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无数的仁人志士,舍生取义,投身于抗日战争的熊熊烈火之中。他们用自己的身躯挡住了日寇占领神州的步伐,用自己的意志谱写了一篇篇不朽的史诗。

然而,在民族存亡之秋,在国家生死关头,却有那么一批人,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为了满足自己的骄奢淫逸,不惜出卖个人尊严与民族利益,助纣为虐,甘当汉奸。

他们的罪恶罄竹难书,而他们的声名也将遗臭千古。其中,有位大汉奸给日寇捐40架飞机,曾受天皇接见,日本投降后还不逃跑。

(一)、“抓住机遇”,顺风势起

(一)、“抓住机遇”,顺风势起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社会发生剧烈的动荡。乱世出英雄,很多出身草莽之人借此机会,或摇身一变腰缠万贯,或踏上仕途飞黄腾达。

19岁的张本政,也有一个功成名就的美梦。他整日流落在旅顺的街头巷尾,尽管毫无成就,可练就了一身处理人情世故的本事。

在待人接物方面,张本政总是能处理得非常妥帖。他知道见什么人,就说什么话;也知道如何将那些贵人们哄得团团转。

张本政相信,只要自己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在这风口上腾空而起。

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结识了日本特务高桥腾兵卫,张本政顿时觉得自己来了机会。

他使出浑身解数,竭尽所能地讨好高桥

此时的张本政背弃了家国信念,也忘记了日本人在登陆旅顺之际,挥舞着屠刀对中国人连砍了四天三夜。

他的脑海中只有一个想法,就是不顾一切地往上爬。

高桥对于能说会道的张本政也颇为看好,直接让他到自己的酒馆当杂役。

这可给了张本政发挥的空间,即使他只是一个杂役,却总能游刃有余地游走在高桥和客人之间。

久而久之,高桥对张本政变得愈发信任,甚至将账房大权都交给了他。

张本政知道,高桥在日本军政两界手眼通天,何况,日本刚刚赢下了甲午战争,势头正盛,只要与高桥交好,飞黄腾达指日可待。

当然,当汉奸是必须要付出代价的

俄罗斯帝国、德意志帝国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眼见着日本独吞辽东半岛,向日本施压,逼迫其从旅顺和大连撤军。

而清廷也趁此机会威风了一把,直接将那些汉奸全部列成了名单,展开通缉抓捕。

一心攀附高桥、攀附日本的张本政,自然在名单之列。

为了帮张本政逃脱制裁,也为了给自己寻得个左膀右臂,已经涉足于海事贸易的高桥,直接将张本政从辽宁带到了山东,让他协助自己经营海上运输事业。

在此期间,高桥带着张本政结识了当地的很多日本高层

而张本政每次见到他们都是卑躬屈膝,一脸谄媚。

那些日本人眼见着张本政如此的顺从,慢慢对他放松了戒备,而张本政也是混得愈发如鱼得水。

在张本政看来,这是积攒人脉的大好机会,他必须牢牢把握,日后才能一步登天。

(二)、数典忘祖,卖国求荣

(二)、数典忘祖,卖国求荣

或许在张本政的心里,中国人与日本人哪个能带给他奢靡的生活,哪个就是“好人”。

他根本不在乎自己中国人的身份,只想着如何巴结日本人,如何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支持。

张本政借着高桥的力量混得风生水起,他也靠着日本的庇护,慢慢地积攒了一些财富。

八国联军侵华后,日本蓄势待发,继续染指中国

狐假虎威的张本政拿出积蓄从日本租了两艘船,又靠着关系承接了一些日本军部的货物贸易。

挂着“烟台政记轮船公司”旗号的船舶,在威海、烟台、龙口、天津、营口、大连、旅顺各地畅通无阻,令他赚得盆满钵满。

彼时,日本与俄罗斯就中国东北的瓜分事宜闹得不可开交。

几经谈判无果后,直接在中国东北爆发了战争。

身为一个中国人,看着自己的家园成了外国的角斗场,张本政非但没有痛心疾首,反而笑逐颜开。

因为,他嗅到了金钱的滋味。

日本相对于俄国而言,最大的优势在于补给方便。

俄国的补给最近也要从远东地区送来,这一路冰天雪地,十面埋伏,粮草物资难以按时抵达。

日本则可以通过水路,从其本土或者它在山东的租借,筹集物资。

烟台与威海,同旅顺仅一湾海峡之隔,朝发夕至。

因此,日本人只要筹备好所需的物资,接着再找到足够的船只用以运输即可。

张本政作为轮船运输方,又与日本高层结交多时,他自然而然地成了日本军队的“合作伙伴”。

张本政满载着兵器与粮草,昼夜不息地行驶在太平洋上,往返于辽宁和山东之间。

日本人对张本政这次的表现颇为满意,也为他们更深层次的合作埋下了伏笔。

日俄战争期间,既有像张本政这样投靠日本人的汉奸,也有很多投靠于俄国人的汉奸。

张德禄,就是其中之一。

日本以胜利者的姿态,对张德禄等人发起了通缉。

此时,张本政觉察到时机成熟,趁势以低于市场价数十倍的价格,收购了张德禄旗下的轮船。

公司规模扩张以后,日本对他也是越发看重,不论运输什么东西都会先想到张本政。

而张本政也在短短十年时间,从两艘轮船的小船主,变成了拥有二十一艘巨轮的“企业家”。

而这一切,都是他靠着出卖尊严换来的。

对待日本,张本政一直是“感恩戴德”的态度。

于他而言,没有日本就没有自己的今天。

张本政在招收船员时,会优先选用日本籍水手,并且给他们开出极高的报酬,同时也会允许日本高层的家人入自己公司的股。

张本政将自己的利益与日本牢牢地绑在了一起,靠着日本人的荫蔽,在大连、青岛、龙口、天津、上海、香港、广州都出现了“政记轮船”的分公司。

张本政的事业也是越做越大,拥有轮船30余艘,总排水量足足有5万多吨;他还染指了银行、金属以及电灯和粮油等多个产业。

(三)、遭受处决,罪有应得

(三)、遭受处决,罪有应得

张本政在辽宁与山东共计开了六家银行,这些银行总是先以高利率来吸引储蓄,等到百姓过来提款时,再以“工作人员疏忽”等借口推辞。

一旦有人准备闹事,张本政就联系当地的日本人,或请日本军队出兵镇压,或请日本浪人大肆砍杀。

待到人们都看清了张本政开银行的本质后,都不愿将血汗钱再填进这个无底洞里。

于是,张本政又和日本人勾结,让他们强迫百姓,威逼利诱得令其将钱存入张本政开设的银行。

而张本政搜刮的这些民脂民膏,又都流向了哪里呢?

有一部分用于了他自己的挥霍,张本政骄奢淫逸,拿着老百姓的血汗钱,盖起了一座有一座碧瓦朱甍,雕梁画栋的高楼大厦,专门供自己享用。

而且,他还包养了很多情人,整日花天酒地,纸醉金迷。

还有一部分,则直接给了日本军队。

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的卢沟桥事变,揭开了全面抗战的序幕。

此时的张本政并未如其他国人一样焦虑、无助,他有的,只是兴奋。

当他得知这个消息以后,直接开了一瓶香槟欢欣鼓舞,仿佛是中了头彩一般。

因为对张本政来说,一旦日本占领了中国全境,那么他的事业必定会更上一层楼。

在民族危难关头,张本政看到的不是家国命运的走向,而是个人的得失。

当日本提出要“三个月占领中国”后,张本政更是高兴到无法自已。

他马上开始筹备资金,并邀请了大量的企业主,和自己一道,为日本筹款。

自1937年到1945年间,张本政共计为日本捐款74万元。

他居然用中国百姓的血泪,去奉献给日本人的屠刀。

当太平洋海战爆发之后,日美两国的空军不断地进行角逐。

此时的日本有些招架不住,张本政一掷千金,这次直接给日本送了40架战斗机

此举令他在日本名声大噪,日本方面的褒奖纷至沓来。

就连天皇裕仁都听说了此事,连忙把远在中国的张本政召去会面。

在去往日本的路上,张本政春风得意,站在甲板上俯视海水起伏,大有指点江山之意。

见到天皇后,张本政极尽谄媚之词,张口闭口“大日本帝国万岁”,将他的小人做派展现得淋漓尽致。

日本那位天皇还比较吃张本政这一套,数次邀请他前往东京,还赐予了他“五等勋位瑞宝章”和金牌。

好在好景不长,随着原子弹在日本本土的爆炸,张本政也迎来了人生的低谷。

当裕仁在全世界面前宣布战败投降的消息时,张本政选择了逃避,他不愿意相信日本会战败,只认为这是权宜之计。

当日本人“邀请”他“回国”时,张本政选择了拒绝,而是仍然留在了大连,招募了一批汉奸,为日本军国主义“招魂”。

这样的顽固分子,这样的寡廉鲜耻之徒,终于在86岁那年,遭到了应有的枪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