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很多人而言,学生时代往往是一生当中最为轻松快乐的阶段。但这种印象可能也是一种认知偏差,因为跳出校园的环境,我们可能只记得曾经的美好。可身在其中,就知道少年们也有烦恼,有时恰恰是来源于老师的态度和同学的眼光。
学生没在班里订练习册,老师直言:买不起的话让大家捐钱
国内的培养观念通常讲究“随大流”,除了比成绩,几乎在其他很多方面,家长们都告诫子女“不能搞特殊”。这其实跟长期以来的生存模式也有关。
正所谓枪打出头鸟,即便是一些看上去不太合理的事情,轻易搞特殊,也容易成为被针对的人。职场里是这样,而学校里也并不例外。
有位中学生因为老师的一句话,内心十分苦恼。原来寒假期间,为了保证大家的学习效果,班主任让班级统一订购练习册。
当时是说自愿的,可是等到交完钱以后才发现,原来班里只有他自己一人没有订。这位学生并没有透露具体不想购买练习册的原因。
但是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他被谈话以后的无奈心情。老师用阴阳怪气的语气对他说:“买不起的话,让大家捐钱”。
其实,笔者记得上小学时,家里也有一位同学因为家庭变故,突然迎来困难期。老师是号召大家自愿进行帮助的。
但是这名中学生遇到的情况截然不同,班主任的言语之中,明显是带着一种“穿小鞋”的意味。似乎是在拿他的家庭经济条件说事。
不得强制学生订练习册,可家长不交钱往往不现实
这位同学将这样的经历讲出来之后,许多网友表示既同情又生气。根据相关的规则,老师不能强制学生们买任何教材以外的学习资料。
有真实需要时,必须经过学生和家长的同意,自愿进行统一的购置。有部分学生不想要,可能有几种情况。要么是家境太差,交费太多他不愿让家长承受负担。
要么是学习成绩太落后,学生自己已经放弃了,觉得就算买来自己也无法完成学习任务。但不管是哪种情况,老师也不该用阴阳怪气的语句表达不满意。
我们没有理由指望所有的教师,都能拿着自己的辛苦钱去救济困难的学生。但至少作为教育行业的工作者,需要有职业素养,不要呈现出歧视。
但很多过来人表示,这只是理想中的状态。在现实中因为订练习册、课外书,导致老师和学生之间产生问题的例子,也并非稀奇。
你要说老师的业绩跟学生的订购数量无关,可事实上他们可能会对不买的同学另眼相看。你如果说老师有意引导,没有十足的证明,又好像在冤枉人家。
真是内容质量好的学习资料,大多数家长也不反对,考试那么重要不可能平时不训练。但是有些练习册明明出题水平太一般,而且老师甚至不一定会统一讲解。
名义上让学生们自愿订购,可实际上家长若真的不交钱,就可能遇到那位中学生所经历的事。别看是简单的一句话,却代表了嫌弃的态度,学生不讨老师喜欢的滋味可不好受。
因为担心学生被“区别对待”,很多家长只能妥协
也有网友说,这可能是同学自身的原因。因为全班几十名学生只有一个人没有交钱,这可能说明这个练习册是比较重要的。
不买岂不是直接向老师表明自己不想认真学习了?但笔者认为,这样的说法对学生有点不公平。这件事最核心的焦点,应该是老师那句话呈现出来的态度。
至于到底练习册的含金量是否达标,学生到底是否家境很差,那是另一个问题。老师很明显是在进行区别对待,以后估计这名学生在班级的体验也会受到影响。
而其他那些交钱的同学,真的是完全自愿和认可这份练习册的吗?答案未必。很多家长平时会抱怨,虽然学费不多,可平时的教育支出不少。
有时候班级统一要求的东西,其实很多人觉得没有必要。可是考虑到学生还要在这里待好几年,很多家长就只能妥协。包括班干部或家委会成员,经常主动提出讨好老师的方式。
有些班级还让大家分摊昂贵的礼物。向上反馈和要求退还的家长,只是个别。尤其是小学阶段,儿童的承受能力差,家长更担心自己不配合,会影响子女在学校接受教育的体验。
【话题】你遇到过那位中学生的情况吗?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