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逝者已逝,生者如斯

在众多的谋杀案件中,最容易被伪装成自杀的,就是缢死的案件,就是常说的上吊。法医上对于缢吊是自杀和他杀有着比较明确的判定方法,最为明显的判定是颈部有无两次(自杀者第一次绳索断裂,情况较少见)以上的索沟,因他杀时,有可能存在被害者被迷晕等情况,抵抗伤不一定存在,这时需要通过解刨检测是否有中毒情况等其他途径判断。

这是现代法医对于缢吊是自杀还是他杀的最简单的判断描述,属于采用现代科学方法对可能的疑点一一排除的方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法医的鼻祖是南宋时期的宋慈,他在《洗冤集录》中有这样一段描述:

“若真自缢,开掘所缢脚下穴三尺以来,究得火炭方是”。

宋慈(1186年-1249年),为南宋时期著名良吏,宋慈办案注重实地检验。他总结了宋代和以前法医方面的经验,再加上本人四任法官期间检验的心得,于淳祐七年(1247年)撰成《洗冤集录》五卷,于验伤、验尸、血型鉴定、检骨、死伤鉴别、毒物分辨,以及急救法、治服毒药方等,均有记载,是世界上最早的法医学专著,宋慈本人也被中外法医界尊崇为业内鼻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洗冤集录》中多种检验方法与现代医学不谋而合,让人不禁惊叹时隔几百年的古代学者,竟有如此的智慧。但也的确存在一些现代科学无法解释的情况,自缢,就是其中之一。

按照原文理解,如果是上吊自杀的人,如果真是自杀,那么挖开自杀者脚下三尺左右深的地面,一定会找到火炭,如果没有火炭,那就是他杀,也就是说,这里不是第一现场。

这种说法在后期被民间学者解释,为何宋慈会有这种推断。2018年3月23日人民法院报刊登过这样一篇文章《一根绳子里的法医学问》,里面提到:

宋慈验炭的来由是与他的家乡风俗有关。土葬是中国古代最主要的埋葬方式。在农业经济时代,百姓的脑海中深藏着“有土则生,无土则死”的思想。自古流传至今的闽北土葬民俗中,有在墓坑或墓窑中燃烧芝麻杆、篾光等以“暖坑”“焙窑”的习俗,意在营造一方热土,来世可以尽快投生,真正的自缢者不求今世但求来生,也希望自己所缢脚下的那块土地是一片热土,以便尽早投胎转世。于是真正的自缢者在生前先掘一坑,烧些火炭并用泥土掩埋以“暖坑”,随后自缢身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按照学者分析宋慈关于“火炭”的说法可能源于当地习俗,但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却也有类似记录:

‬“时珍曰∶此是缢死人,其下有物如麸炭,即时掘取便得,稍迟则深入矣。不掘则必有再缢之祸。盖人受阴阳二气,合成形体。魂魄聚则生,散则死。死则魂升于天,魄降于地。魄属阴,其精沉沦入地,化为此物;亦犹星陨为石,虎死目光坠地化为白石,人血入地为磷为碧之意也”。

李时珍显然把这种炭称为“人魄”,古人认为人有三魂七魄,身死后三魂升天,七魄则下沉入地,化作焦炭状物质,炭是上吊自杀的人的“魄”降到地底下自然形成的,或许也算是对宋慈验炭的一个补充例证,或者算是生者对于逝者的一种精神寄托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对于自缢,移尸与装缢并不是那么容易。根据新闻报道,已经经过法医检验,胡鑫宇家属也已经申请了异地公安侦查,这是出于对当地警方的不信任,人民网也已经对此事发表评论:“谁都不敢造假”,也的确希望谁都不敢造假,真相只有一个,希望早日大白于天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胡鑫宇,这100多天来,你的父母、家人,以及全国的网友都在找你,想不到最后你却是以这样的方式“回来”,天堂上没有人间疾苦,只有快乐,愿你在天堂一切安好。生命看似很长,很多事, 我们总觉得来日方长,但生命无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PS.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