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的事,最怕认真二字。——毛主席
古月认真做了一件事,演好毛主席,做一个特型演员,他演绎的毛主席荧屏形象成为无法超越的经典。他的人生经历也诠释了一句古话的真谛——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古月曾说过这么一句话:“演主席是我终身的任务,我会一直演下去。现在我最想演一些鲜为人知的老年毛主席的形象……因为这段历史不能空白,我们要对后代负责。”
27年间,古月在87部影视作品中出演毛主席,是最形似的毛主席饰演者,他因扮演毛主席而家喻户晓。他后半辈子认真做好了这么一件事,这件事很难,很不容易。但他认真用心去做了,受到了广泛的好评。
古月扮演的毛泽东有一种博大的军事家战略家的胸襟和豪迈的诗人气质。他揣摩到了毛泽东性格的精髓,将毛泽东性格中乐观、豁达、坚强以及所具有的远见卓识和非凡胆略的那一面体现得淋漓尽致,他所塑造的毛泽东形象虽不全面,却呼之欲出、栩栩如生 。(《电影评介》评)
我和古月原来都是八一厂的,还在一个大院住过,一起拍过《四渡赤水》,因为忙,一起交流的时候不是很多。扮演毛泽东的演员每个都有自己的长处,而古月的扮相是无法复制的。——唐国强( 毛主席特型演员)
讲述古月与毛主席的半生缘前,有必要先说一下,古月的原名叫胡诗学,1978年,时任昆明军区政治部宣传部文化科科长的古月被叶帅选中,成为了饰演毛主席的特型演员 ,后来为了便于记忆,他1955年把自己的姓“胡”拆开成古月当作艺名使用。
苦命出身,普通人生
胡诗学1937年出生于湖北汉口,自幼父母双亡,烈士的遗孤 ,他从小成长在孤儿院,只有一个姐姐相伴。姐弟俩在孤儿院受尽折磨,在那里度过了人生最黑暗的一段岁月,1949年,古月被当时南下的解放军从桂林孤儿院里救了出来,姐弟两都参军,从此,部队就成了他的家。
姐弟俩都在文工团,古月是全团年龄最小的一名文艺兵。姐弟俩过上了普通人正常的日子,他们与那个时代的其他普通人一样,尽力做好自己的工作,渴望更美好的生活。
有一次,胡诗学在出差归来的火车上,附近座位上的一个中年男子一直盯着他看,他觉得很不自在,就主动询问中年男子:“你一直看着我干吗?”
中年男子有些激动地说:“你长得很像一个人。”
胡诗学追问道:“像谁?”
中年男子神秘兮兮地从包里拿出一幅画,打开说:“像他!”
胡诗学看到那一幅画竟然是当时风靡全国的油画作品《毛主席去安源》。时年30岁的古月,跟画中的毛主席年龄正好相仿,乍一看,神态、气质确实十分相像。
中年男子这么一说,胡诗学是又喜又惊,他回家后跑到书店买了一副毛主席画像反复比照,发现自己确实长得很像毛主席。
第二天,他斗胆将自己打扮一番,到单位模仿起毛主席抽烟的样子,同事们见到后惊呼:“还真有点像毛主席额,就是下巴少了颗痣。”
但是,他做梦都没想过,自己未来的命运,会跟毛主席联系在一起,并会因为饰演毛主席而改变了普通的人生。
机缘巧合,也是人生必然
1976年,毛主席溘然长逝。人民缅怀毛主席,热切地期盼着银幕上再现毛主席的形象,相关部门下达通知,在全国全军范围内挑选适合塑造毛主席形象的特型演员。
胡诗学,身高1.80米,五官轮廓酷似中青年时代的毛主席,逐渐在群众中有点名气,恰逢上级在全国范围内搜寻和挑选毛主席的特型演员。胡可便借检查工作之机,来到他家里了解,最后"摊牌":“我看小胡各方面的条件都不错,如果能在下半辈子把这个形象塑造好,对个人的前途、对我们的事业都是一件大好事。”
古月的妻子张萍也挺高兴:"我觉得也像。可他从来没有演过戏呀。""那不要紧,那不要紧。""不会演戏可以学嘛,你就可以教他。"
古月自己挺兴奋,但同时也犹豫不决,扮演毛主席可不是一件小事,万一以后自己不符合人家的要求给打回来,岂不是丢脸。
在众人的鼓励下,古月去拍了定妆照交给胡可带回了北京。没过几天,好消息传来,古月从全国20多位特型演员中脱颖而出,被叶帅亲自选中。于是,古月荣幸地于1980年1月进入了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的特型演员组。
半年后,总政领导去玉泉山看望叶剑英,顺便表示:“叶帅,总政文化部的同志要我们向您表示谢意,感谢您慧眼为他们找到了'毛主席'。”
叶剑英说:“不管怎么说,我和主席在一起的时间还是比较长的,我对主席的音容笑貌是很熟悉的。所以,我的选择,应该是不会错的。当然,拍电影,是艺术创造,就要看那个演员的演技如何了。”
此时的古月也是喜忧参半,喜的是,自己一个平平无奇的小人物,竟然有机会去扮演毛主席。忧的是,从来没有演过戏的自己,万一把主席这个角色演砸了怎么办?
坎坷演艺路,功夫不负有心人
1981年古月参演的第一部电影《西安事变》,拍摄过程并不顺利。拍摄期间,围观的群众很多,加上古月第一次参演,状态很差,经常走神出戏,浪费了很多胶卷。
导演的态度也从客气变成了挖苦:“可惜啊可惜,这张脸怎么就长在你身上呢?”古月咬着牙,羞愤之中,在导演手把手的教导下,艰难地演完了整部戏。
影片上映后,好评如潮,但古月的演技却受到了质疑和差评,总体评价就是形似神不似,显得太“轻飘”,没有“厚度”。
受到挫折和质疑的古月,没有气馁,而是选择加倍努力,用心去研究毛主席,为真正诠释好毛主席这个角色做功课。
古月开始一边对着毛主席不同时期的照片进行观察、模仿,一边又不停地穿梭于各个博物馆、图书室,大量研读跟主席有关的史料书籍。
而且,此前从不抽烟、吃红烧肉的古月,为了更贴近伟人的内心世界,还破天荒地开始抽上了烟、吃起了红烧肉。
再后来,本身就有绘画基础的古月进一步又做出了惊人之举,挑战“毛氏书法”。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古月模仿的“毛氏书法”确实还很有几分神韵。
功夫不负有心人,1989年,古月参演的《开国大典》上映,让他一举拿下第13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他饰演的毛主席终于得到了广泛认可,他也做到了形神兼备、以假乱真。
一炮打响后,随后他在《大决战》、《重庆谈判》、《毛泽东的故事》、《大转折》、《走出西柏坡》等影视作品中饰演的毛主席几乎都成了荧屏经典。刻画的毛主席形象深入人心。
一次演出结束后,一帮老干部准备给演员庆功。庆功会现场,当打扮成毛主席的古月随着音乐缓步走入礼堂的时候,全场顿时掌声雷动,很多人红着眼眶,不停在嘴里喃喃喊着“主席来了,主席来了”。
《走出西柏坡》拍摄期间,毛主席的女儿李讷到河北出差。听说剧组在附近拍摄,李讷和一帮领导临时决定过来探班。当毛主席打扮的古月出现在领导们面前的时候,李讷先是一副“惊呆了”的表情,紧接着,很快抱着古月大哭了起来。
为此,同样是毛主席特型演员的张克瑶评价说:"古月和毛泽东外形最像,这是别的毛泽东特型演员都很难超越的,这是他最大的优势。他不容易啊,听说他原来是昆明军区的文化干事,还不是走专业表演道路的,能有这样的成绩真的是很不容易。"
突然病逝,人生留下遗憾
古月生前曾对好友卢奇(也是特型演员)说:“我这一生只演主席一个人,我一定要演好,争取演满100部他的电影。”
1981年的《西安事变》到2004年的《风起云涌》,他一共参演了84部,成为扮演毛主席次数最多的特型演员,成功地塑造了从1921至1965年跨度45年的毛主席形象,声名日益远播。正当他踌躇满志完成人生愿望的时候,不幸突然降临。
2005年,古月在广西临桂县参加"中国电影百年走进临桂暨临桂县影视之家基地破土动工奠基仪式"期间,因突发心肌梗塞抢救无效,于7月2日23时09分在广东三水人民医院去世,享年68岁。以前从未有过心脏不适症状
他的去世,让很多人感到惋惜,演艺界为此叹息道:“古月是一个乐观、热情、随性的人,他对艺术非常执着,其高大的身材和沉稳的动作都像极了毛主席。
古月的表演十分到位,给人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所饰演的毛主席受到观众肯定,他能把毛主席演得不仅形似而且神似,且演得让老百姓感到亲切。他的去世是影视界的一大损失。”
他带着深深的遗憾悄无声息地走了,留下未完成的夙愿和人民永远的怀念。
结语
之所以说,古月难以超越,是因为恐怕不会再有一个演员,能用一生的时间去专注、沉迷于同一个角色。
他有幸与毛主席结下半生缘,带着遗憾离世,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但他饰演的经典,始终都印在人们的记忆里成为永恒。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