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重要人物的诞生都会伴随着一段离奇的故事传说,多为天生异象寓意此人不同凡响,传说最多的就是神人托梦。

汉高祖刘邦是如此,传说其母亲刘媪一次在河边洗衣物,洗累了便在岸边找了一块稳当的石头,身体倚靠在上面休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能是因为太累了,不一会就睡着了,这一觉不得了,一个离奇的梦便由此产生。

她梦见自己与神灵交合,接着天象异动,电闪雷鸣,总之就是一顿的不可描述,至于刘邦的父亲刘太公,更是亲自现身说法,为了佐证自己儿子的帝王之相,更是亲手扶稳了自己的帽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史记》记载:“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

且不论这个故事有多荒谬或者离奇,至少佐证了古代人对于传奇人物出身的重视,刘邦如此,他的最强对手也是如此。

天命朱雀,降而生羽

西楚霸王项羽的诞生故事也是如此离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说其母亲施氏一晚睡觉时,梦到了一只朱雀飞到她身上,这只雀并不普通,它有着金色的翅膀,以古代人推崇的天命来说,这就是一种天生异象,注定这个孩子不同寻常。

不久她便怀有了一个孩子,项羽由此诞生。

他刚刚出生的时候,从外表就有异于常人的地方,项燕发现他每只的眼睛都有两个瞳仁,便大为惊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历史上,只有“三皇五帝”之一的虞舜以及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出生之时才有重瞳子,如今自己的孙子也拥有重瞳子,定能像已故的伟人那样创造一番不朽的功绩!

除了重瞳子,项羽自小魄力不凡,说话声音洪亮贯耳,体格健壮,孔武有力,臂力惊人,出拳如铁,目光坚定且敏锐。

身高八尺有余,力能扛鼎,尤其是与一众文弱书生站在一起,越发凸显其雄壮魁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力能扛鼎,壮志雄心,堪当第一

自小便有的浑身魄力与豪气是项羽才能与实力的预兆。

普通人家的孩子,若是对功课丝毫不上心,父母必定是劳心费神,甚至不惜棍棒加持也要求他的学习回到正轨上来。

而项羽却不同,他从小便和那些一边背诵着“学而时习之”,一边摇头晃脑的书生们不同。

他对读书习字没有半点热爱,他崇尚那些武功盖世,魄力十足的大将军,认为成为文生,能够做到的实在是有限,男人要在战场上论英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是项羽小时候就是个不省心的孩子,跟随叔叔学文丝毫没有成就,甚至还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度把叔叔项梁气得不行。

但是项羽还是振振有词,认为大丈夫就应该沙场拼杀、建功立业,这至少也算雄心壮志,项梁很是欣赏,于是请了剑术师傅教授项羽剑术。

不想没过多久,项羽对剑术的热情也消失了,对学习剑术也没有丝毫兴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见他一心摆烂,毫无斗志的样子,项梁感到大为光火,说道:“教你读书你不愿意,教你剑术你又不学,比到底要怎么样!”

接下来项羽的一番话不仅让叔叔平息了怒火,甚至还转怒为喜。

项羽说:“一剑杀一人又能如何?我要学万人敌,做战场上的霸王!”

项梁听到这话便大吃一惊,随后面露喜色,心想:小小年纪便气度不凡,不甘沦为不流之辈,孺子可教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项梁便教项羽兵法,这时项羽一改之前的态度,不仅兴趣浓厚,甚至可以说是天赋异禀,一点即通。

然而在仔细研读学习了相关兵法之后,项羽再次撂挑子不干了,他认为,兵法只需要了解关键要旨和策略便好,无需钻研地过于详细透彻。

熟读兵法,反而会将自己的思维困囿于其中,无法摆脱惯性思维的限制,根据战场情况,因地制宜,不断变换策略才是兵家求胜的不变之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几年之后发生的一件事,更是让项梁转变了对项羽的看法,认为这个孩子,将来必成大器。

公元前二百一十年十一月的一天,秦始皇到会稽巡游,场面十分盛大,一同出行的还有嬴政最小的孩子胡亥、丞相李斯以及文武百官。

众多百姓纷纷来到大街上,想要抓住这一次的机会,一睹皇室的风采。

大家怀着好奇和激动的心情,远远观望皇室一行人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样子,眼中流露出惊喜的神色,这时项羽和叔叔项梁也站在人群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区区皇帝也不过如此罢了,若是取而代之,也未尝不可。”

如此大胆的发言一下子就惊动了项梁。

一是担心如此言论若是被谁人听了去,若是传到皇帝的耳中那是大逆不道,以下篡上,项家必遭灭顶之灾,还会被满门抄斩,这样的话怎能如此轻意地说出口呢?

二是对项羽的气魄与雄心又有了新的认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项羽身上有着一股热血的少年气,而这股热血却并不显得无知轻狂,项梁认为这个孩子心怀大志,敢想敢干,将说不定项家重振雄风,东山再起的新希望。

巨鹿,以少胜多,战功第一

以己方五万兵力,打败敌方四十万有生力量,这大概是平常人想也不敢想的功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这样的伟大壮举即便是放在横亘五千年的中华历史洪流中,也是极为显赫耀眼的。

当时项羽做了主帅,由他带领的起义军和秦军进行了一次正面对决。

项羽以骁勇善战闻名天下,即便是再大的难题、再多的敌军,他也有蔑视群雄的胆识与魄力。

正所谓强者制定规则,弱者服从规则,项羽正是这样一位不困囿于教条与规则,在关键时刻能够做到杀伐果断的强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本楚怀王任命项羽作为副将,宋义作为主将前往巨鹿营救赵国国君与水火之中。

因为势力的悬殊,宋玉对此次巨鹿之行不抱有什么希望,认为必败无疑,既然终究是要战死沙场,不如耽于声色,尽情享受。

因此宋义一路表现得过于散漫随便,丝毫不把消灭秦军的任务放在心上,反而饮酒作乐,逍遥快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项羽一看上将军如此这般不堪重用,便一气之下,将他杀死,自己取而代之,领导军队,深入敌军内地,开展厮杀。

秦军那边,既有王离军队在前线作战,又有章邯军队在后面开挖河渠和地道,输送粮食。

而项羽这边的军队,靠着啃野菜维持着体力,早已食不果腹,饿的面黄肌瘦,力量和精气神眼看着一点点消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着这样的颓势,项羽知道必须当即采取措施,持久战不是好的计策,最终士兵只会因为粮草不足纷纷倒下。

面对着人数的巨大悬殊,以及粮草的匮乏。项羽此时在脑海之中酝酿了一个看似“骇人听闻”的决定。

项羽首先派遣两名将军渡过河流,切断秦军运送物资的路线,杜绝了地方故意耗时,打持久战和消耗战的可能性。

若是双方的粮食都处在即将耗竭的状态,那么速战速决,将会是双方都会选择的一条道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紧接着,项羽亲自率领主力军队渡过河流,刚刚渡过了河,项羽就发出了令将士们大跌眼镜、大为吃惊的事情。

相遇命令士兵们将吃饭的缸碗统统砸烂,余粮也只准带3天的,身后的帐篷甚至连渡河的船只,更是要全部焚毁。

置之死地而后生,不给人任何退路,唯一的出路就是冲上前去,将敌人杀个片甲不留,能杀多少杀多少,没有任何退路。

大本营都被自己一把手焚毁了,可真谓“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既然横竖是一死,不如死的轰轰烈烈,死得其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见这两军队伍力量之悬殊,楚军想要突出重围是难于登天,但若是拼尽全力,倒也能搏一搏,有幸搏得一线生机,便能保全性命。

看似不太可能,却也倒是唯一的出路,但是倘若这一线生机也不肯抓住,只能是自寻死路,与战友们落个横尸遍野的凄惨下场了。

更何况骁勇善战的大将军项羽勇闯前头,和我们诸多将士们共同杀敌呢!

五万人的楚军打四十多万人的秦军,平均一人打八人,能有幸加入这场战役,也足以体现赤胆忠心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算是战死又有何妨?既然死的凄惨都不怕了,还会害怕生的壮烈吗?

权衡利弊之后,大家默默咬住了牙关,内心激荡起满腔热血,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人人听从项羽的指挥,誓死也要捍卫起楚军的尊严。

随着项羽一席铿锵有力的话:“战士们,在此地我们没有充足的余粮,打完这场仗,我们去喝酒吃肉。”

对于饱受饥饿的楚军来说,不知这是一种美好的憧憬,急需填饱肚子的极致诱惑,还是壮烈的挽钟,亦或者是不灭的希望,与命运誓死抗争的哀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败秦军,喝酒吃肉这一看似简单质朴的愿望,却成了五万将士们向死而生的希望。

三天之内,誓死也要打败秦军,即使逃不出这生死场,死前也要多杀几颗人头,为身后的兄弟,为效忠的国家,为这场轰轰烈烈的战役!

公元前207年,项羽破釜沉舟,引军北渡,以必死之心,奋勇击破秦军。

从而一举改变了义军与秦军的力量对比,大大加速了秦王朝的覆亡,这样决定性的贡献无疑是足以彪炳千秋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此之外,项羽在彭城之战的杰出表现也是其征战生涯的一大亮点。

三万人的楚军面对着五六十万人的汉军,怎么看也是被碾压的份儿,然而令谁也没有料到的是,竟然是这五六十万大军一朝倾覆,横尸遍野。

汉军主帅骄傲轻敌,士兵多为散兵,没有实际的战斗力,甚至连基本的迎阵杀敌的素质都没有。

巨鹿之战,项羽扬名四海,这乌泱泱一众诸侯兵,一看到楚军的靠近,便只管叛逃,竟是连一点打仗的信心都没有了。

征战的场地要经过泗水和睢水,河流湍急,战况紧迫,汉军士兵人数众多的优势此时反倒成为了劣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少人因此失足落水,倒在了滚滚向前的大江之中,再也没能起来。

同时人口众多,缺乏有效的指挥和调度,许多士兵着急逃逸,便自乱阵脚,挤作一团,踩踏事故也由此爆发。

士兵不是倒在了战场杀敌中,却是倒在了慌不择路地逃逸中。

由此彭城之战,刘邦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惨败。

项羽带领的军队不仅速战速决,更是以劣势兵力进攻刘邦组织的联军,用3万人打崩了刘邦的56万,堪称千古留名的经典战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战役中,项羽甚至活捉了刘邦的父亲和妻子将此二人作为人质。

久经沙场,战绩第一

西楚霸王项羽,从20岁起,便征战四方,留下赫赫威名,其战功称得上第一。

在短短三十多年的人生历程中,他征战大大小小七十多场,几乎百战百胜。

除了公元207年以少胜多的巨鹿之战以外,垓下之战在某种程度上其实也算得上一场成功的突围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项羽带领十万将士,从刘邦以及盟军统领的三十多万军队开展了一场生死卓绝的战争。

最终项羽带领十万将士仅有包括项羽在内的28名轻骑兵成功突围,其余均战死沙场。

我们知道“胜败,乃兵家常事也”,战场上会有成功,自然也免不了失败,更何况垓下之战力量如此之悬殊。

然而项羽在其短暂的一生之中,久经沙场,战则必胜,无论情况有多么危险,他似乎都有扭转乾坤,化危险为安全的绝对实力,这是他的功勋与荣耀。

这样的绝对硬实力,对于普通人来说是望尘莫及,然而对于项羽来说,确实习以为常,他习惯了胜利,习惯了傲视群雄,习惯了做征战沙场的霸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年少得志的他,习惯了面对胜利与荣耀,然而失败的痛楚却是他几乎不曾有过的经历,在最得意的事情上倍感失意,对他来说是致命性的打击。

英雄末路,不是没有生还的希望,他突出了重围,本可以渡过江东,却在心理上彻底的失望了。

他无法接受失败的打击,觉得辜负了期待,“无颜面对江东父老”,便亲自了结了自己的性命。

这是一代英雄对自己超于常人的严格要求,也是无数的荣光带给他心灵的枷锁。留给我们后人的是“可悲、可叹、可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