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常大鬼。不期而到。冥冥游神。未知罪福。七七日内。如痴如聋。或在诸司。辩论业果。审定之后。据业受生。未测之间。千万愁苦。何况堕于诸恶趣等。】

人有生老病死,世界也有成住坏空,一切法都是因缘和合而生,又因因缘的变异而坏灭,不是永远存在的,缘生就有缘灭,有生必有灭,所以称为无常。“无常大鬼”,《华严经》中说:“人欲终时,见中阴相,若行恶者,见三恶受苦,或见阎罗,持诸兵杖,囚执将去。”造作恶业的人,临终会见到阴间的鬼拿着兵器把他押走。人什么时候死都没有约定的时间,不知道自己哪一天会离开这个世间。世间的人有的很小,几岁、几十岁就夭折了;有的正值壮年,事业有成的时候英年早逝;也有的身体非常的健康,就突然离世了;现在天灾人祸太多太多了,灾难更是难以预料,所以“无常大鬼不期而至”。

“冥冥游神”,这里的神是指中阴身,人死亡之后,神识所见到的都是黑暗的,中阴身在黑暗中游行虚空,所谓“三涂极迍而杳杳,四流无际而茫茫”。当然如果往生到极乐世界,见到的就不是这个景象。

“未知罪福”,神识在黑暗中飘忽不定,不知道自己所造的善恶业会得怎样的罪福,是投胎做人还是到三恶道,都还不知道,所以在这四十九天之内,如痴如聋非常的茫然。

“或在诸司,辩论业果,审定之后,据业受生。”诸司就是判官,《净度三昧经》中说阎罗王下有五官,一是鲜官,审察杀生之罪;二是水官,审盗窃;三是铁官,审邪淫;四是土官,审两舌;五是天官,审饮酒,这五官都是冥府的诸司。这些判官虽然长得非常的可怕,其实心里都非常的正直善良,面现罗刹相、心是菩萨心。比如大家都熟悉的魏征,他生前敢于向唐太宗李世民直言上谏。据《贞观政要》中记载,魏征向李世民当面上谏有五十次,呈送的奏疏十一件,一生的谏诤多达数十万余言,其次数之多,言辞之激烈,态度之坚定,都是其他的大臣难以伦比的,所以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因为他的贡献、心性,魏征在阴间是赏善司的判官,根据人生前行善程度的大小给予奖赏,他感得这样的果报。

诸司辩论业果,如果造的恶事大,但是用的不是恶心,那么罪就比较轻;如果造的恶事小,但是恶心非常的重,罪也非常的重;如果恶心也重,造的恶业也大,那就是罪大恶极了。罪业是这样,善业也是这样,跟着善事的大小、以及所用心性善的程度都是有关系的。善法也是这样,修一毫一谛、一沙一尘,但是你的心性大,是出世间的心,那这个功德就大,所以要辩论业果。因为业果有好多的不定性,到了阎罗王那里要辩论的,审定之后,根据个人业的轻重到六道受生。但是在没有审定之前,亡人不知道自己罪福的多少,千愁万虑,等着宣判。有罪有福,非常的千忧万虑,这就非常苦了,何况堕到恶趣当中就要更苦了。

【是命终人。未得受生。在七七日内。念念之间。望诸骨肉眷属。与造福力救拔。】

人在世间所造的业,极善极恶的没有中阴身,极善的往生到极乐世界或者直接到天道享福,没有中阴身;极恶的也没有中阴身,直达地狱。只有造业中庸的人才有中阴身,中阴身不是四十九天始终存在的,它是七天一个生灭,第一个中阴身到了第七天,没有受生的因缘、没有地方投胎,灭了以后又生。生了灭,灭了生,死而复生,这样要辗转七次,第七次灭了之后必定受生。所以人们给去世的人做超度,都是七天做一次佛事,就是为了让中阴身不要转生到恶道。

《灌顶经》中说:“命终之人,在中阴中,身如小儿,罪福未定,应为修福,愿亡者神,使生十方无量刹土,承此功德,必得往生。”我们今天学习了《地藏经》,明白了亲人在去世七七四十九天之内痛苦彷徨,念念之间希望自己的亲人骨肉们为自己修福,救拔自己能够离苦得乐,犹如监狱里的人总希望自己的亲人赶紧卖套房子送点礼救他出来一样。我们不要送礼,只要念经念佛回向给他,这样他就能离苦得乐,我们要学习婆罗门女,尽自己的孝心和能力让自己的亲人能够得度、能够安乐。

【过是日后。随业受报。若是罪人。动经千百岁中。无解脱日。若是五无间罪。堕大地狱。千劫万劫。永受众苦。】

假如七七四十九天之内,世间的骨肉眷属不修福救拔,那么中阴身过了四十九天之后,就随自己所造的业去受报了。《长阿含经》中说:“佛言,夫不善行,有不善报,为黑冥行,则有黑冥报,夫行善法,必有善报,行清白行,必有白报。”这里的罪人,就是指犯中下品的恶受黑冥报,会堕到边小地狱以及饿鬼畜生,展转三途,所以动经千百年没有解脱之日。已经堕到恶道中再想解脱,不太容易的。如果造的是上品的十恶,上品的十恶就是大恶了,就会堕到大地狱中,千劫万劫永受众苦。地狱中的苦都是极苦,比饿道畜生道苦的多。

如果亲人去世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在七七四十九天之内赶紧来为他修福,使他少受痛苦,让他能有一个好的归宿。

摘自 宏圆法师《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