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代以来,我们中华民族打过的最伟大的战争之一,那就是抗日战争了,这场战争最大的难点之一,那就是这是一场落后的农业国和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工业国之间的战争,是一场跨时代的战争。
我们国家当时的工业水平极其之差,尤其是我们共产党八路军的队伍,很多战士们在战场上拿的枪支还都是上个世纪洋务运动时造出来“汉阳造”,直接落后了敌人近三十年。
这就导致了我们八路军想要获取一些最新的枪炮装备,那最大的途径就成了战场上去缴获,正所谓“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
但是在战场上,我们八路军所缴获的装备也大多只在枪支,而不包括弹药,甚至如果发现缴获的枪支里有子弹,还会主动把子弹退出来,但这可不是说我们枪支不足子弹富裕,而是我们八路军战士们用鲜血得来的经验。
子弹就是钱
在抗战时期,“硬通货”有很多,黄金白银、大米白糖,甚至烟土鸦片,都是真正值钱的东西,但是对于军队来说,枪支弹药比这些都要“硬”,不仅是枪支弹药在乱世中就意味着活下去的希望,更是因为这些东西也是真的贵。
在抗战前后期,枪支的价格都有波动,但是按照平均价格大概估算一下的话,一把普通的“三八式”、“中正式”步枪的价格在十个大洋左右。
这个价格绝对不算是便宜了,而和子弹的价格比起来,枪支的价格则是合理了很多,因为根据平均价格估算一下的话,一个大洋仅能买十颗子弹,而且还是最简单的可以多次复装的手枪子弹。
如果是机枪或者机关枪的子弹,那么价格则更为离谱,原版原装的子弹,一个大洋一颗,可以复装两次的复装子弹,一个大洋三颗,谢绝还价。
这里的复装,就是说可以把打完了的弹壳拾起来再次回收加工,又成了一颗可以使用的“二手子弹”。
这样说或许大家不能有个很直观的感受,那么我们就来对比一下。
在抗战时期,一户普通的农民之家一年辛苦收入最多也不会超过十块大洋,一个工人天天早出晚归地“996”,一个月也不过四五块大洋的工资,而我们普通八路军战士们一个月的补贴加工资合起来也不过一块大洋,就算团长级别也不过四块大洋。
也就是说一个普通战士一个月的收入只能买三颗“二手”机枪子弹,攒下来十个月的收入才能买一把步枪,一个团长一个月的收入也不过一百来颗“二手子弹”,普通人家那就更不要说了,当时一块大洋能买二十斤面粉,能买十斤糖,这么算一颗子弹就能够普通人家活两三天。
子弹的定价如此之高,主要还是因为其材质主要就是铜制作的,而当时除了大洋是用白银制作的,其余一些“小蹦子”,还是用铜制作的,也就是说子弹本身就是钱,回炉重铸一下就能花出去。
而且这样的子弹,还要求极高的铸造工艺,可以说一颗小小的子弹,就已经代表了当时世界上极高的工艺水平了,这样的工业品,我们八路军的“土兵工厂”绝对是很难造出来的。
每个月配给战士们的子弹都非常少,甚至有的战士只有在战争开始之前才能领到三发子弹,平时训练的话,都只是端着枪练个“假把式”,只有一些真正天赋异禀的神枪手,才会被特批子弹进行射击训练。
这样珍贵的子弹,为什么在战斗结束后打扫战场时还会被弃之如敝履呢?
狠毒的诡计
其实一开始,我们八路军战士也是绝对不会放过战场上任何一点资源的,从枪支弹药到衣服鞋帽,只要能利用的都会被回收回来,因为我们的部队确实穷。
别说很多拉起来不被蒋介石承认、没有战斗序列的“土队伍”了,就算国民政府记录在册的“正规军”,想保质保量地得到补给都是一个老大难,怎么还会嫌弃战场上的东西呢。
但是在子弹拿回来后,我们的战士很快就发现了第一个问题,这个子弹根本用不了啊。
当时日军使用的大多是“三八式”步枪,也就是我们经常在抗战影视剧中所听到的“三八大盖”,是用的6.5毫米口径步枪子弹。
但是我国军队,无论是国民党军队使用的“中正式”步枪,还是我们八路军大多使用的“汉阳造八八式”步枪,用的都是7.92×57mm步枪子弹,区别不过在“中正式”是尖头子弹,“八八式”是圆头子弹。
也就是说日军的子弹比我们的小了一圈,这当然无法使用了。
但是如果说仅仅是因为子弹小了一圈,这也还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毕竟我们不仅可以缴获子弹,我们也可以缴获枪啊,子弹不适用我们的枪,我们直接用日军的“三八大盖”不就完了,不照样打鬼子吗?
可这么一打,一个更严重的问题就出现了,日军狡猾狠毒的心思就在这里暴露无遗。
我们都知道,枪是非常危险的杀人武器,危险的不仅是它的杀伤力,更是它的“反复无常”,在那个枪支五花八门的年代,谁也不知道自己手里的枪会不会一不小心磕了一下就直接走火,更无法断定枪里的子弹会不会突然炸膛。
没错,一扣扳机枪支突然炸膛,就是因为枪里的子弹有问题,更可怕的是这种问题是可以人为控制的。
一般来说,子弹里面的火药不管是填充的不够或者是填充的太满,都容易出现炸膛的问题。
装弹太少,甚至是根本没有装火药的子弹,在扣动扳机后撞针撞击底火,但因为没有火药,所以子弹根本不会被击发,而是会卡在枪管里,此时如果再次扣动扳机的话,那就会直接炸膛。
而装药太多的子弹就更不用说了,一扣扳机直接炸膛。
这就是日军的诡计!
他们会故意制作有问题的子弹,然后把子弹扔在战场上,让我们的士兵捡走使用,以此来兵不血刃地对我军造成极大的损害!
这种有问题的子弹,一旦炸膛那对我们的战士造成的伤害无疑是可怕的,尤其是步枪,因为步枪射击时战士们都是手端着枪射击的,还需要去看准星瞄准,半张脸都贴在了枪栓附近,一旦炸膛那么轻则残疾毁容,重则当场牺牲。
这样的轨迹,一开始还并没有被我们发现,因为枪支炸膛这种事情以前也发生过,但是随着这种“意外”发生的越来越频繁,还大多都是集中在了使用日军“三八大盖”的战士身上,我们军队才发现了问题不对,很快就形成了一个共识,战场上日军扔下的子弹不能捡,捡了也不能当场使用。
鲜血终不白流
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但敌人哪会这么好心呢?尤其是信奉法西斯,丧心病狂的日寇,他们定然是想尽了办法来杀害我们的有生力量,而我们八路军战士们就是在这等力量极度悬殊的情况下苦苦坚持,也因为手中缺乏枪支弹药而牺牲了很多优秀的战士。
1940年11月,我们八路军胶东湾抗联三纵五支队在山东掖县尧沟和日军第十师团第五混成旅爆发激战,武工队队长刘敏率领战士们拼死抵抗敌人们的疯狂进攻,战斗途中发现子弹即将用尽,连忙让自己的警卫员去拿子弹。
没办法,战斗来的太突然了,子弹都还存放在固定地方,毕竟是如此重要的军资。
但可惜的是警卫员在拿了子弹回来的路上,被流弹击中,倒地牺牲了,而刘敏也没能等来子弹,最终弹尽粮绝的刘敏面对围了上来的敌人没有丝毫惧色,对汉奸翻译“招降”的喊话更是嗤之以鼻,直接挥起大刀带领仅剩的战士们发起了最后一轮冲锋,最终壮烈牺牲,年仅十九岁。
这样的事迹在抗日战争中数不胜数,正是有了无数如同刘敏一样的战士们,我们才打赢了这场伟大而惨烈的战争,为此我们也研究出了很多不是办法的办法。
例如在战争开始前,很多战士们都会把玉米秆、高粱秆剪成和子弹差不多长短的小截塞进随身的子弹袋里,甚至直接把小石子塞进子弹袋里,这样让敌人一看我们的子弹袋都是沉甸甸的,直接和敌人玩“空城计”。
并且我们八路军最擅长的“伏击战”,经常是埋伏在鬼子的必经之路两侧,开战后直接打空自己枪里所有的子弹——三发,然后就和鬼子们拼刺刀,直接打白刃战。
我们没子弹了,那就把战斗拉到冷兵器的时代,大家一起拼刺刀。
但其实这样的战斗方式也是非常危险的,主要就是日军的身体素质在当时要比我们好太多了,毕竟他们的后勤补给要比我们强,营养跟得上,身体素质自然不是问题,但即使如此我们也要上,毕竟和热武器战争比起来,冷兵器战争的差距还是要小的。
这抗战的各种“兵行险着”,说白了还是一种无奈,还是缺少枪支弹药,缺少后勤补给的无奈,如果我军当时有充足的子弹的话,谁会傻傻地去和对手拼刺刀呢?如果我们的枪支弹药足够,有多少牺牲的烈士可以活下来呢?
但时至今日,我们国家早已强大了起来,我们的军工厂已经站在了世界的前列,海、陆、空各式武器彰显国家实力,烈士们的鲜血,终究谱写了盛世中华。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