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我们已经来到了2023年,70后和80后的朋友们如今都过了而立之年。相比在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90后和00后来说,70、80后似乎一直都是被网络流量忽视的群体。

在疫情肆虐了三年多之后,很多人都感受到了巨大的民生压力。然而,在90、00后在社交媒体上大倒苦水的时候,人到中年的70、80后却集体失声了。那么他们的生存现状到底有多难呢?今天这篇文章会为你揭露70、80后真实的生存状态。

一、柴米油盐的艰辛

人到中年的70、80后一般都是家庭里的主要经济支柱,这就让他们不得不承担家庭成员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的开支。这就让他们既无法享受50、60后的天伦之乐,也不能像90、00后那样随性洒脱。在柴米油盐的平凡生活里,70、80后会面临两方面的难题。

首先,“一分钱难倒英雄汉”是最大的难题。在新冠疫情爆发后,很多人都遇到了“被自愿降薪”的情况,而一些做生意的朋友就更惨了,不仅失去了收入来源,同时还很可能背上沉重的债务。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子女再不争气,喜欢超前消费的话,那么经济压力就更大了。

另外,爱好和生活的两难选择也非常令人难受。虽然生活艰辛,可如果有一些个人爱好的话,还是能排解一些压力的。然而很多70、80后却连这也无法实现。

有一位网友爆料称,自己只是因为喜欢钓鱼就被妻子起诉了离婚。柴米油盐的生活本来是谁都会经历的平凡人生,可它却成了困住70、80后的牢笼。

二、打工人的辛酸

相比自己的父母辈来说,70、80后的职场生活无疑是悲催的。因为他们基本都错过了“包分配”的好政策,就算学历水平并不低,也只能在民营企业里讨生活,这就失去了父母辈集体生活的优势。那么为什么民营企业里的打工讨生活的他们,就没有父母辈过得好呢?

1. 形同虚设的劳动保障

如果你翻看《劳动法》的话,就会发现它就是一部天真的童话。在民营企业奋斗的70、80后,不仅很少能得到法律规定的假期待遇,甚至连“五险一金”也成了“好工作”的特征。在这种形同虚设的劳动保障体系中,打工人很难过上幸福的生活。

2. 缺乏深度的产业体系

从实际角度出发,现在的确有很多民营企业的待遇已经超过了“铁饭碗”,比如华为工程师的月薪就可以甩正式单位几条街。但是中国毕竟很少有华为这样的企业,大多数的民企都只是从事低端产业,缺乏深度的中国制造,很难让打工人找到称心如意的好工作。

三、精心设计的金融压榨

俗话说“事有一利必有一弊”,金融系统在给70、80后提供资金支持的时候,也成了压榨他们的一股势力。虽然说“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可金融压榨却是一个精心设计的局。

首先,操纵资产价格是金融系统常用的手段。按理说,包括房子在内的大多数资产的价格都是由市场供求决定的,但是金融家却能用贷款操纵资产价格。

就拿房价来说,金融系统先是打着遏制房价炒作的旗号,突然停止了向房企放贷,这就让房价进入了下跌通道,有些楼盘因此还遇到了烂尾危机。等到无数房奴都因为地产危机而着急上火的时候,银行就会出面催收房贷。即便是业主断供,那他也会背上终身偿还的义务。

另外,制造违约也很常见。为了保护自己的征信记录,人们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逾期的,可金融家却有的是手段让你违约。在疫情期间很多网友就发现,自己的贷款额度突然被降低甚至冻结了,这让那些有“借新还旧”习惯的人遇到了逾期危机,而金融家就可以趁机赚一笔违约金。

结语

在互联网的大潮里,70、80后成了被遗忘的一群人,有关他们的生活状态很少成为媒体关注的重点。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涌现出了大量的富豪和商业明星,而千千万万的普通人反倒成了“少数派”。在2023年我国全面解封之后,经济复苏已经成了最热的话题,70、80后又将成为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那么,你觉得国家该如何改善70、80后的生活状态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如果喜欢我们的文章,麻烦大家点个关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