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是大学生”的时代,谁来端盘子?有媒体发起的这个话题,这几天引发了大家的不断关注。
有网友调侃道“工作不分贵贱,但是工资却有高低。”“大学每次介绍不是都说100%的就业率,怎么还有人有业不就?”
据相关媒体报道,我国2023年的高校毕业生数量创纪录地达到1158万,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但是据人社部发布的数据来看,餐厅服务员、商品营业员、家政服务员、保洁员等行业出现了用工荒。
“有业不就”所以就是大学生的错吗?但是大学生也是“被动”的一方。
就如《平凡的世界》里所说:谁让你读了这么多书,又知道了双水村以外还有个大世界……如果从小你就在这个天地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那你现在就会和众乡亲抱同一理想:经过几年的辛劳,像大哥一样娶个满意的媳妇,生个胖儿子,加上你的体魄,会成为一名出色的庄稼人。
不幸的是,你知道的太多了,思考得太多了,因此才有了这种不能为周围人所理解的苦恼。
满地都是六便士,但是年轻人想要抬头看月亮又有什么错?
工厂流水线上的活谁做都一样,外面精彩的世界与机械、重复的流水线相比,换谁都会有落差感?
年轻人宁愿“有业不就”地选择躺平,并不是因为他们心高气傲,也不是因为不能吃苦,而是因为这些工作带来的回报与之前投入的成本不等价。
就如“如果没有上过大学,我就可以心安理得地做服务员”这句话一样。假如无视学历,每个人仿佛对自己的职业规划都无比清晰。
年轻人不把“端盘子”等体力劳动的工作作为选择,薪资并不是首要影响因素。
一份工作的稳定性、自我实现、未来上升空间、社会认可度等都是他们衡量一份工作的回报。
所以如果现有的工作不能满足这些需求,干脆选择不做。
前几天都在转发的“充电器一拔,我就离开了浪浪山”这一话题,不也是说明,我们就是宁可痛苦,也不想麻木。
我们都有留下或者离开浪浪山的权利。但是社会却没有给年轻人创造良好社会大环境的机会。
既然说大学生本科学历是越来越普通,但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增长,应有的岗位为什么有没有跟上?
产业不升级,薪资待遇不提高,社会观念不改变,就算制造业、服务业给出高薪,谁又知道是不是要饱一顿又饿一顿。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