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任后,拜登开始谈论“中国威胁”,基本上每次出国访问他国领导人,都不可避免地要谈到关于中国的话题。 但他意外地不知道,美国在未来两年可能会反复陷入混乱。 这个结论的出处不是网民的评论,而是美国媒体《纽约时报》。 重复混乱主要是由于以下四个方面。 其一,在美国,基本上关于两种价值观,一种是自由主义,一种是保守主义。 这几年,这两种思想的冲突越来越激烈,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美洲驴像两党。

其二,美国国内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收入不平等,使社会阶层固化更加严重,加速了政治极化的进程。 其三,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 白人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下降,有色人种的比例持续上升,强化了身份政治的概念。 其四,现在的美国大选,由于各政党重新划分,政治版图不断僵化,美国容易分裂,驴党出身的领导人很难在党这样的基础上实施政令,反之亦然。

从两年前的国会山事件,到前段时间的众议院议长选举,现在的美国内部,确实出现了一些结构性的问题,现在的美国两党很难互相妥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民主改革,将来等待美国是一场没完没了的内耗但美国高层政治家们一点也不介意,好像只要能包围中国,美国的内部问题就能解决。

但他们不想想,中美之间的博弈,是中国更难打破包围,还是美国更难包围中国? 当然后者更难。 在军事方面,美国人在亚洲构筑的岛链计划,随着中国海军走向深蓝,已经成了“鸡肋”。 在政治和经济方面,单凭美国自身的力量,肯定无法全面包围中国。 这就是为什么拜登要制定印度战略出来。 那么,美国应该动员多少力量和盟友才能有效地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封锁中国呢?

如果只有3~5个同盟国的话,以美国现在的号召力,那一定能行吧。 但是,人减少又有什么用呢? 如果需要动员二三十多个盟友,短期内美国还不错。 长期来看,同盟国会发动叛乱。 例如,最近两年炒了沸腾的芯片。 最初,美国的许多盟国确实非常合作,限制了对华芯片的出口。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的盟友们会受不了。 其中,例如荷兰。 所以,美国现在说,与其包围中国,保持自己的领导地位,不如及时解决内部矛盾,把内耗的力量用在发展上。 (三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