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24日,四川达州万源市竹峪中学彩旗招展,鼓号震天,原川陕省苏维埃政府主席、被誉为“巴山勇士”的熊国炳塑像落成揭幕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
历史上有许多人生前历经苦难,死后却得以扬名,鲜花与掌声接踵而至。如杜甫,生前贫困交加,空留诗圣美名;罗贯中,破落秀才,《三国演义》成古典名著;蒲松龄,落泊书生,《聊斋志异》盛传万世;曹雪芹,人生遭遇变故,穷困潦倒,《红楼梦》成为永世经典……
这样的人生是不朽的一生,也是悲情的人生。熊国炳的人生经历与历史名人截然不同,命运却有异曲同工之处。
熊国炳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也是悲剧的一生。他从一位战场上叱诧风云的战将,位高权重的苏区领导人,直到兵败祁连山,沦落为一名战俘,最后隐姓埋名,躬耕乡野,晚年贫病交加,悄然而去。
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享太平。很多时候,不能安享太平的将军,除了时局,更多的是因为性格使然。
巴山勇士,忠诚革命
熊国炳(1893-1960),原名熊廷南。他的出生年月是有争议的,有1898、1899、1902等说法。他出生在一个苦得不能再苦的农民家庭。他很小就开始参加重体力劳动,稍大些为了谋生,卖过山货,抬过滑竿,吃尽苦头。
当时的通江县,苛捐杂税、封建地租、高利贷盘剥多如牛毛,正如民谣所说:“军阀梳子梳,豪绅篦子篦,甲长排头刀子剃,收款委员来剥皮。”
熊国炳长到10多岁时,6个弟妹相继出生,无力抚养的父母忍痛割爱将他过继给万源县竹裕乡熊家坪熊邦杰为儿子,从此改名为熊国炳。
熊邦杰一家的生活只能勉强维持温饱,但却把熊国炳送去读书,一年后他自己辍学跟随养父学医,到处挖草药。16岁的时候,在养父母的说媒下,他和太平山赵紫香结为夫妻。
后来,养父在出诊途中不幸溺水亡故,养母不久也撒手人寰。熊国炳夫妇开始遭受族人的无情驱赶,熊国炳无奈离开了熊家坪,迁回熊家湾居住。
由于不堪忍受地方势力的欺压,他搬上太平山与岳父同住。后到天池寨开垦荒山,一家人搬进深山老林,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
历经生活磨砺,饱尝生计辛酸。在一次捕猎中,熊国炳误中他人所设的毒箭,他强忍穿心般的痛苦,咬紧牙关将毒箭拔出,挤出毒血,得以保全性命,还有人说他还独自射杀一头老虎。因此被山里人称为“巴山勇士”。
1932年12月初的一天,一名身穿长衫的客商找到他,说是慕名前来收购山货,一来二往逐渐熟络起来。
这名客商叫刘子才,又名刘涛,是一名红军侦察员,熊国炳在他的引领下走上了革命道路。
红四方面军解放通江洪口后,熊国炳在当地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建立乡村苏维埃政权,并组织游击队配合红军作战,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任。家乡父老推选他担任竹峪乡赤卫军队长和乡苏维埃政府主席。
1933年2月的一天,熊国炳因出色的表现受到张 国 焘的接见,并在他的举荐下入党并全票当选为川陕省苏维埃政府成立,被推选为主席。
同年8月和次年12月连续被选为第二、三届川陕省苏维埃政府主席。一跃成为与张、陈 昌 浩、徐向前、王树声、黄超等首长平起平坐的人。
熊国炳能获得火箭式的提拔,与张的赏识是分不开的,有人说这是张的权术,他喜欢起用熊国炳这样的人,没有什么文化和见识,却有一腔革命热血,也有一些工作能力。熊国炳“人倒老实,但能力太差,形同虚设,好控制。
但有一点却是无法否认的,熊国炳对革命是非常忠诚的。一入革命就要干到底,无论多么艰苦。
工作兢兢业业,作战勇猛异常
熊国炳工作积极,深入群众。参与领导建立、巩固和发展川陕革命根据地,主持发展农业和工业生产,加强根据地各项建设,支援红四方面军进行反"围攻"作战和进攻战役。
他当上川陕省苏维埃主席后,显示出了高超的组织才能和卓越的办事能力,他抓政权建设,实行土地革命,组织地方武装,发展工农业生产,政绩斐然。
熊国炳还带领川陕边人民,全面开展了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根据许多老农的种田经验,熊国炳及时采取措施,调剂耕牛、农具、粮种和劳力,组织起千万支代耕队、割谷队,及时耕耘和收获,使粮食获得了大丰收,保障了苏区军民的粮食供给,受到了时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主席毛主席的热情赞扬:“川陕边区的农业收成良好。”
在肃反工作中,熊国炳签署发布重要文件,力主肃反要实事求是,注意保护革命干部。红四方面军到达广元地区后,为了广泛宣传革命理念,熊国炳把部下余洪远(1955年授予少将衔,后任成都军区副政委)与祝义亭叫来,熬了一个通宵,凑出了一份布告,历数了国民党当局和四川军阀的罪恶,布告长达92句,全是顺口溜,堪称是一件独特珍贵的革命历史文物。
布告的开篇是:“国民狗党真可恨,罪恶多端数不清;苛捐杂税千万种,拉夫派款又抽丁;连年混战二十载,屠杀工农和士兵;城市农村齐破产,全国遍地是饥民;奸污烧杀都占尽,整得干人不聊生。帝国主义大强盗,原是工农大仇人……”结尾是:“同起组织苏维埃,独立自主中国新;豪绅地主齐打倒,封建残余一扫清;全国干人齐努力,最后胜利归我们;帝国主义消灭净,工农百姓享太平。”
熊国炳的出色政绩,让四川“剿匪”总司令刘湘对他恨之入骨,曾悬赏2000块大洋捉拿他。
1935年4月,红四方面军和中共川陕省委、川陕省苏维埃政府等机构完全撤出川陕根据地,川军和地主还乡团卷土重来,整个苏区陷入血雨腥风的白色恐怖之中。
熊国炳尚未成年的长子被还乡团杀害于石磐关,次子被打死在观音岩,妻子赵氏带伤外逃活活饿死;生父熊朝兴、生母邓氏数次遭还乡团吊打致残;弟弟熊廷文受到百般摧残后,逃至深山结宅而居;已出嫁的3个妹妹,均遭还乡团的残酷迫害,流落他乡。
熊国炳心里十分悲痛,但是他化悲痛为力量,振作精神,继续革命,随军长征。由于他对张的飞扬跋扈专断作风十分不满,长征途中受到冷遇排挤。
熊国炳心中甚是苦闷,在此期间,川陕省委妇女部长张庭富深知他对党忠诚,十分钦佩,经常安慰他,逐渐产生了爱恋之情。
后在徐向前的撮合下,两人结为夫妻。在三过草地的艰苦岁月里,熊国炳兢兢业业干好本职工作,对敌斗争十分坚决,为革命做了大量卓越成效的工作,受到了全军将士的高度赞扬。
未洗战甲,又上征鞍
1936年10月下旬,经过艰苦征战,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与红一、二方面军胜利会师,结束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后,组成西路军,西渡黄河作战。
熊国炳奉中央军委之命参加西路军,任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委员。本来以为会稳赢,结果没想到马家军非常强悍,加上有山炮助攻,红军一直处于劣势,牺牲惨重。
西路军与数倍于己的马步芳马家军血战河西走廊,鏖战倪家营,浴血梨园口,最后兵败祁连山。
西路军占景泰、打古浪、过威武、战临泽、攻高台,歼敌25000余人,直到弹尽粮绝。
1937年1月,熊国炳和郑义斋率后勤总部和红九军余部在临泽突围,妻子张庭富下落不明。
西路军余部化整为零后,受到凶残的马家军的围追堵截,大部分官兵血洒荒丘。
据相关史料记载:
熊国炳随西路军右支队行进,随即被蜂拥而至的敌军骑兵包围,右支队被敌人冲散,大部分指战员壮烈牺牲,熊国炳的警卫员中弹长眠疆场。
血战至黄昏,除熊国炳外,部下或阵亡或被俘。熊国炳单枪匹马冲出敌群,刚跑上雪山,后脑被子弹擦伤,战马又被打死,他摔进一个雪坑,脚被冻烂,但他仍以强大的毅力继续爬行。至半夜,巧遇两名打散的战友,他们在崖下烧起一堆火,将熊国炳腿上的冰烤化。
此时,毕占云支队的参谋方震带着一班人寻找部队,与熊国炳相遇。方震留下5名战士搀扶熊国炳继续追赶部队。
在一座雪山脚下,他们又碰上数十名马家军骑兵,熊国炳被俘。马家军将他拖到裕固族人的毡篷里拷打审问。熊国炳只承认自己是红军的伙夫,什么也不知道。敌人见他穿戴破烂,双脚被冻坏,估计不是什么大官,就把他关在裕固族头人的帐篷里,后被头人悄悄放行。
后来,能国炳养好了伤,来到了甘肃酒泉。酒泉城里马家军部队三个一群,五个一伙,荷枪实弹到处抓人。每天都有红军惨遭杀害。马家队伍把徐向前、陈昌浩、熊国炳等列为“赤匪首犯”,发通缉、登告示,悬赏1200块大洋活捉,以600元买他们的人头。
西路军的失败,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其中就包括熊国炳。熊国炳死里逃生后,沿路乞讨,顺着祁连山西行。
在酒泉屯升乡九家窑被一名张姓老汉治好冻伤,他为了不连累老汉,继续前行到达酒泉城。
在酒泉,他白天到一家酱园铺当帮工,晚上栖身一所道观。道观的道士曾劝他出家,他却不肯放弃自己的信仰。
为了不引起搜捕敌人的注意,他改名张炳南,并和一个带着三个孩子的寡妇白玉生结了婚。
从此,两人相依为命,辗转多地,艰难求生,最终,一家在酒泉,靠卖火油、摆干果摊为业。
革命胜利,甘当农民
1949年10月酒泉解放,当解放大军开进城里时,已经两鬓花白的熊国炳挤在欢迎的人群里,禁不住热泪盈眶。
1951年1951年9月,人民政府调查流散的红军和苏维埃人员,熊国炳在调查表上填写了自己的真实姓名和过去的职务。他得到了政府50块银元和4石小麦作为一次性补贴,并被安排了一份勤杂工的工作。
1952年,河西走廊开始土地改革,熊国炳投身到此项工作中,他的工作能力让年轻的工作队员感到十分惊讶。
人们只知道他是一名西路军老战士,没人知道他曾经是领导过600多万人口的川陕省苏维埃主席。
此项工作结束后,熊国炳没有归队,自愿一个普通农民的身份在酒泉黄草乡泉湖村落户。
1958年,熊国炳家生活已经很困难,他叶落归根,熊国炳带着一家老小回到了故乡万源县,但由于老伴水土不服,两年后他举家来到了酒泉黄草乡泉湖村。
当地老乡并不知道这位老人就是熊国炳,只知道他的老家在四川,是1937年西路军失败后流落在酒泉的老红军,常为人们排忧解难。后来有些人慢慢知道了一些他的身份,看他一家人生活实在太困难,就给他出主意说:
“四方面军还有几个人在上面嘛,徐向前、李先念、王树声、周纯全、许世友他们都健在,还有当时在你手下当科长的秦基伟,你为啥不去北京找找他们?”
熊国炳是这样回答的:
“这事想过,想开了,也就算了。老弟你想想,当年和我们一起长征的弟兄,死了多少?特别是我作为西路军的一个领导成员,对西路军的全军覆没也有责任,我怎能厚着脸皮去找政府的麻烦?再说,我脱离革命已经这么多年,岁数大了,身体也不好,去北京找他们,不是让他们为难么?就算得到政府承认,也只是给国家添个包袱,好在全国都已经解放了,我们入党时的奋斗目标已经实现了,就是死,也能闭眼睛了。”
1960年,我国遭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那年河西走廊的冬天格外寒冷,塞外风雪吞噬着酒泉。
熊国炳不忍全家忍饥挨饿,硬着头皮找到当地说出自己身份,希望能因此得到些许救济,没想到工作人员将他推了出去,并挖苦说:“你这么大的官,怎么不到北京去?”
当日,寒风刺骨,滴水成冰。被推出门的熊国炳,没走几步,就蜷卧在泉湖公园门外,眉须上冻满霜雪,奄奄一息……
当年10月,饥饿,疾病和战争时留下的伤痛复发,全身浮肿的他在痛苦中去世。这位隐姓埋名20多年的红军高级将领,终于闭上了眼睛,享年60多岁……
而幸存的徐向前、陈明义等战友们直到20多年后,才得知熊国炳的不幸遭遇。
1986年5月,酒泉地区数位同志为撰写酒泉市西路军老战士小传而查阅历史档案时,发现一个叫“张炳南”的西路军老战士就是大名鼎鼎的熊国炳,这才让这位谜一样消失的红军将领浮出水面。
结语
有人评价熊国炳时说:“一个从前那么坚强,对革命那么忠诚,工作中那么有能力的红军高级领导人,却在西路军溃败后,人生陡然来了一个急转弯,变得那么的消沉,只求谋生,不求复出,这太让人费解了。”
但更有人给了他十分中肯的评价:“……更为可贵的是,他在解放后甘当农民,自强不息,没有向组织提出过任何特殊要求,其意志,如青松翠柏坚韧不拔;其人格,如白璧雪莲纯洁无瑕。”
历史无言,精神不朽。熊国炳为新中国解放做出了不朽的奉献,他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祖国和人民,他这种大公无私、淡薄名利、不求回报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发扬和铭记!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