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革命时期到新中国成立,我党队伍中走出了无数的优秀领导,建国后他们也多数都在国家中担当要职。

不过有这样一个例外,他从没有参加过长征,1933年才入党,37岁主政湖北,61岁任陕西省委书记,晚年官至国务院副总理,这位领导人就是王任重同志。

过往的岁月中他都做了什么?又是怎样一步步成为国家副总理的呢?

1917年王任重出生于河北景县。参加革命后,在党组织的安排下一直在家乡进行党政宣传工作,直到抗日战争爆发后才来到延安党校学习。他是革命队伍中为数不多的北方出身的国家重要领导人之一。

1938年,党校毕业后的王任重,在党中央的安排下前往冀南地区工作,并先后担任冀南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部长。

虽然王任重同志没有南方红军时期的抗战经历,但他对党内事业和抗日战争具有十足热情。在之前的工作中他一直都在党组织的领导下,积极开展党政宣传工作,在晋察冀一带具有影响力。

他向群众不断宣传党内思想,为老百姓做实事,逐渐让更多的人了解党,并产生向往。

抗日战争时期,他将冀南根据地的工作搞得有声有色,不断在根据地宣传抗日,宣传共产党,鼓励大家参与敌后对我作战,鼓励自给自足加强根据地建设。物资困难的时候,为根据地的军民解决了很多问题。

除了政工类工作做得好,王任重作战时也是一把好手。

1943年的一场战斗中,为了反击日寇的扫荡和围歼,他带领根据地军民,进行了顽强的反抗,身先士卒来到了战斗的最前线,在抵御日寇的作战中右腿严重负伤,秉承着“轻伤不下火线”的原则依旧坚持战斗,极大的鼓舞了参与抗击日寇的军民们。

王任重也是冀南抗日根据地的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

中央从上到下都对王任重的工作十分肯定,连直属上司宋任穷都曾给予王任重高度评价,夸奖他不到三十岁就在工作中磨炼得如此成熟,并逐渐成长为党内优秀领导人。

他的出色工作也为我军增加了不少助力,尤其是解放战争时期,晋察冀军区吸收了大量华北地区的战士,足以看出,在该地区党宣工作深入人心,百姓们才会积极加入我党队伍,参与作战。

1949年王任重在党中央的指示下,短期内迅速组织了几千名各级干部,组成了一支较为全面的党政军领导班子,一路跟随解放军南下来到湖北,负责当地的管理建设工作。

这个班子里聚集了来自湖北、河北、中原等地区的数千名干部,真正做到了“东西南北皆兄弟,赵钱孙李是一家”的默契配合工作景象。

王任重是有名的工作狂,对待工作认真积极,在他的不断努力下,当地逐渐恢复发展,他也先后担任湖北省委常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等职务,主管湖北地区的财政工作。

1954年长江发生百年不遇的洪水,这是新中国建设以来湖北地区的最大挑战。

很多百姓在洪水的冲刷下流离失所,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当时的王任重担任抗洪救灾的防汛总指挥,他曾亲自率领抗洪军民,奋战在洪灾的最前线。

洪水来势越来越迅猛,王任重带领抗洪专家们经过分析,认为当前应该迅速开闸分洪,可就在开会商讨这件事的时候,领导班子中有一部分人不赞同这种做法。

开会可以等,抗洪工作分秒必争,关键时刻王任重迅速整理好一份报告发到中央,请求中央意见。很快他的报告就得到批准,王任重当即下达命令实施开闸分洪,随着闸门打开,长江水奔流而下,当地民众早就在王任重的组织下转移到了安全地带,也正是他的决定才避免了大堤被冲垮的风险,避免了更多人受到洪灾的波及。

这次抗洪工作经过了100多天的连续奋战,最终取得了胜利,确保了武汉等重要城镇的安全,避免了300多万人遭受洪灾的威胁,确保了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事后连毛主席都亲自发来贺电,夸奖王任重的工作能力。

1954年,凭借着出色的成绩和卓越的领导才能,年仅37岁的王任重成为了湖北省委书记,他也是当时全国最年轻的省委书记之一。

他在而立之年担此重任,足见中央对他的信任和工作的肯定。

任职湖北省委书记期间,他依旧保持着斗志高昂的工作状态,尤其是在农业发展相关工作中,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大力加强农业生产建设,带领湖北人民为了粮食丰产增收而努力。

1954年年底,毛主席等国家领导人前往南方各省巡视工作。来到湖北时王任重在负责接待毛主席时,饭桌上只上了一盘饺子,连个菜都没有,看起来十分寒酸,可毛主席等人吃的很高兴。

王任重作风简朴,没有官僚主义的臭架子,这才是为百姓做实事的人。

之后的岁月中,毛主席每次前往南方巡视时都会来到武汉,王任重始终着自己的作风,也从来没有招待过毛主席什么奢侈的菜肴,两人通常都是简简单单的吃一顿,毛主席等领导人也对王任重十分满意,他还多次与毛主席一同畅游长江。

1978年,已经61岁高龄的王任重在国家的安排下,来到陕西担任党委书记一职,算是故地重游。

当时陕西面临着重要的发展问题,从经济建设到各行各业发展,都面临着重要挑战。王任重在综合考察过省内发展现状后,积极部署全方位的发展战略,并以延安发展建设为重要目的,建设了延安革命老区的新风貌,让更多的人记住这段历史。

1979年,王任重调回中央就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农业委员会主任。

王任重全方位负责国家农业发展和建设工作,并根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提出了“使农民尽快富起来”的口号,积极推进农业生产责任制的落地实施。

1988年王任重当选国家副主席。

中央工作期间,王老的很多举措至今影响着国家,尤其是武钢轧机工程和三峡水利工程,让当地人民受益颇多。

轧机工程是武钢的重点建设项目,也是国家在湖北地区重点关注项目,工作的完成与否,关系着国家钢材市场能否提高产能,改变过度依赖进口钢材的现状。

1981年,在王任重关注下,这一重点项目正式宣布投产,武钢产能迅速崛起,成为国内钢铁行业的领头羊。

三峡水利工程是建设在长江流域的,有益民生的国家大工程,几代人一直致力于在三峡地区建设水电站。

但近百年的时间里,因为各种原因都无法进行水利工程的开发,但是三峡水利是利国利民的大事业,关系到国家大战的重要战略。

三峡大坝工程是迄今世界上综合效益最大的水利枢纽,发挥了巨大的防洪效益和航运效益。三峡大坝建成后,形成长达600公里的水库,采取分期蓄水,成为世界罕见的新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