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和小北一起解析情感困惑。
在没有找到儿子之前,郭刚堂寝食难安,只要自己还活着,就不会放弃寻找儿子。
他原本以为,只要找到了儿子,那么一家人就会团聚,但谁料,郭新振选择了跟养父母一起生活。
很多网友觉得,郭新振太狠心了,自从他走失后,父亲郭刚堂几乎用自己的一生来找寻。
为了找他吃尽了苦头,到头来却是这样的解决。
那么,郭新振选择和养父母一起生活,到底是对还是错呢?
其实,这不能用对错来衡量,只能有情来衡量。
郭刚堂对儿子的情,自然是郭新振体会不到的,这些年受过的苦他也无从知晓。
另一方面,养父母对郭新振的恩,更是郭刚堂完全体会不到的。
因为无法感同身受,自然考虑问题的方向就不一致。
在郭刚堂看来,既然找到儿子了,一家人就应该团聚了,他做梦都想这一天,可不曾想儿子却做出了另外的选择。
血浓于水,恩大于天
坦白来说,和谁生活在一起,对郭新振来说特别难选择,一边是自己的亲生父母,一边是把自己含辛茹苦拉扯大的养父母。
如果郭新振走失后,郭刚堂没有一直寻找,或许现在他过着非常安稳的日子,但如果不寻找,那么郭刚堂也就不配做一个父亲。
因为他不知道孩子生活得怎么样,怕孩子受欺负,所以才用尽全力。
简单来说,郭刚堂无愧于父亲儿子,他完全是一名合格的父亲。
郭新振被养父母收留后,并没有遭受欺负,养父母和两个女儿对他都特别疼爱。
简单来说,郭新振找到了一个好人家。
在农村订牛奶的户并不多,但为了郭新振,养父母单独给他订了奶,一辈子不舍得吃不舍得穿,用心呵护他成长。
在他们的帮助下,郭新振才得以考上大学,才能顺利地成为人民教师。
在认亲之前,养父母和两个女儿资助郭新振,买了一套商品房和一辆二手轿车。
客观来说,如果郭新振不是被收养的,他们一家会一直生活得特别幸福,虽然他们一直害怕被打扰,可这一天终于还是来了。
作为养父母,他们虽然对郭新振付出了很多,但是他们无权干涉郭新振的选择。
作为亲生父母,他们虽然一直用命再找寻,但也无法干涉,选择权最终还是在郭新振身上。
坦白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选择亲生父母,必然会让养父母寒了心,二十几年的养育之恩成了泡影;选择养父母,很可能会让亲生父母绝望,因为他们做梦都想着团圆。
但无论怎么选,都要有一个选择了,这就需要看郭新振对谁感情深,很明显,他应该对养父母感情比较深,因此他选择养父母自然也无可厚非了。
当然,我并不是说养父母的行为对,只是从感情方面来说,因为如果不是郭新振养父母这些人,可能就不会助长人贩子的嚣张气焰。
正是有了这部分市场了,才有了人贩子的铤而走险。
有网友说,郭新振的养父母,是把痛苦建立在别人的身上,如果不是他们购买,那么郭刚堂也不会苦寻孩子二十多年,也不会活得如此痛苦。
其实,这有些片面。
因为,就算郭新振的父母不收养,还是会有别的父母收养,毕竟当初的郭新振已经被人贩子拐走了,郭刚堂当时已经和仅两岁的儿子“失散”了。
所以,只有严厉打击拐卖行为和这些购买孩子的人,才能杜绝郭刚堂事件的再次发生。
在这个事件中,唯一幸运的是,郭新振找了收养自己的一个好人家,但又有多少儿童被拐卖者虐待,过得生不如死。
每次看到关于“打拐”的消息,频频看到那些断手断脚,甚至被割掉舌头的新闻,多么让人揪心啊。
能够像郭新振这样“幸运”的“被拐”孩子,能有多少呢?
所以,最该杜绝的,还是源头问题。
对于郭新振的选择,我们从未感同身受过,虽然他的养父母购买的行为不对,但他们至少没有亏待过这个买来“养子”。
所以,选择尊重别人的选择,是我们每一个人最基本的修养。
两家亲戚走动,可能是最好的方式
当郭新振做出选择后,郭刚堂心里刚开始肯定是痛苦的,因为他做梦都想不到会是这样的结果。
但即便再痛,心里也会尊重儿子的选择,为人父母,只要孩子过得幸福就足够了。
既然这样,难不成亲生父母这边都不顾了吗?
这确实让人难以接受。
面对郭新振的选择,他在林州的大伯表示,希望郭新振的养父母能和亲生父母能像亲戚一样走动。
郭新振工作的时候,在林州陪伴养父母,放假的时候则去聊城陪伴自己的父母。
这点主要还是看郭刚堂,作为郭新振的亲生父亲,怕是这一辈子都无法原谅儿子的养父母。
因为,他们永远无法体会自己的痛苦,不知道自己有多绝望。
如果,郭刚堂能原谅儿子的养父母,或许他们真能像亲戚一样走动,彼此之间成为很好的朋友。
可这确实很难,即便表面上原谅了,但内心也无法原谅。
如果,郭新振不是现在这个样子,如果不是养父母对他疼爱有加,郭刚堂现在可能会和对方拼命。
但正是养父母对儿子很好,他才打消了这些念头。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拐卖造成的。
如果没有拐卖,可能很多人的家庭就不会破碎,也不会出现这样的事情。
希望人贩子受到法律的严惩,希望买孩子的人,也受到相应的处罚。
唯有如此,更多的家庭,才不会支离破碎。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