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最初的白色到青色,再到色斑釉,每一种颜色的发展都呈现着中国瓷器文化的深刻变化。色斑在陶瓷上的出现意在打破传统的平衡,单一色泽的陶瓷在某时刻会让人略感疲惫。追求色泽变化,尤其是自然的色泽变化就会自觉不自觉地成为工匠们的愿望,当其愿望最终实现,原来陶瓷可以具有另一类审美。

元 龙泉铁锈斑玉壶春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元 龙泉铁锈斑玉壶春瓶

—色斑釉的出现及特点—

中国陶瓷史上,用斑块做纹饰的瓷器出现过多次,每次都是后劲不足。

比如两晋时期越窑里的青釉点彩,唐代长沙窑里的釉下彩绘、唐三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代的影青点褐斑,元代的钧窑紫斑、龙泉窑的飞青瓷,还有清代的虎皮三彩等等,流行的时间都不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左一 元 龙泉窑“飞青瓷”褐斑蒜头瓶一对

左二 北宋 黑釉褐斑罐 英国大英博物馆藏)

右一 北宋晚期/金早期 钧窑天青釉红斑玉壶春瓶

右二 清康熙 虎皮三彩撇口碗 故宫博物院藏

唐以前,陶瓷不见标准意义的色斑作品,仅见点彩,入唐后色斑作品大增,统称为“花瓷”

宋金磁州窑在黑釉之上以大片色斑装饰,称为“铁锈斑”;钧窑的民窑系统亦出现大量色斑作品。

北宋 黑釉铁锈斑瓶 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宋 黑釉铁锈斑瓶 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藏

元代龙泉窑发明以褐斑装饰青瓷,日本称为“飞青”

清代康熙时期的“虎皮三彩”、乾隆时期的“桃花洞”,均为创新品种。

清乾隆 桃花洞釉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乾隆 桃花洞釉瓶

桃花洞【桃花洞】创烧于清乾隆时期,瓷器外壁以吹釉法施黄、蓝、绿、白、粉红釉,色调柔和。色块形状不规则,对比鲜明,具晕染效果,极富装饰特色。这类釉色被称为“桃花洞”釉,为乾隆朝特有的瓷器品种,是在盛世时期艺术上一种新的探索下所产生器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像是浩渺宇宙中的一个炫丽的星球)

此外,从乾隆首次创烧之后,道光同治,甚至晚清民国也多有仿制,型制虽多有创新,但是釉面难以达到乾隆巅峰之作,无法相提并论媲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家强盛的时候,眼界比较宽,审美也比较宽,能看到色斑的作品,虎皮三彩等都是创新品种,这绝不是偶然,而是一种心胸。

—“色斑”的发展与变化—

带有西域色彩的“唐色斑”

唐代起,当西域的拍鼓拍响了迷人的节奏之时,花釉悄然登场,在梦幻般的旋律中增加了梦幻般的色彩。

这种斑驳陆离的釉色,传达着说不清道不明的美学特质,让古人知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不再囿于一种传统的思维模式,开放思想,探索新路。

作为陶瓷美学中的独树一帜,色斑给社会以启迪。其中,唐色斑作品首推拍鼓。

唐 黑釉蓝斑拍鼓 故宫博物院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 黑釉蓝斑拍鼓 故宫博物院藏

故宫博物院的唐黑釉蓝斑拍鼓,早年就被定为国宝,可见其受重视程度。此鼓长近60厘米,鼓身起弦纹七道,中间细两头粗,粗细比例悬殊,黑色器身不严谨、不规则的装饰有状如巴掌大的色斑,明亮抢眼,异域风采明确。

宋代磁州窑风行铁锈斑装饰

宋代陶瓷装饰百花齐放,民窑八大窑系南北均衡,南北方相同的美学追求中微妙的差异。民间宋瓷总体上的追求呈世俗态势,崇尚艳俗的普遍审美。

只有一点例外,在宋磁州窑风行的华北地区,有一类瓷器以很个别的审美情趣,小幅沿袭了唐花瓷的风格,这就是铁锈斑。

金代 黑釉褐斑梅瓶 观复博物馆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代 黑釉褐斑梅瓶 观复博物馆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铁锈斑装饰有别于宋代主流的具象手法,完全一幅抽象绘画。这类作品分两类,一类色斑呈无规律分布,一类则呈有规律分布。

在铁锈花装饰中有一类常见的碗,其铁锈花装饰一般五瓣呈现,宛如盛开的花朵。这种碗民间有一极俗的称谓,叫“狗舔碗”

主要是其色斑上宽下窄,如舌舔状,故有如此形象的俗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代 黑釉铁锈斑碗 山西平朔考古队藏)

元朝“色斑釉”遇冷而钧窑大兴

在元朝的时候,龙泉青瓷中点过褐斑(日本称飞青),日本捧它为国宝,我们国内大博物馆里面没有多少馆藏产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元 龙泉窑“飞青瓷”褐斑环耳瓶

元 龙泉窑“飞青瓷”褐斑环耳瓶

元 龙泉窑“飞青瓷”褐斑玉壶春瓶

龙泉窑自北宋至南宋至元一直生产青瓷,品种保守,所寻求的变化只在釉色上追求,大体上沿着釉色深、浅、深的路子行进。

北宋时期老绿,南宋时期嫩青(梅子青、粉青等),元以后又回归老绿,凝重沉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龙泉双魚洗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元 龙泉窑拱花大瓶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龙泉青瓷的色泽变化,反映了时代潮流的轮回规律,小至青瓷这一具体事项仍不违背社会规律。

入元以后,钧窑在北方大兴。原因是钧窑的乳浊釉遮盖能力极强,对胎土要求不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宋 钧窑「三潭映月」 盘 观复博物馆藏

加之玫瑰红色赏心悦目的色斑,处处相同又处处不同,让人充满好奇。

过去曾很长一段时间错误地认为,钧窑是入窑一色,出窑万彩;钧窑乃窑变艺术而不可控制。但细观钧窑,这一说法无法成立。几乎所有钧窑带色斑作品都可以清晰看出其红色呈现时的笔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左 元代 青白釉褐彩荷叶形盖罐一对 首都博物馆藏)

右 元代 釉里红玉壶春瓶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明朝色斑作品没落直至清朝恢复并创新

明朝整个一朝代,未见色斑作品再占有一席之地。但近年景德镇珠山也有发现明代官窑遗址出土一件红斑大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永乐 内红釉外釉里红点彩纹碗

康熙一朝恢复、创新的品种最多,虎皮三彩算是创新。

虎皮三彩是素三彩的变种, 它将素三彩的一贯陪衬地位升至主角,让黄绿紫三色尽情展现,让没有规律形成规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康熙 虎皮三彩撇口碗 故宫博物院藏

这种斑状三彩被誉为虎皮三彩,名称取其意并非取其形。

ps:想要了解更多古玩行业新知识、新资讯,关注“域鉴公众号”或下载“域鉴APP”,俯仰古今 共鉴时代藏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