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性本善,良知是一个人的本心,良知是一个人存在的根本。

什么是良知?许多人到现在都很疑惑,从本质意义的角度出发,就是每个人天生的、不受功名利欲熏染的纯良心地,所有实践都以此为基础,因为它拥有极强的辨别是非能力。

笔者给诸位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比如你在路上看到一个信封,拆开后看到了10万元的现金。

良知的第一反应绝对是物归原主,就怕有些人经过脑海中的思索,最终做出了违背于本心的决定——占为己有,这种做法不被提倡更不被允许,但生活中还是不乏这些人的出现。

明是非,懂善恶,只要你能做到致良知”,这也正是王阳明口中的“圣人”。

心理学常把人生比作修行,按照不学而知的、不学而能的良知反应去做事,心灵就会得到美好的滋润,未来就会站在舞台的正中,如此修行又何尝不是一种成功?

普通人不顾这些约束,毕竟没有过多的目光关照,可某些领域专家为了私心杂念,发表一些极其毁人三观的言论,人生走向必然是日渐消亡,就连离世后都将被后人所唾弃。

物欲纵横无可厚非,关键总得分清场合,自己好歹拥有“专家”标签,难道就这样不管不顾?

随着时代的发展,“专家说”渐渐成为了“奇葩说”,如今只要一发声老百姓就要开骂,这到底是什么样的历程经过?

“砖家”之路

任何东西的出现绝非无缘无故,造成如此结局“公信力”成了主因。

从常人的角度出发,崇尚权威是一种共识,专家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自然也成了权威的象征,有些人恰恰钻了这样的空子,绕来绕去皆是为了利益的获得,比如“2亿瓷器事件”。

多年前曾掀起了一股“鉴宝热潮”,《天下收藏》正是其中一档节目,主持人为王刚。

持宝人付常勇知悉后,带着“甜白釉压手杯”来到现场,请求现场的专家进行鉴别。

据他本人交代,自己曾连续多年为一位病人免费诊治,后者为了感谢他将两万元收来的宝贝进行馈赠,期间有人说是正品有人说是赝品,这才报名参加了此次节目。

观众们的内心极为忐忑,因为登台之前有相关协议:鉴定为赝品就要被敲碎,且不需负责

常勇将宝物交到了专家手中,经过多番轮流查看确定为赝品,称目前市场上仅存的都在故宫博物馆,价值无法估量,你这个宝贝材质过于粗糙,如果不出意外应该是“现代仿制品”。

话音刚落,甜白釉压手杯就被交到了王刚手中,随后用锤子将其敲碎。

很多人都以为这只是节目的一个情景罢了,未曾想不久后付常勇开始和节目组对簿公堂,表示自己的宝贝是真品,并提出了2亿元的索赔金额,这也再次引起了无数网友们的热议。

孰对孰错?没有人能给出定论,经过多方论证最终确定宝物为古代仿品

虽然和真品有差距,不过年限摆在那里,根据相关市场预测估算,它也有着不菲的价值,殊不知就这样梦碎于鉴宝节目之上,难道台上这些荣誉满身的专家都是摆设吗?

先后有无数人向其发出声讨,不过究其本质确实为仿品,奈何付常勇签下了免责声明”,节目组和王刚都被认定无罪,持宝人只能吃了哑巴亏,这岂不是一种无形中的损失?

每个人的内心都为之可惜,殊不知这只是一个缩影,他们为了满足私心杂念,他们为了某些利益获得,他们……就这样一步一步,最终造成了公信力的丧失,专家也渐渐成了“砖家”。

奇葩说

没有了公信力,那又何来信任可言?有些人罔顾道德底线,甚至公然开始了“博眼球”。

笔者先前曾提到一个人,他的名字叫王福重,许多从事经济领域研究的应该都知晓。

作为北京大学博士后的他,曾声称“农民无用,只会出大力”,自己的父母都是农民出身,不知道哪来的底气说这种话?退一万步去讲,如果没有农民自己吃什么?

生活中类似的人太多太多,对于这群有心人来讲,利益才是发言的根本左右依据。

近段时间有个话题引起热议,即该选择喜欢的工作还是挣钱的工作?起因是源于一位名叫姚宁的专家,提出年轻人不应为钱选择工作的观点,最终引来了无数网友们的嘲讽。

理想化是前者,现实只能选择后者,如此简单的问题似乎并不需要去回答。

综合大多数情况去看,孩子们在大学毕业后,有可能就进行娶妻生子,如今买房买车成为了必需品,就连平时的相亲这都成为了前提”,如果没有这两样东西,对不起没有见面资格。

对于老一辈的家长们来讲,一套房子少则五六十万,多则二三百万,基本上都选择了分期。

如此巨大的经济压力,你却告诉我要享受人生?但凡有点良知,都不会说出这些荒谬之言。

姚宁不仅不以为然,反而表示青春能够给人带来感知,物欲纵横的时代下难道不该为现实考虑?体验生活选择喜欢完全是建立在财富自由的前提下,有几个人又能像你一样不缺钱花

这根本就不是专家,这完全是“砖家”,什么箴言什么真理,掏心窝讲和“奇葩说”有何区别?

如此众多的毁三观言论,只会让人反感到极致,许多网友们不惜在网络上调侃:建议专家别再建议、建议的挺好,下次别建议了、建议把专家的钱都给这些人减轻压力……

笑侃人世间

专家之论初心为本,任何时候这一原则都不容缺失。

只要拥有“专家”的头衔,就意味着更大的影响力,毕竟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拒绝周围的利益诱惑,摒弃自身的杂念影响,如此“信任危机”渐渐就会被化解,否则再多的努力都是徒劳。

文章结尾之时,送给诸位一句话: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天变地变你变我变,人的道义良知不变,一旦丢了这一基本底线,就等于丢失了人的本性。人人都想成为圣人,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两种结果完全在于自身言行,你会选择哪一者?

感谢您的阅读,喜欢别忘了留个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