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国有双一流建设大学42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95所,一共137所双一流大学,它们是国内高校中的佼佼者。


2020年多所“双一流"大学在全国各地征集志愿,那些代表中国高校最高水平的 “双一流"高校低调而沉默地在各地承受着断档带来的录不满后果。

近年来高考录取断档,有进入常态化的迹象。也就是说,在每年的高考录取期间,不止是普通本科高校137所 “双 一流"高校同样也要体验过山车式的断档。志愿征集已经实施十余年了,全国各地每年高考录取期间都会有高校参与志愿征集。

连北京志愿征集都会出现 “双一流"大学 ,遑论京外地区了。不管是普通批次还是提前批次,全国各地只要有征集志愿的录取程序,就会出现 “双一流"大学的身影,而且一些专业也并非冷门专业。

2021年河南考生人数达到125万,本以为双一流高校在考生众多的河南会很受追捧,招生名额紧张,没想到双一流高校在河南出现“遇冷”的情况。

在河南提前批国家的专项计划招录中,有100多所没有招满的高校中,双一流高校有70多所,上海中医药大学征集志愿占比是最高的,达到了5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像浙大、人大和武大等多所双一流名校占比都偏低,山东大学也算偏高的了,占比达到了41.67%,有10个缺额,天津医科大学缺额还算比较少的,只有1个缺额。中南大学计划招理科考生70人,缺额17人,文科考生计划招8人,吉林大学计划招理科考生74人,缺额有14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像合肥工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华中农业大学和东北林业大学等高校的缺额也都在10多人以上。而河南省内的本土高校郑州大学也是没有招满,而且缺额人数还是最多的,达到了24人,郑州大学身为本土高校自然是偏向省内的考生们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这种已经进入常态化的断档现象 ,137所“双一流"高校 没有哪所高校能置事外。这种生源不满是全面的。

高考志愿模式改革、当年的计划投放、报考人数、高考试卷的难易度、某分数段位的人数、宣传的政策、志愿填报的方式等诸多因素,都会导致断档。断档既伤害了高分考生,也伤害了“双一流"高校,对高考录取甚至全社会产生不良影响。

从这一点来看,北京的模式值得借鉴。北京多年没有出现大范围断档现象,这和北京实施的高考录取政策有必然关系。

考得好和报得好对于考生都是重要的,只有把考取的分数充分利用,报考最合适的高校才不会浪费分数,如果考得分数还不错,而没有报考到还不错的高校,那还是很遗憾的。

最后我们再强调一下,在两种高考模式衔接之际,以专业为导向的模式,对志愿填报会产生普遍的影响,尤其是按专业投档,高校一些专业势必会发生线上生源不足的现象。(以上内容来自《新高考100问》,郑超著,四川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