就跟我父亲说,我说爸爸,我有几张纸想要复印一下,你能给我帮个忙吗?其实他只要和他的秘书打个招呼就行了。结果我爸爸给我一句:我没干过这个事。那我没办法就只能到外面去找,花了不少钱才复印了出来。我父亲就是这样,他不帮你做任何事。

我父亲他是南方人,他终生都保持的饮食习惯就是吃鱼。他喜欢吃鱼,吃老家的一些土特产。你都想象不到他那个时候吃的是什么东西,反正给我我是不吃的。什么高级的东西他都不吃,其实我们家里那时候有条件,他的工资也可以吃得起,比方下个饭馆什么的。

但是他自己从来不去,他也不带着我们去。我们老家的河里头有一种小白条鱼,我们老家的穷人常常把它打上来晒成干,用辣椒炒着吃。老家的人有时候会给他带一点过来。我父亲就拿辣椒炒小鱼干吃,我曾经吃过一口又吐了,又辣又苦又腥。

《新闻联播》和《人民日报》是父亲每天必看的。这是他终身的“工作”。父亲的业余爱好就是种菜养花,他退居二线后在院子里种过很多菜。种出来的菜吃不完,就送给这个院里孩子多、生活困难的职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排中间为胥治中将军

父亲从来不送礼,别人也不敢给他送礼

我父亲他这一辈子所做的工作就是党内监督,我父亲他其实并不是一个军事干部。因为他在十五六岁就是特派员,后来是社会部的部长,然后一直做党务工作,当政委、书记。

他这一辈子的座右铭就是清廉,上级要求他监督同级、下级干部的清廉和遵纪守法问题,所以我父亲他对于这个是非常敏感的。他对于你是否清廉,是否遵纪守法,革命立场是不是坚定,政治思想是不是坚定,很注重。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风行领导干部公费出国考察,我父亲多次接到单位要求他出国考察的通知。但是,我父亲认为,自己是党政领导干部,不是技术干部,不能带头出国浪费国家的钱财。

父亲他自己从来不送礼,别人也不敢给他送礼。因为他在这个单位的领导岗位工作了几十年,大家都知道他的廉洁和严肃。人家会想:“我给他送个礼物,他不但不给我办事,还会批评我一顿,干嘛找那个钉子碰”。

撰文:张喜斌

统筹:张喜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