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祖义是遂宁市大英县人,今年75岁,老伴儿郭秀兰也年逾古稀,膝下有三子一女,四个孩子都已经结婚生子,按理说,刘祖义可以尽享天伦之乐了,然而他却把子女告了。

为何父母与子女之间要闹到这种地步呢?根据老人的小儿子刘发明说,自己从17岁开始,家里就没给过自己一分钱了,自己这些年都是在靠打工维持十分辛苦,但他理解父亲这么做。

刘发明的大儿子刘元富在成都开棋牌室,条件不错,他早在23岁时就入赘女方,做了上门女婿;次子一岁时就过继给了刘祖义的亲哥哥,女儿刘文琼则嫁到同镇廖家,只有小儿子刘发明陪着父母一起生活。

本来这样的生活也相安无事,可在去年秋天发生的一件事,彻底改变了刘祖义老人。

那天早上九点钟,郭秀兰出门溜达去了 ,刘祖义独自一人在家,他起身去上厕所,刚进卫生间,就感觉天旋地转,之后什么都不知道了。

过了一个小时,刘祖义才醒过来,浑身一点力气没有,站都站不起来,只能爬回房间,幸亏孙子中午放学回来,发现爷爷不对劲。

刘祖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祖义

孙子马上打电话给远在福建打工的父母,也就是刘发明夫妇,又一边打电话给在成都开棋牌室的大伯刘元富,让他们赶快回家。

刘发明毕竟路途遥远,远水解不了近渴,但成都到大英的距离不到两小时车程,刘元富很快赶过来,将父亲送到医院挂点滴,挂好后又送回家,留下1000元钱,完事就赶回成都了。

不久后,刘发明也赶到了家,但他发现父亲的情况根本没好利索,于是又把父亲送进医院,这回医院就不让刘祖义回家了,直接留下来了。

医院一检查,刘祖义身上的毛病真不少,还不轻,都是年轻时候喜欢喝酒又不注意生活方式导致的,现在说这些晚了,治病才是重要的,但治病需要花多少钱?刘发明心里没底。

刘发明觉得,如果治病只需要一两万,自己也就负担了,可要花个三五十万,自己哪有那种实力?必须得哥哥姐姐们一起帮忙才行。

刘发明给大哥刘元富打电话,刘元富觉得父亲手里有积蓄,应该自己出钱看病,说罢就把电话挂了;刘发明又给姐姐刘文琼打电话,没成想又吃了闭门羹。

刘祖义与郭秀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祖义与郭秀兰

只见刘文琼在电话那边抱怨说,父亲把好处都给你了,帮你带娃,一直把娃带到大学毕业,对我有过什么付出吗?刘文琼就一个意思,我出嫁了,父亲的事就得你管,我管不着。

刘祖义没有钱看病,无奈下只好将三个子女一起告了,为什么连小儿子刘发明也告呢?因为刘发明也没掏钱,他毕竟没有钱啊,所以只能让小儿子也当一把陪衬。

刘祖义唯独没告的就是过继给哥哥的二儿子,毕竟他不属于自家人了,对自己没赡养义务。

结果很快判下来了,三个子女,每个子女每个月出1000元赡养费,除此外,三个子女还要平摊父亲吃药住院时的一切花销。

首先表示拒绝掏赡养费的就是女儿刘文琼,她觉得自己逢年过节已经给了父母红包,不应该再承担赡养费,至于承担医疗费,更是无稽之谈。

而刘元富的态度比较折中,他认为父亲之前赚了钱,手里应该有积蓄,看病应该先用他自己的积蓄,等到钱花光后,自己再掏也不迟。

刘祖义哭笑不得,自己辛苦一辈子,钱都贴到子女身上了,外加生病,哪还剩钱?

刘发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发明

刘祖义在半山腰有一间老房,已经旧到不能住了,于是刘发明在镇上给父亲买了一套楼房,也就是现在父母住的这套,期间刘祖义身体尚好,在医院找了护工工作,每月有1000元。

但刘祖义只工作了几年,去掉和老伴儿的开销,根本没剩多少,和大儿子理解的不一样。

刘元富总觉得父亲手里有钱,还管父亲借过一次钱,刘祖义说要和刘发明商量一下,第二天就表示没钱可借,这让刘元富意见很大,他觉得父亲把钱留给了弟弟,一碗水没端平。

除此外,刘元富对父亲没有帮自己带孩子也有意见,他和刘文琼一样,把矛头指向小弟。

三个被告中,只有小儿子刘发明没有意见,愿意支付赡养费和平摊医药费,但父亲告的毕竟是大哥和大姐,他只是陪衬的绿叶啊?

经过庭前调解,刘祖义愿意主动将赡养费从1000元降到600元,即便如此,儿子刘元富与女儿刘文琼仍然不同意。

最后,刘发明主动做出让步,他愿意每月支付父亲1000元赡养费,剩下的800元钱由哥哥姐姐平摊,平均一人400,才算解决这件事。

刘祖义夫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祖义夫妇

看得出来,多子女家庭的关系如何处理,根源在于父母教育,刘祖义没有教育好大儿子大女儿,到底是儿子女儿天生自私呢?还是父母一碗水没有端平呢?

不管是刘元富,还是刘文琼,都一致认为父亲把好处给了弟弟,理由是父亲帮弟弟带了孩子,在我看来这个理由实在牵强。

刘祖义夫妇本身常年和刘发明住在一起,而刘发明又远在福建打工,帮同住的儿子带孙子不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吗?怎么就成了一碗水没端平?

反过来说,这些年赡养父母,不还是刘发明在掏钱吗?单就冲他给父母买了一套楼房,这点其他子女谁又做到了?

刘元富有棋牌室不差钱,刘文琼更是近在咫尺,但他们仅仅是逢年过节上门看看父母,扔个红包就好像尽了很大孝,等到父亲真需要钱时,又都分文不掏,难道不觉得好笑吗?

归根结底,还是他们惦记着父亲手里那点钱,总觉得将父亲的积蓄分掉,自己心里才平衡,殊不知父亲手里根本没什么钱,否则至于闹到这份上?

在我看来,归根结底还是刘祖义当初没教育好儿女罢了。

刘祖义告三子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祖义告三子女

和哥哥姐姐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刘发明尽到了赡养父母责任,虽然他也被父亲一并告了,但他始终站在父亲这边。

几个子女中,刘发明的条件最不好,否则不至于背井离乡去福建打工,离家远在千里之外,相比之下,成都开棋牌室的大哥条件优越,姐姐就在本地住,有婆家撑腰,日子也差不了。

可几个子女中,只有刘发明真正承担着赡养父母的责任,他条件一般,但敢于用积蓄给父母买房子,如果不在买房子上花钱,他至于给父亲看病时掏不出钱吗?要知道,买房子对一个打工人来说可谓极限操作了。

即便他也被父亲告了,他仍然帮父亲说话,替父亲撑腰,父亲帮他带了孩子是不假,可他对父亲的赡养行为也在事实给予回报,如果说父亲一碗水端不平,那么刘发明就是配得到父亲帮助的那个人,难不成要父亲把爱留给不孝顺的长子长女,而冷落孝顺的小儿子?

哪怕到最后,刘发明也愿意承担更多赡养费用,他并非对哥哥姐姐让步,而是不忍心看到亲人闹到这一步,心里亲情仍在,才能保持温度。

刘发明与刘文琼公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发明与刘文琼公公

从法律上看,赡养父母是子女必须尽到的义务,任何其他说辞都没有意义,父亲主动降低赡养费,弟弟愿意承担大比例部分,是看在亲情上让步了,希望刘元富和刘文琼能懂。

刘元富和刘文琼两人不赡养父亲的理由让人就觉得可笑,刘文琼认为自己是嫁出去的女儿,没义务管父亲,这是哪门子道理?难道你嫁出去了,和刘祖义就不是父女关系了?就不存在法律意义上的赡养关系了?至于刘元富,因为做了上门赘婿,就把自己当女儿看待了?

他们所提出的不想赡养理由,都是一些习俗上的说法,没有任何法律依据,而他们认为父亲一碗水没端平,更是为了逃避赡养责任找出来的理由。

如果刘祖义坚持原则不让步,让这一儿一女每月掏1000元,也是没毛病的,以他们的经济条件,这都算少的了,可降到每月600元都不愿意掏,降到400元才勉强同意,丢不丢人?

把亲情看成可以讨价还价的交易时,即便掏再多赡养费,都已经没有意义了,父亲不断降低标准,小弟提升自己支付额度,为了什么不清楚吗?

刘祖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祖义

结语:

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爱的教育,如果缺乏这一环节,让家人关系变成利益纠葛,这个家庭不会好,更不会有幸福可言。

好的教育,会让孝心变成一种自发行为,根本不需要外力来矫正,而一旦需要法律矫正时,即便达到目的,亲情也不复存在了。

刘元富与刘文琼逃避对父亲的赡养责任,看似一时占了便宜,可是他们的所作所为都被彼此的子女看在眼里,如果起到言传身教的示范,他们没有想过自己的晚年吗?

将来真孝顺的,或许只有刘发明的儿子,毕竟他能把父亲对待爷爷的态度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并且影响到一生的三观。

当我们做出任何决定时,都要明白自己所处的位置,以及带来的后果,如果一味以自己为中心,有些过错迟早会轮回到自己头上,不是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