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里不一”这个成语,很适合用来形容重庆“好色大老虎”——张宗海。
曾是人民好公仆的他,嘴里一直念叨着“心里要时刻装着一双草鞋”,但2004年接受组织调查的时候,他却被查出涉嫌受贿和存在生活作风问题。
人民的好公仆
张宗海出生在1950年,是重庆江津一个贫困农家的孩子。重庆江津身处大山深处,建国初期,这里交通不便,发展落后,甚至还时常有土匪活跃,百姓的生活极度困苦。
张宗海就是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又亲眼见证家乡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不断迎来新的发展,也因此,他在渴望走出大山、见到大海的同时,也对家乡留有期待,更对党和政府抱有好感。
20世纪60年代末,张宗海顺利进入重庆江津师范学校,但1973年毕业后,尽管得到了教师工作,他也没有长期留在教育系统的打算,反而争取到了进入江津县贾嗣区团委工作的机会,正式走上了建设家乡的路途。
期间,他还进入大学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深造,并因此得到升迁,进入龙山公社当了副主任。之后更是晋升副书记,书记,又跨区历练了一段时间。
张宗海在基层任职的时候,作出过不少的贡献。比如,1992年,张宗海到璧山县担任县委书记,就帮助璧山县的百姓发明了制鞋的工艺。
因为有他的指导和支持,当地人在制鞋业上实现了规模效益,打响了名声,有了更多的收入,也改善了生活条件。这一时期的他,无疑是人民的好公仆。
好色贪官
张宗海在基层辗转工作了十多年的时间,致力于脱贫攻坚,取得了不小的实绩。这也使得2002年,张宗海又一次得到提拔,担任重庆市委常委,成了副部级官员。
然而,早在1997年,张宗海就有了违法违纪的行为。这为他本来光明的前程蒙上了挥不去的阴影,也让他往后的人生成了一场笑话。
1997年,正是张宗海离开沙坪坝区、进入黔江任职的时候。沙坪坝区是张宗海继璧山县后新的任职地,在这里,张宗海仅仅度过了4个月的时间,就被调动到黔江任地委书记。
黔江是有名的“老少边穷山”地区,也是重庆市扶贫工作的重点。张宗海被调到这里任职,在当时被认为是“委以重任”。但恰恰就是在这里,张宗海放弃了坚持,迷失了初心,为商人所利用,开始与商人勾结,走上了腐化之路。
比如,张宗海就接受过商人雷某的请托,利用职务便利为其谋取利益,并收受好处费300万元。此举之后,他就再也甩不开“贪官”的骂名。
而有了受贿的举动之后,张宗海也不断放低了自己的底线。他开始玩女学生、找小姐,甚至到了后来,还累计包养了70多个情妇,有了严重的生活作风问题。
最终落马
一直以来,张宗海都在很多人心里留下了“既有工作能力,又有文人气质,是不可多得的官员”的印象,但2004年,张宗海被中纪委正式“双规”,这一印象也就一去不复返,张宗海更是从令人敬佩的官员跌落成为人人鄙夷的罪犯。
张宗海曾叮嘱众人“心里要时刻装着一双草鞋”,但最终,他却因为丢弃了这双“草鞋”,走上了违法违纪的道路。哪怕后来他悔恨不已,事情也无法得到挽回。因犯有受贿罪,张宗海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