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电梯穿越天际、地球行星发动机气势恢弘、月球发动机想象力十足、数字生命活跃于数字世界、人工智能处理器怒刷存在感……今年春节期间,中国原创科幻电影《流浪地球2》热映,令观众深刻感受到中国科幻的非凡魅力。

地球,为什么要流浪?

电影中,科学家们发现太阳正急速衰老、持续膨胀,数百年内将吞噬包括地球在内的整个太阳系。

面临末日灾难与生命存续的双重挑战,人类提出多个自救方案。其中,以主张向外太空移民的“移山计划”和主张将人类意识数字化的“数字生命计划”为主要流派。

为确保更多人存活下来,“移山计划”被最终选定。该计划将建造万台行星发动机,驱使地球离开太阳系;同时建造三台卫星发动机,放逐月球,保障地球摆脱月球引力,顺利启程。

侵袭系统,制造危机

电影开头,随着“移山计划”的开展,其实施难度和高昂的成本,对全球各方利益影响加剧。尤其当太空电梯建成,大量地球资源被调动到月球建设发动机后,人们的分歧逐渐加大。

反对“移山计划”的声音中,又以“数字生命计划”支持者的“嗓门”最高。他们希望在数字空间得到永生,却没有想到一旦人类全部转入虚拟世界,那么地球文明将会终止在虚拟时代。

2044年,当各国政府禁止数字生命相关研究后,该计划支持者侵入太空电梯基地系统服务器。

在其操纵下,基地数以万计的无人机瞬间“反水”,蜂拥而出,向太空电梯基地发动了大规模攻击。

此后,在一系列攻击下,处在9万公里高度的方舟空间站因爆炸坠落地球,并引起连锁爆炸反应导致整个太空电梯基地被摧毁。

这次太空电梯危机,虽然延缓了“移山计划”的工作部署,但经过艰难争取,该计划最终得到了绝大多数政府和人民的支持,正式更名为“流浪地球计划”。

地球流浪的旅程,从此被提上日程。

网络安全,面临挑战

走出影院,不少观众表示,影片中“硬核场面”虽然比比皆是,但对太空电梯危机的印象极为深刻。尤其是黑客侵入基地系统服务器,操纵无人机在基地疯狂“反杀”的情节,着实让人不寒而栗。

这样的场景,在现实中有可能发生吗?

事实上,在真实世界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依赖与日俱增,也使其面临着极大的网络安全危机。

攻击目标对象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日渐成为当前各类组织获取非法经济利益、宣扬政治主张的重要手段。

2021年,美国最大燃油管道公司被黑客勒索,导致美国东海岸能源供应出现问题;2022年我国第七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期间,有关部门发布消息:有境外间谍情报机关调集强力网络攻击力量,使用全球多地网络资源和先进网络武器,妄图实现对我国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战略控制的目的……

与此同时,人工智能应用“遍地开花”,也使现有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防护体系面临挑战。

例如,电影中“数字生命计划”支持者侵入基地系统服务器后,之所以能够“指使”无人机对基地进行“六亲不认”的大规模袭击,造成惨重损失,就是因为无人机具备了智能精准识别、追踪攻击目标的功能。

国之重器,全力保护

从全球来看,加强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这一国之重器的安全保护,已成为近些年各国政府网络安全工作的关注焦点。

例如,信息化发展水平最高的美国,很早就认识到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的重要性,于1996年7月发布第13010号行政命令《关键基础设施保护》,后又陆续出台了相关标准规范;此后,欧盟、俄罗斯、日本、澳大利亚等也相继通过立法明确各自国内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的措施、方法以及组织管理体系等。

而我国则于1996年开始实行网络和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制度。2021年颁布施行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从法律层面进一步完善了中国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防护体系。2022年,相关部门又发布了《信息安全技术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要求》,以进一步推动我国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电影中展现的太空电梯危机,从另一个角度启示我们,不论是在现实世界还是科幻世界,“发展与安全”始终是永恒的话题。

还是那句话,“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如今,数字技术的进步日新月异,维护网络安全也要做到与时俱进。只有在国家、社会、行业的共同努力下,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多措并举,才能让网络安全成为数字社会的保障,为国泰民安“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