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日,四川省卫健委发布《四川省生育登记服务管理办法》。
其中一项重大修订是,取消了生育登记的结婚限制。
说简单点就是,不结婚也可以生,想生就生,随即引发网友热议。
这种改变放在以前是无法想象的,“非婚生育”违法、要罚款,已经成为公众根深蒂固的认知。
有人说,这个政策会让贪官富豪养情人私生子的现象更加泛滥。
“婚内生育和非婚生育权利都一样,那谁还结婚?”
从人权角度考虑,保障非婚生育的女性以及非婚生子女的权益,出发点肯定是好的。
但大家为什么会质疑?
根本原因是,如果婚内和婚外权利都一样,但是婚内的对象却要承担更多的义务(比如赡养老人),这对婚内对象是否公平?
这既是个法律问题,也是个道德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
也有人说,这是官方着急了,为了提高生育率想出来的办法。
其实四川并不是第一个祭出这种操作的省份。
去年5月、6月和8月,广东、陕西和安徽也分别出台文件,在生育方面不再设置是否结婚的限制。
这三个省的政策都没有造成如此大的舆论反响,这回轮到四川,却突然火了。
讨论度高的同时,股市也给出了积极反馈,母婴用品、童装等领域的相关个股出现了一波猛涨。
这大概和前段时间公布的人口统计数据密切相关。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去年年末我国人口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中国人口实现首次负增长,被称为“人口拐点”。
但开放非婚生子,真的能刺激生育吗?
我持悲观态度。
这次过年回老家,简单了解了下周边的婚恋市场,农村的光棍化越来越严重,适龄女青年大都去了城市。
女人希望通过婚姻向上跃迁,在城市留下来。而男人只能在农村,面临内卷的婚恋市场无能为力。
城市剩女越来越多,农村光棍越来越多,几成定局。
即使是在城市里已经结婚成家的,绝大多数也只敢生一个,原因很简单,养孩子成本太高,越大的城市成本越高。
高房价,毕业即失业,996,35岁门槛,六个钱包,双职工带孩子,四个老人养老,留守儿童,空巢老人……
这些才是实实在在和老百姓密切关心的问题,一个简单的政策调整根本不痛不痒。
大水都要决堤了,你拿个茶杯往外舀,秀给谁看?
归根到底,“生育取消结婚限制”的政策,它所针对的不是不想生的人群,而是想生却不符合政策的人群。
想生私生子的不放开了也会生,不想生小孩的多了这么个规定仍旧不会生。
在人口方面,我是一个十足的悲观派。
一方面,现代化工业化的链条越延展,人们就需要更多的专业化教育去适应生产,自然会压榨生理上的生育年龄。
另一方面,各种不利的婚育政策和社会环境,会进一步挤压适育人群的生育意愿。
我们自己都觉得活得很辛苦,哪来的勇气去生孩子让他也来受苦?
令人感慨的是,我们这样自古以来的人口大国,似乎从来没觉得人口问题会来得如此迫切。
用一句不好听的话讲,把世界上最好养的猪养绝种,也是一种本事。
你问我怎么办?
我只能说,两腿一蹬,与世无争。
热门跟贴