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天气变得越来越冷,各大比赛也逐渐收官,健美运动员也都陆续进入非赛季,此时运动员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最大化利用非赛季来最大限度提高自己的肌肉量和肌肉围度。不少运动员采用的方法是提高基础力量,这种方法也是健身房资深老铁非常热衷坚持的。

增加力量=增加肌肉量!很多人对这个观点深信不疑,并且他们对这个结论有自己的理由,如下:

理由1、肌肉与力量表现存在线性关系,即力量的增加一定会带来肌肉的增加;

理由2、如果力量不增加,肌肉一定不会增加。

理由3、在训练方面,除了力量的之外,其他因素不会引起肌肉量的增加。

这些理由到底站得住脚吗?我们不妨来逐一分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图四位运动员分别是健美、力量举、举重和crossfitter,大家能区分得出哪位练什么项目吗?)

第一个理由比较容易驳斥。试想一下在某一个级别的举重运动员(例如81kg级)或者力量举运动员(例如85kg级),在运动员体重不变的情况下,他们的比赛专项成绩仍然可以出现较为明显的提升。也就是说,在这个情况下,力量表现提高了,但体重却并没有增加。

影响力量表现的因素有很多,除了激素水平、训练方法等因素之外,一个比较主要的因素是神经系统对肌纤维的募集能力,也就是神经系统在最短的时间内动员尽可能多肌纤维的能力。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个能力越强,对外的力量表现也就越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图是一名越南10岁的男孩,天生肌肉量就比同龄人多很多,且肌肉分化度非常高,但他的这身肌肉却并不是通过任何力量训练获得的。他的情况被专家称为:肌肉生长抑制激素相关的肌肥大现象)

反驳第二个理由最直接的例子就是比利时蓝牛或者肌肉生长抑制激素基因变异的人类个体。这类人(或动物)天生不需要进行任何力量训练,肌肉量都会比其他人更多,看起来也更壮。这个例子至少说明了一点,即肌肥大可以独立于训练(发展力量)而存在。

当然上述情况只是较为极端的案例。在现实当中,即便维持训练水平不变的情况下,通过不同的训练技术、或者说改善训练细节,都能够让肌肉获得较为明显的增长。

我曾经在之前的文章中为大家介绍过,肌肉横截面积(CSA)的增加其实有两个部分,一是收缩性成分,也就是肌原纤维的增加;另一个是非收缩性成分,即除肌原纤维以外的成分,例如线粒体、胞浆、各类酶,在增长以后者为主导的情况下,是会出现肌肉围度增长但力量不增长或者增长不明显的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理由则显然不成立。除了提高基础力量之外,其他与训练有关的因素当然能够提升肌肉量。最典型的就是训练动作技术的改进,例如将动作做的更为孤立更为标准、不借力、做全程动作,都能有效刺激更多肌肉参与,也就是在同一个训练重量下,肌肉的更多部位被更充分的锻炼到了。其结果就是这些部位会表现出肌肥大的结果。

其次,通过功能训练改善身体各项功能,修复具有不适感的关节和肌肉,让身体的活动更充分更自如。身体没有疼痛也没有紧张,在无拘无束的状态下进行训练,获得的一定是更好的训练感受和更高的训练效率,这又是能让肌肉更好生长的重要条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进行伸展训练,我曾经为大家介绍过多次拉伸训练与增肌之间的关系,有效的、充分的拉伸已经是被证明了可以增加肌肉横截面积(也就是增肌)。而肌肉拉伸也是与基础力量无关的因素。

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如果训练目标是为了获得更多肌肉和改善形体美感,是可以在不刻意发展力量的前提下实现的。但我并不是说发展力量并不重要,事实上任何人都应该进行力量训练,因为力量能够让我们变得更强,应对生活和工作带来的挑战也就更加从容。只不过作为健美运动员来说,搞清楚自己的目的,不纠结于发展力量,在正确的方向上下功夫,往往能够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科学健身,关注艾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